江蘇:在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檢驗營商環境

新華日報

春分時節,萬物復甦,大江南北奮力奔跑——

在蘇南崑山,星巴克在美國本土以外佈局的最大一筆生產性戰略投資——“咖啡創新產業園”落地開建;在蘇中海門,總投資248.7億元的32個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平均單體投資規模是去年同期的3.3倍;在蘇北邳州,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產業鏈茁壯成長,彎道超車邁向高端。

疫情防控好、復工復產快,還有一批重大項目逆勢落戶、高端人才紛紛紮根。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得益於江蘇營商環境好。平日裡,營商環境聚焦於“放管服”改革;當下,則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檢驗。記者在採訪中感到,各類企業的多維評價頗有啟示意義。

更具說服力,

非常時期檢驗營商環境

在徐州美馳車橋公司,醒目張貼著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寫給在蘇外商投資企業的信。“除徐州工廠恢復正常運營,美馳總部和其他國家工廠‘幹二歇五’。”公司中方經理徐美剛介紹。國外同行找徐州工廠借鑑疫情防控方案,徐美剛坦言:“正是有了黨委政府科學施策,廣大群眾眾志成城的大環境,徐州工廠疫情防控才能成功。”

美馳車橋是我省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的縮影。在疫情突如其來的特殊時期檢驗營商環境,更有說服力。

看外商投資企業——

徐州羅特艾德迴轉支承公司由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旗下企業投資,所在的徐州經開區提供“一對一”服務,在疫情防控、物資採購儲備及供應鏈協同復工復產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疫情初期,德國投資方擔心徐州公司拉後腿,沒想到這麼快就復工達產。”公司總經理楊奇鈞介紹,現在國外疫情蔓延,徐州工廠成為集團發展的重要支撐。

看外省投資企業——

鎮江鼎勝新能源材料公司由浙江企業家投資,該市生態環境局走訪時,現場解答企業提出的項目改造環保審批事項,全力指導企業報批。

“訂單已排至二季度,今年鎮江基地銷售有望跨過百億級。”鼎勝新材總經理陳魏新表示,鎮江發展環境好,將把更多新項目放在這裡。

看本土民營企業——

2月10日到3月10日,蘇州萊克電氣從20%員工到崗到滿負荷生產,得益於各級部門及時打通堵點。

“產業鏈高度細分,任何一個零部件缺失都影響整條生產線運轉。”萊克電氣董事長倪祖根介紹,公司涉及600多家供應商,從省內的蘇錫常到浙江的甬嘉杭以及湖北武漢,政府部門圍繞供應商復工復產協調、上下游企業員工共享、省內外物流暢通給予全程保障。

看服務業企業——

疫情期間,南京水遊城閉店16天。恢復營業前,當地政府積極協助籌集防疫物資、提供融資渠道。眼下,水遊城客流已恢復至往年同期的七八成,營業額降幅持續收窄。

“春節正好是消費旺季,商貿業受到的直接衝擊很大。”水遊城總經理熊志偉表示,減稅降費等政策給了我們很大支持,政府幫忙、企業努力,將把握消費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在為群眾提供高品質生活的同時培育新的增長點。

細看“作業本”,

探尋好評背後“江蘇密碼”

作為全國較早進入全域低風險和復工復產較好省份,江蘇有什麼秘訣?

梳理兩個多月來江蘇的“作業本”,蘊藏著8個關鍵詞——

靠前服務。各級領導深入一線,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現場解決困難問題。“既落實屬地責任,也加強上下聯動。”省領導給企業吃下“定心丸”:“市縣能解決的市縣解決,解決不了的省裡協調,需要向國家彙報的我們全力做好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城市按下“重啟鍵”,各級幹部以實際行動支持消費回暖,向群眾傳遞了信心。

因時因勢。疫情防控“急剎車”、復工復產“大油門”,江蘇吃透中央精神、把握形勢變化,踩得果斷、及時、有力。特別是率先在長三角地區將響應級別由一級調整為二級,體現了江蘇對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階段性變化的準確把握,為企業儘快恢復生產、對沖疫情影響贏得先機。

精準精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促進經濟循環暢通‘蘇政50條’”“支持中小企業22條”“穩外貿穩外資22條”“能源保供10條”“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8條”等,打好政策“組合拳”。

行動迅捷。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多次點贊江蘇:蘇州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蘇“惠”十條,這是疫情發生後全國首個針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南京率先發放總額3.18億元的消費券,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雪中送炭。落實稅收減免政策、頂格減免企業社保費、減免車輛通行費及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支持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扶持文旅及商貿服務業、支持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技改以及低收入農戶,實施貸款貼息免息、融資擔保及復工復產保險補助,落實電費減免政策,預計全省企業和社會主體受惠超過1300億元。

統籌兼顧。有力有效防範化解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加強服務保障、柔性管理和人文關懷,在擴大對外開放中奪取雙勝利。兼顧對口幫扶支援地區群眾就業和我省企業員工需求,輸送5.4萬名勞動力來我省就業,對集中返崗人員“點到點”接送。以重點項目、龍頭企業、產業集群為牽引,全面暢通經濟循環。

把握尺度。針對復工復產初期苗頭性問題,及時明確“五個不準”——不準對外地車輛人員“一刀切”勸返、不準在沒有突發疫情情況下擅自升級管控措施、不準向企業收取復工保證金、不準在省市復工審批流程之外另設門檻、不準要求企業出具防疫安全承諾書。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適時提出“三個不能”——不能以任何理由搞過度防控、不能以任何手段阻礙人員和貨物正常流動、不能簡單沿用原來嚴格防控時的復工標準。

保持定力。科學研判疫情影響程度,綜合考慮復工復產進展、政策落地效果,作出“集中精力、千方百計解決好企業遇到的困難,完全有時間有條件把損失補回來”的重要判斷,增強了世界看好江蘇的信心。

“應對大戰大考,既看臨場發揮,也看日常積累。”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表示,江蘇的階段性答卷,展現了有勇有謀、有智有能。

好上加好,

持續推出優質服務“升級版”

營商環境細微而多樣,企業感受真切而敏感。當前,以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制度供給的確定性,有效對沖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將為經濟穩健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疫情發生以來,許多政務服務轉到網上,更加凸顯深化“不見面”審批服務的迫切性。通過“不見面”方式,我省組織採購、招標項目1100多個,中標總價超過130億元;全省98%的稅費業務通過線上辦理、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選擇“非接觸式”領用發票的納稅人高達93%。多家企業負責人表示,“不見面”審批服務是江蘇首創,要瞄準一流水平,聚焦“高頻事件”,進一步攻堅克難,拓展“不見面”的廣度、深度、效率。

優化營商環境,必須因地制宜,注重基層首創、強化集成創新。南京“寧滿意”“蘇州最舒心”以及崑山“昆如意”等,成為各地優化營商環境的特色品牌。南京落實“先解決問題再說”機制,“一網通辦”事項將比去年翻兩番。蘇州設立15個聯動創新區,讓自貿片區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拓展為全市發展優勢。

大數據在戰疫中跑出速度、力度和溫度,為科學防控、復工復產、民生保障提供有力支撐。省工信廳在全國率先應用工業互聯網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徵集到350款產品。蘇州在全省率先推出“蘇城碼”“復工通”“口罩預約申領”“線上教學”等典型應用,市委專題會確定以“一體化、一盤棋、一張網”思路推進大數據工作,讓市民享受更優質、更高效服務。

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一頭連著大型企業、一頭連著終端消費,是經濟運行的關鍵環節、產業鏈條的神經末梢、就業的最大“容納器”。中國農業銀行蘇州分行以產業集群為切入點,聚焦一批專業市場精準“滴灌”,成效顯著。專家建議,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盡職免責制度,更好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供氧”“輸血”,幫助它們發展壯大。

有企業反映,政策很及時、很解渴,但對怎麼用好還不是很清楚。省發改委會同30個部門,將“蘇政50條”細化為152個服務事項,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專窗、省政務服務網開設專欄、江蘇12345在線設立專席,推出英日韓文版。“政策的水澆透、制度的肥施足,企業才能茁壯成長。”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表示,要把操作辦法直接送到每家企業。(黃 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