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封建禮教糟粕的彩禮和三從四德,為什麼三從四德被拋棄了,而彩禮卻被繼承了下來?

飛龍在天9783


有什麼好爭的,你情我願的事,不想給彩禮的去娶不要彩禮的,給彩禮的去娶要彩禮的。男人真有意思,一邊不想給彩禮,一邊強迫要彩禮的女人嫁給你,不嫁就是賣女兒,不嫁就是拜金。婆家也是有意思,高價娶的媳婦就捧著,畢竟花了那麼多錢,跑了就人財兩空了,不要彩禮的就可勁的看不起,倒貼的嘛,沒花錢肯定因為不值錢唄,反正沒花錢,錢都留著呢,走了再娶就是。


糖貓笨笨


我來說兩句,現在男女婚姻中男方處於的局面,女方口口聲聲“1.我父母養育我20多年,嫁到你家,給你們生孩子,給個幾十萬彩禮還多嗎?”(特碼誰不是爹生娘養的?嫁到我家就是賣給我家了?)2.我找對象必須有車有房有存款,誰結婚不買房子?房子必須加我名(傳統習俗放現在對女方有利的一面都被接納了,糟粕都祛除了)3.我就這麼一個弟弟,父母生我養我不容易,我要幫他買房結婚,這也是報答我父母的養育之恩(真是孝順,嫁過來的媳婦還得婆家去補貼孃家)4.今年去我家過年吧?生倆孩子得有一個隨我姓;這周帶孩子去我家吧?給我父母多買點東西(這算是男女平等新境界?過度女權主義氾濫)5.少數吃瓜群眾叫囂,娶不起就別娶,沒錢娶什麼媳婦(娶妻生子就好比是生活必需品,沒別的飯只有一個饅頭10萬一個你吃不吃?你是不是寧肯吃屎?)

嫁過來以後呢?張嘴閉嘴都是沒用的男人(土豪除外),對外男人要頂天立地要養家餬口累死活該那是你你沒本事,對內要帶孩子要會做飯,要收拾家務(現在有幾個男人不做家務?都成標配了,以前男人在外誇讚引以為豪的娶了個賢妻良母,可現在呢?),男人有錢男強女弱天經地義一切都好,女人有錢女強男弱男人很憋屈,而且公婆一家人被壓的抬不起頭來;生孩子公婆必須得給錢,再買房還得給錢,買車也得給錢,辦寶寶宴得給錢;婆婆就應該帶孩子,不給生活費,而且不給孫子孫女買東西也會落不是,帶孩子帶不好也不是;不帶孩子更不行,哪天不講究衛生或者有些情況沒注意就會被嫌棄,哪怕就是出去拼死拼活掙錢貼補兒子兒媳也沒人心疼,還得被人說婆婆沒幫忙帶孩子,姥姥看孩子就是幫忙,婆婆看孩子就是天經地義,還得忍氣吞聲。越來越想不通所謂的男女平等到底是怎麼說的,花大價錢娶回來的媳婦,婆婆還得哄著她,而且自始至終人家都是靠孃家近,舔著一張逼臉整天說娶不起別娶,公婆在沙發上躺著看會電視就發抖音嫌棄,給公婆買點東西心裡記著那是公婆欠自己的,岳父母把錢全給兒子後,生病沒錢治,沒法養老還得靠女兒孝順,岳父母帶一會孩子就說父母不容易要孝順,公婆帶一輩子孩子都是理所應當而且還不孝順,說是男方家的孩子其實孩子跟誰近?公婆能指望孫子孫女養老嗎?十歲以後的男孩子跟父親總是有點隔閡,媳婦想帶著孩子回孃家,老公能不跟著去嗎?難道要一直分開?男的要養家餬口難免會做一些危險的工作也不會太注意身體,男方去世後公婆都面臨老年喪子的痛,還沒錢養老,因為都給兒子了,以後能不能見孫子一面都不好說,所有財產及補償款都會留給自己和孩子,有些人會說女人不也一樣嗎?絕對不一樣,因為男人有擔當男人就是累,如果都是各管各媽,那這樣的婚姻有什麼意思?勁都不往一處使,那奉勸男人也不要有擔當了,不要外出幹危險工作,也要好好保養身體,不然等你去世你的父母不會有人養。而且男人會為掙錢養家而鋌而走險受到法律嚴懲,女人也會離你而去(注:以上女女諸多惡行,非一女所有)


大大0817


沒錢就別娶媳婦了,你在頭條上槓,也槓不出來媳婦,有這功夫好好搬磚吧


身會三星


什麼時候彩禮成封建糟粕了?那隨父姓算不算封建糟粕?男娶女嫁算不算?怎麼沒見幾個倒插門的?男的都是一涉及到自身利益就開始雙標!


ai味道姝娟


彩禮本質上是一種歧視婦女的表現。

為什麼這麼說呢?

彩禮這種禮節,實際上在上古時期就有了。《禮記》上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儀禮》上也有明確記載:“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這些記載表明,古代對女子出嫁是非常重視的。之所以很重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結婚涉及到後代的生育。在人口不蕃的古代,對結婚是非常重視的,必須要有很多儀式,體現出很莊重的意味。同時,還要算男女的生辰八字,向鬼神詢問吉凶禍福。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種儀式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合理的。

(古代的彩禮)

彩禮的“彩”字,也就是討彩的意思,表示一種吉祥安康。

而且,在上古時期,送彩禮也不是隻有男方向女方送,女方也得向男方送,基本上是一種比較平等的方式。

不過,當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尤其是進入封建社會以後,婦女的地位變得越來越低了,因此“彩禮”的意義就發生了改變。

婦女的地位在封建社會變得越來越低,是一件讓人十分不理解的事情。

本來,婦女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母系氏族社會,還居於統治地位。後來,由於男子在生產勞動中的作用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因此,男子漸漸處於主動地位,人類也就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

進入父系社會以後,女子的地位,就再也沒有提高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女子都處於男子的從屬地位,她們甚至處在和奴隸、牲口一樣的地位,可以被男子任意買賣轉讓。兩個敵對陣營發動戰爭,打敗的一方,他們的女人,無論是高貴的還是低賤的,一律都會作為戰利品,歸入戰勝的一方,充當戰勝一方的女奴。在這裡,女人的遭遇,和戰馬等牲畜被戰勝一方所擁有,沒有任何區別。

(古代被充作戰利品的女人)

可以說,在階級社會里,女人的地位,就從來沒有高起來過。女人也沒有過要試圖反叛男子,走上統治地位的想法。

雖然說,歷史上曾出過武則天這樣的女皇帝。但是武則天也就是當皇帝。她在當皇帝的時候,用的還是男人的那一套,還是一種男權思想。她並沒有進行“性別革命”,並沒有因為她是女人,她當了皇帝,就把天下女人的地位給予提高。

所以說,在中國歷史上,就算是武則天那樣的女人,也對女人從屬地位很認命的,從來沒有想過要反抗。

然而,女人從來沒想過要反抗,封建社會對女人的壓榨,卻越來越厲害。

首先是從思想上給予壓榨。這就是有名的“三從四德”。通過“三從四德”,讓女人認命,認識到自己低人一等,從而限制她們的反抗位。其次就是從肉體上對女人進行壓榨,比如“行不動裙、笑不露齒”“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等等。接著還對女人實施“禁足令”,對女人進行纏足,而且越纏越厲害,對女人的身心給予了極大的摧殘。

由於古代對女人進行了嚴酷的打擊,讓女人處於從屬地位,把女人當牲口一樣,可以進行買賣。這樣,彩禮的性質就發生了改變,不再是最早那種表示莊重,表示生育順利,表示讓後代延續不斷這樣的意思,而變成了一種買賣的行動。

(纏足的婦人)

也就是說,彩禮變成了買賣女人的一種價格。如果彩禮給得越多,就表示所出的價格越高,那麼,女人就顯得越“貴重”。儘管女人沒有任何地位,但是因為買的時候,男方出了高價。因此到婆家以後,地位也“變高”了。

這種意識和說法,不僅僅是整個社會的認識,也是女方父母的認識。當男方提親,女方在向男方索取彩禮的時候,總是會說一句,我養個女兒容易嗎?你給那麼一點彩禮,我就把女兒嫁給你了?看看,女方父母把自己女兒當成物品一樣,他們竟然渾然不知。

然而,奇怪的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女子的地位,早已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女人撐起了半邊天,與男子平起平坐了。可是,女子出嫁,卻向男方要起彩禮來了。而且所要的彩禮越來越重,搞得一些男方為了應付結婚,疲於奔命,乃至於傾家蕩產。難道這些要彩禮的女方家庭,不知道彩禮是一種對女人的買賣行為,表示女人的地位很低下的意思嗎?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三從四德,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女性對男性的絕對順從。

請問,如果有女人要求孩子跟自己一個姓,要求丈夫負責帶孩子、做家務……不還是會被非議嗎?

由此可見,三從四德從未消失過。

封建禮教和三從四德,都是男權社會的特色。

在男女平等真正完全實現前,無非是舊的三從四德消失了,新式的三從四德又出現了。

事實上,現在的男人,既不願意古代男人那樣付出一些東西;也不願意現代女人拋棄古代那些對男人的順從的教條。

彩禮這個問題,就是矛盾的集中體現。

當女人要求孩子跟自己一個姓,被視為尋常普通的事,不再成為家庭矛盾的焦點了。

當女人可以從家務勞動,還有帶孩子這些沉重家庭工作中解放出來,男人能夠頂上去了。

在這個時候,呼籲取消彩禮,才算是合情合理。

否則的話,彩禮是一種能讓那些明顯地不體恤女人的男人知難而退的有效辦法。

總而言之,我不贊同彩禮這種習俗,更不贊同某些人呼籲拋棄彩禮的背後的那種小算盤。

0 贊 踩 評論
分享

HuiNanHistory


在歷史長河裡,某些傳統的禮教或民間習俗,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被淘汰,這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比如束縛女人的傳統禮教——“三從四德”被現代人所拋棄。

“三從四德”:“三從”是指古代時,女孩子小的時候要聽從父母的話,不能和父母頂嘴慪氣,不能像現在小孩子那樣動不動就在地上打滾兒哭鬧。

總結一句話就是“小時從父”

當女孩子出嫁後,一定要聽從丈夫的話,低眉順眼,逆來順受,在家上敬公婆,下撫兒女,做在前,吃在後,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總結一句話就是:“嫁後從夫”。

當丈夫去世後,一定要守家撫養兒女,當兒子長大後,一定要尊重兒子的意願。

總結一句話就是“夫死從子”。

“三從”的意思凸顯出了古代女人沒有社會地位,古代是男權社會,女人只不過是男人的附屬品。

“四德”可以看成是古代女人的行為規範,指的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工”。

“婦德”指的就是女人的品德,最起碼就是要守婦道,不能朝三暮楚、紅杏出牆,不能像潘金蓮那樣淫蕩勾引男人。

“婦言”指的是女人說話要得體,行為上要笑不露齒,說起話來娓娓動聽如珍珠落玉盤一般悅耳。要有大家閨秀範,不能像潑婦一樣滿口粗話。

婦容”是指女人的穿著打扮,古代女子嚴禁花枝招展,招蜂引蝶,必須穿著端莊大方,不該露的絕不露。

婦工”指的是女人的針線活兒。在古代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嫁人後在家相夫教子。

大家閨秀的女兒一般都會針指女紅。比如繡花,織布、做衣服,納鞋底,這些都是女人基本功。

現代人已經拋棄了“三從四德”,女人得到了解放,是男女平等的具體表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然而要彩禮這種陋習,不但沒被拋棄,反而愈演愈烈。

講真我對這種醜陋的現象深惡痛絕,因為這不是男女平等的表現,為什麼結婚要給女方鉅額彩禮呢?

說實話,我也不反對適當給女方一些聘禮,古代也有這種習俗。

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超出家庭承擔範圍。現在結婚首要條件是有房、有車、有彩禮,三樣缺一不可。

鉅額彩禮的陋習人人詬病,但涉及到每個人又不想從自己開始拋棄,慢慢形成了一種觀念,女方就應該要鉅額彩禮,美其名曰“我把女兒都給了你們,難道還不應該要點錢嗎?”

還有一種認為,彩禮要的少,不能顯示出其尊貴的身份,這和買賣婚姻有什麼區別呢?

雙方不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而是建立在金錢物質之上,這樣的婚姻能牢靠嗎?

之所以有選擇性的拋棄傳統陋習,我認為是“男多女少”的現實所造成 ,“物以稀為貴”,同樣人類也是如此。

古代由於戰爭原因,男人死在戰場上,女人相對多於男人。

比如二戰結束後,戰後的蘇聯和日本都是男人奇缺,像一些非洲部落,由於戰亂男人少的原因,允許“一夫多妻”制,這時候的女人別說要彩禮,都是主動送彩禮,女人能嫁個丈夫就不錯了。

以我的觀點來看,古代的三從四德並不都是糟粕。“三從”可以拋棄,“四德”應該繼承下來。

要想拋棄要彩禮這種陋習,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女孩的數量,使男女比例趨於平衡。

如果還像現在一個女孩萬家求的情況,女人不愁嫁,彩禮的陋習不會消失。希望大家聯起手來抵禦鉅額彩禮,同意的請點贊評論和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


秉燭讀春秋


彩禮並非是封建禮教糟粕,它只是人情世故,禮尚往來的延續。筆者不贊同廢除彩禮,但反對高額彩禮,適當的彩禮對於婚姻有益,高額彩禮則對婚姻有害。藉著彩禮斂財的事情,筆者堅決反對;藉著反對彩禮而輕薄婚姻的事情,筆者也反對。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事,彩禮是兩個家庭的橋樑,這個橋樑要雙方共同修建。

愛情不以物質基礎為出發點,但婚姻則必須要有物質基礎。女方家庭要彩禮是正當的,只是彩禮的多少要根據雙方家庭情況而定,不能過高,更不能以彩禮作為賺錢方式。現如今,男女平等,身為女兒,也有贍養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嫁給男方並不是賣給了男方,作女兒的依然要贍養父母。既然女兒要贍養父母,再以生養女兒二十年,花費不菲來索要高額彩禮,自然是不合情理的。

男方不願意給彩禮,甚至索要高額嫁妝,也是不合情理的。愛情可以不講物質,但是婚姻必須要講物質,給彩禮不僅僅是禮節的表示,更是經濟實力的展示,至少可以表明你有實力養家餬口。得之易,則不甚珍惜;得之難,則心有怨恨。因此把握好彩禮的度是最難的,把握好了,這雙方皆大歡喜。印度離婚率高,原因何在?因為印度女子嫁人要給嫁妝,沒有或者少了,女子嫁不出去。因此印度男子喜歡離婚,藉此獲得一筆嫁妝,可以揮霍一段時間。

對於愛情,要兩情相悅;對於婚姻,則要門當戶對。因為經濟上的差距,會讓兩個家庭相互看不順眼,最終讓婚姻無疾而終。現在中國有的地方彩禮高,男子娶上不老婆;有的地方,嫁妝高,女子難以出嫁。這些都是不正常的現象,要齊風易俗,任重而道遠。現在,人情重,人情多,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政府已經在著力改變。其實彩禮跟人情一樣,也需要改變,要變成一種良俗,而不是惡俗。


大秦鐵鷹劍士


三從四德



三從四德是封建禮教文化中關於女性遵奉道德的概括描述。

三從是女性應當遵循的禮數,道有上下尊卑,固有三從。

四德是女性應當修繕的自性,德有秀外慧中,固有四德。

古代君子們為什麼制定這個現代看起來似乎極不公平的道德準則呢?

這是建立在天尊地卑,男女有別的基礎上的。



長期的性別分工特別是長達10月的妊娠和月事導致了男女不同的社會分工,並且逐漸形成了身體結構、機能的差異。

男性從事勞力工作,女性從事精巧工作,在往復循環式的工作中,男女群體出現了心理偏好,最終形成性格上的差異。所以三從四德在古代社會還是極其合理的。



可近代以來受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衝擊,三從四德被視為文化糟粕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那為什麼彩禮被保留下來了呢?

彩禮即使產生於封建社會(封建社會之前沒有?),也不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它和封建社會沒有必然聯繫,就好比考試產生於封建社會,也不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一樣。



彩禮在古代叫聘禮,這裡的聘是聘請的意思,意思是把女孩子請進家門。也有的解釋通“娉”,求婚的意思,兩種解釋都可以。

彩禮的來源

古代最早時沒有婚姻登記制度,婚姻沒有法律保障,靠社會道德來維持。訂婚的時候,男方要給女方聘禮(或錢或物),有時候雙方還要寫婚約書,還要有媒人和長輩做保證。

聘禮就好像今天的商業訂金,或者說是男方給女方的質押物,一表誠意,二作為質押。如果男方悔婚,則聘禮不返還。如果女方悔婚,聘禮要返還。如果婚姻結成,聘禮要由新娘子連同嫁妝一起帶回婆家,一般都歸新娘子自有。所以聘禮的本意不是補貼女方家的,而是婚約的保證物。



現在婚姻儘管有法律保證了,但是登記之前仍然要先訂婚,所以今天的彩禮仍然有一些質押的意味。故彩禮是婚姻的一部分,在婚姻存在的情況下,彩禮也必然會存在。

關注九山疑,與我一起看東看西!


九山疑


宗法社會不是以我們現在這樣的小家庭為基礎單位的,而是以宗族為基礎單位的。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為了管理人數眾多的家族,宗族就有了自己的一些家法族規。

宗族裡面每個人的地位都不平等,地位是有著高低之分的。決定男子地位高低主要是嫡庶長幼,而決定女子地位高低的就是“三從”。

所謂“三從”就是: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女子還沒有出嫁的時候,在家族裡面的地位是由她的父親來決定的。如果父親是嫡子,那麼這個女子就是嫡女。如果父親是皇帝,那麼她就是公主。

以前婚姻很講究門當戶對,如果在自己家族是嫡女,一般家族給選擇的夫婿也是嫡子。所以嫁入夫家之後也就成了嫡媳,地位自然也就高。

如果這個女子的父親是庶子,那麼這個女子也就是庶女,一般男方家族也會讓他嫁給自己的庶子。嫁娶夫家之後只能是庶媳,地位自然比嫡媳要低。

如果自己的丈夫死了,那麼這個女子的地位就要按照她的兒子來定。

如果兒子是嫡子,那麼這名女子地位就成了主母,就像《紅樓夢》裡的賈母一樣。地位在家族裡一下子就尊崇無比。要是兒子當上了皇帝,那麼地位還一下子就變成太后了呢!

如果兒子是庶子,那麼這名女子的地位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就像《紅樓夢》裡的趙姨娘,地位怎麼也高不到哪兒去。

除非自己的兒子們能夠開枝散葉,自己的小宗變得大了起來,在自己的宗族裡也會變得尊崇無比。

女子在家族裡面的地位,就是這樣以“三從”來決定。經常和“三從”並稱的就是“四德”。

所謂“四德”就是:德、容、言、工。這個四德也可以說是一個約束人的行為規範。

德就是指品德,也就是要講究一下人品。這個什麼時代都要講吧!

容就是指行為要端莊,穿著打扮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言就是要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現在的女子動不動就對丈夫說“你媽如何如何”,又如何讓夫家尊重與她。

工就是持家之道。不管是當媳婦還是當婆婆,總是要管理一下自己的家吧!

這個“三從四德”就起到了決定女子地位和行為規範的這麼一個作用。

正因為宗族裡面的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在嫁娶方面也就自然會格外注重。婚姻也就成了宗族三件大事之一。

對於宗族來說有三件非常注重形式的事情,一是祭祀祖先,二是死後殯葬,三是兒女嫁娶。所以嫁娶就有著一套非常講究的禮儀。

兩家想要進行聯姻,男方家族就要先向女方家族下聘禮。如果女方家族接受了聘禮,這就意味著雙方家族從此訂立了婚約。然後選擇一個黃道吉日舉行婚禮。

聘禮主要物品是男女雙方的信物,然後大多以豬、羊、綢緞等做為陪送品。至於聘禮的多少,完全取決於男方家族。女方家族是不會主動要求聘禮的,這可是有失身份。當然如果覺得聘禮太輕,女方家族也是會拒絕的。

如果男方以錢財做為聘禮,女方家族能用棒子把送禮人打出去。因為只有三種女子是給以錢財的。

一是給妓院的妓女贖身,因為妓院的媽媽把她們養大花了不少錢;你趕兩頭豬進去人家還不要呢。

二是頭上插著草標的女子,這些都是被逼賣兒賣女的。

三是納入家門的妾或者丫鬟婢女,這些人進門只給少量的錢財。

這三種女子進門之後地位極低,幾乎和丫鬟傭人差不多。所生的兒女地位也是極低。

無法說清具體是哪個年代,“三從四德”忽然就被曲解了,被詬病為封建禮教的糟粕。於是很多女子就不再注重這個“四德”了,當然男人們也突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不再講究“六藝”的修養了。

這一切的背後是良心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潑洗澡水的時候,連孩子一起潑出去了。

婚禮大典裡的各個儀式,都是有著相應的含義。

一拜天地,原本是為了增加婚姻的神聖性;二拜高堂,原本就是為了強調父母的地位;尤其夫妻對拜這個儀式,更是賦予夫妻雙方平等的地位。結果卻被做為封建迷信給拋棄了!

邀請親朋好友鄰里百家等人參加婚禮,原本是為了讓他們見證自己的婚姻,結果現在卻變成了斂財的一個手段。

當人們拋棄了自我修養之後,眼裡就只剩下錢財了。



安得使予多暇日,重讀古人寄來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