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省會當初是什麼原因從保定搬到石家莊了呢?

很絝沒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希望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河北省在清朝叫直隸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的1928年才改成河北省。直隸總督府,設在保定。1870年以後由於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所以總督一般是夏天在天津冬天才回到保定辦公。這樣一直延續到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和天津後才改變。北洋政府時期,直隸總督在天津辦公,設省後,1928年10月,省府官員將到北京辦公。兩年後又回到天津。1935年。省府又由天津遷到保定,並確立保定為河北省省會。隨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抗日戰爭的開始,解放戰爭的進行。當時的省政府如風雨角中的一葉小舟不斷的變換地點還曾一度流落到陝西。

1949年7月華北地區大部解放。河北境內解放區連成一片,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共中央決定恢復河北省省制,設立保定為省會。從河北省恢復到現在。由於種種原因,省會經歷了數次搬遷,最終常住於石家莊。

很高興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希望大家多多評論留言支持。




五彩平武


河北是唯一一個搬遷過三回省會的省,先後經歷過保定、天津、石家莊這三個城市。保定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輝煌過,也就是作為河北省會這二百多年,期間保定為“直隸”。有著很重要的歷史地位,而石家莊是一個建城不過百年的城市,為何會把省會搬遷到那呢?這還是得迴歸到近代史。

一方面是保定的自身原因:1949年,河北省政府成立,當時的建設中心已經轉移到工業建設這方面,而保定雖然歷史底蘊深厚但是在工業建設這方面還是缺乏必要條件的。權衡之下,搬去了這方面比保定和石家莊都出色點的天津,後中蘇交戰,天津不利做省會又搬回了保定。但是搬回保定之後還沒個幾年,文化大革命就爆發了,保定當時自亂手腳,十年武鬥使保定滿目瘡痍。兩個不同派別搞得保定烏煙瘴氣,這個時候考慮到穩定發展的問題,決定搬去石家莊。

另一方面石家莊做省會的條件基本成熟。石家莊正定在以前地位有輝煌過的,石家莊在解放初期,以一個新興工業城市的形象出現,並且交通樞紐便利,考慮到了以後穩定發展和工業發展方向,1968年省會遷到石家莊,並且周總理批示讓河北省會不要再搬遷了。

兩座城市對於河北都有重要的意義,我不做過多對比。


保定事兒


主要是保定出了個馮玉祥引起來的,同時,也是保定,石家莊2個城市歷史淵源引起來引發的。

保定在清末還是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區的一極,也是歷史悠久,其核心功能是對抗石家莊。

你沒看錯,保定的設立,就是為了對抗石家莊。

石家莊的歷史更久遠,主要是春秋時代的中山國。異族,可能是白狄建立的。

這中山國導致中國曾經差點滅亡,後來晉國為了消滅中山國,損耗巨大,導致王權旁落,引起三家分晉,使得中國進入戰國時代。

而晉國消滅中山國這個蠻夷,建立了2個前進基地,就是現代的邯鄲和保定,南北夾擊中山國。後來三家分晉後,趙國把其中的邯鄲當成首都。

所以保定的建立,邯鄲的建立和其他城市不太一樣,它的城市條件和底蘊是不太一樣的。

其他城市是先有城市需要,然後城市開始萌芽,發展,之後城市日益重要,不斷升級。保定和邯鄲的不太相同,是上來先有特殊作用,直接就拔高了。

中國北方的城市格局,是以天津為核心展開,其最重要的方向是天津的西向,有多條道路,本質就是如何穿越太行山屏障。

穿越的途徑,在太行山的東側山口形成一系列城鎮,從北到南分別是:北京,高碑店,徐水,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

由於不同道路的條件不同,道路險阻不同,經由區域的地理條件不同,這些道路有好有差,最好的是哪個呢?

當然是天津~北京~大同這條線路了。

第二好呢?天津~石家莊~太原

再看一下中山國地圖,你就能感覺出來中山國的破壞性,中山國就是除了最佳的北京天津路線外,幾乎把天津~太行山的所有通路全給堵上了。這裡還一個古黃河,南北走向,也被中山給隔開了。所以漢族如鯁在喉。

同時大家就能感受到保定,邯鄲2個城市對中山國的壓迫作用。尤其保定,保定既保護了最佳的幹路天津-北京線路,同時保護了高碑店,徐水和保定自身的山口,一個前進基地護住了1個主幹,3個支脈。從而把中山國死死的按在石家莊孤獨一枝上。同時晉國,或者說後來的趙國從太行山西側的太原,又堵住石家莊的西口。南北夾擊,西面封堵。

所以保定的作用是很大的,沒有保定的話,路線太多了,堵不住,尤其對天津北京主幹線隨時產生借用或者侵擾。

我們深入探討保定被去了省會問題,就必須全面的瞭解保定和省會的接收方,否則隨便一嘴,打跑的,國家政治怎麼可能受幾個國家控制的運動影響?怎麼可能被幾個地痞打砸所影響?有地痞打砸槍斃就是了,什麼痞性架得住機槍?

經過前面我的分析,大家意識到了保定的極其重要性了吧?

這也是2000-3000年來,保定保持河北範圍超然地位的基礎。肉不是白給的,骨頭不是隨便扔的,你乾的是核心的事情,給核心的待遇。

那麼2-3千年來,石家莊呢?有人喊,石家莊是平地,沒東西,是村子,說的是這塊地方,山口這附近的地方,這個區域,正定也好,定州也好,靈壽也好,井陘也好,反正就這塊地方。你自己看中山國的核心位置在哪裡。南面到邢臺,北面到保定,中間在哪裡?可不就石家莊嗎?它,中山國肯定是以芯為核心,南北東西的往外擴。

這塊地方,對3000年前的中國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會怎麼樣?當然要按死呀。萬一放起來,再瘋了呢?漢族再死一次?不可能冒這種風險?有人說3000年前沒漢族,別抬槓,說大層次道理的時候,沒事幹別矯情不是一個級別的事情。我沒事幹華夏族,漢族,中國,趙國,韓國,魏國來回說,你能感受到自己受到威脅嗎?

石家莊的幾千年來一堆破爛,原因在這裡了,破爛跟破爛不一樣,有的是因為太厲害才成的破爛,而你就是真破爛,哪個是這王爺太兇,沒辦法必須讓他要飯。

所以石家莊幾千年來的垃圾,和其他地方垃圾,意思不一樣,你必須記住這一點。

然後中山國給滅了後,石家莊給按死,然後,戰國,之後秦朝大一統,沒有割據了。又過了500年,中央政府對石家莊的打壓逐漸放鬆,500年都沒事,而且以前是割據時代,出點事情,現在都一塊了,估計問題不大了,哪就鬆鬆吧,別往死裡面按了哈。

可就在這個時候,突然發生了一個事情,事情徹底翻轉了:

待續

好像沒什麼人看,不寫了



楓林沙洲


50年代就準備把省會遷到石家莊,後來因為經濟原因省會暫緩搬遷,但規劃了省府位置等,後來68年文革開始,保定武鬥厲害,而石家莊相對比較穩定,就搬遷過來了,當時也是省會剛從天津搬回保定,很多機構還分散在縣裡,也比較容易搬遷,到後來,一些人打報告想再搬回保定,周總理批示:省會就定石家莊吧,別再搬了!

石家莊雖然建市短,但擁有交通樞紐的便利,城市發展飛快,各區域的資源迅速向此地聚集,短短几十年飛速發展成為大城市,先是取代正定稱為此地政治中心,民國時期日偽真定道改駐石門辦公,建國後取代保定稱為省會。

其實歷史上石家莊區域(包括正定,因為不遠)也是省會的設立區之一,早在秦漢時期的恆山郡治所在石家莊市區古城村,當時叫東垣城!當時的郡比省小但比現在的地級市大,相當於幾個地級市吧,常山郡的郡城後來在元氏故城村,在如今石家莊三環外。宋代河北西路首府,已經是省級了,在現在的正定,當時叫真定府,元明時期 當時中心城市是京師,但真定府都是京南第一大城市,管轄20多個縣,權限比較高。

清初直隸總督在真定駐過九年,後來移駐保定,後來真定改叫正定,正定淪為普通地級市了,民國初年,由於鐵路的修建,正定石家莊的地位又一次凸顯,解放戰爭石家莊的戰略地位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從這裡開啟瞭解放全中國之路,新中國的城市管理雛形在這裡實踐和發展,石家莊是一座光榮的英雄的城市,後來省會又一次眷顧這一區域!


石門一二三


提起省會城市,有不少人為曾經做過安徽百年省會的安慶叫屈,其實安慶並不寂寞。安慶輸給了合肥還好,而同為河北百年省會的保定,輸給了那個世界上最大、最出名的“莊”---石家莊。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多人認為是石家莊運氣好,其實除了機遇好外,石家莊還真的不簡單。
石家莊,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地跨華北平原和太行山地,東接衡水,南連邢臺,西靠山西陽泉,北臨保定,距北京約270公里,而且與天津、濟南、太原、鄭州幾大城市的距離基本上差不多。石家莊位於首都以及幾大省會城市之間,是我國鐵路運輸的主要樞紐之一,京廣鐵路、石太鐵路(晉煤外運)、石德鐵路、朔黃鐵路四條幹線在此交匯。更有石太高鐵、京石高鐵、石武高鐵、青太客運專線等客運高鐵線路,交通便利程度非同一般。
除此之外,石家莊更是發揮其“莊”農業的優勢,是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糧菜肉蛋果等生產規模非常大,在全國三十六個重點城市裡排行第一,因此被譽為“北方糧倉”。石家莊的農業為何如此厲害?在於它的地理優勢,農業生產最重要的幾個條件:合適的土壤、適宜的氣溫、充足的水分。
石家莊地處太行山中段東麓,西部屬太行山地,面積約佔石家莊市總面積的一半左右,東部則是滹沱河沖積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因為有太行山脈存在,冬季西伯利亞寒流南下時,被太行山脈阻擋一下,氣溫相對河北東部的其他地方要高。而東部吹來的太平洋暖溼氣流則在太行山脈遇阻上升,容易形成降雨。除了充沛的降雨外,河北省內主要的河流之一滹沱河流經石家莊境內,加上冶河、磁河等大大小小的支流,石家莊水分充足。
有不少人覺得石家莊名字聽起來像個村名,其實還真對了。石家莊原本還就是個村莊,隸屬於河北省獲鹿縣(舊縣,治今河北石家莊市鹿泉區獲鹿鎮)。村子為何叫石家莊呢?國內很多村名,都是按一種規則來命名的:姓氏。石家莊是因為石姓人家最早在此居住、繁衍成村,因而得名。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建村的時候,只有10戶人家,叫十家莊,後來不知怎麼演變成石家莊了。除了這兩種說法外,還有一種:因為村子離山區較近,最初聚居了有很多采石為生的石匠,所以叫石匠莊,後來演變成石家莊。因為無資料可考,我們只要知道在它成為省會之前,是個面積不足0.1平方千米的村子,叫石家莊就可以了。
石家莊當時籍籍無名,但是管轄它的獲鹿縣可了不得,有個響噹噹的名頭“日進斗金的旱碼頭”。因為獲鹿縣北通幽燕、西通三晉,是遠近出名的商品、貨物集散地。石家莊後來成為省會有它的功勞。
甲午戰爭後,列強開始攫取清朝的鐵路經營權,為核心權益不受制於人,1889年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向清廷提出了修築盧漢鐵路(京漢鐵路)的幹線鐵路計劃,得到批准。但由於經費的問題,盧漢鐵路的修建一直斷斷續續。直到1906年,前後費時近二十年,花費四千多萬兩白銀的京漢鐵路終於全線通車運行。
京漢鐵路在當時離石家莊村不遠的振頭鎮有個站點,叫振頭站(老石家莊站)。就是這個站點讓昔日的小村石家莊離省會之寶座更進一步。1904年,屢經波折的正太鐵路(石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建設權到了法國人手裡,法國人為節省成本,避免在滹沱河上建鐵路橋,將本來位於正定城南的柳林堡的起點移至振頭。
一條京漢鐵路上的站點算不上什麼,但是兩條鐵路的交匯點就厲害多了。石家莊正是藉著這樣的東風,開始了蓬勃地發展,愣是將獲鹿縣商品集散地的地位給搶了過來。1941年,石德鐵路的建成,將兩大幹線京漢鐵路和津浦鐵路連接起來了,給石家莊日後成功進位進一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像鄭州搶走河南省會寶座一樣。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石家莊鯉魚躍龍門的機會終於來了,1925年石門市被批准成立。石門市就是以石家莊村和休門村各取一字組成的新市名。等趕走日本侵略者和經過解放戰爭,1947年石門市和周邊縣城先後解放,回到人民的懷抱,被改名為石家莊市。石家莊市是當時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根據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也被譽為“新中國的搖籃”。
良好的地理環境、便利的交通條件、強勁的經濟發展、重要的革命意義,所有的這一切使石家莊越來越有優勢,終於水到渠成,1968年成功拿下省會寶座,由最初的一個小村子完美逆襲。
其實,打鐵還得自身硬,石家莊之所以麻雀變鳳凰,也和它地理位置方面的戰略優勢有極大的關係,這一帶在古代就極為不凡。天下九塞之一、大名鼎鼎的井陘關就在石家莊西部,這可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重要程度可以說關乎河北之安危。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1949年7月,冀東、冀中、冀南三區撤銷,恢復河北省建制。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後成立,省會設在保定市。不論從地理位置、交通條件,還是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來看,作為河北省會,保定市有先天條件。歷史的變幻,總是讓人難以捉摸。

19年間,省會這頂帽子,保定市戴了摘,摘了戴,戴了又摘,並最終花落石家莊,讓保定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從此開始變得多少有些落寞。


從保定到天津

1957年9月至10月間,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八屆三中全會,席捲全國的“大躍進”運動由此拉開序幕。盲目的“超英趕美”,致使浮誇風盛行。當時,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北,在農業大躍進的同時,工業現狀難以滿足大躍進的需要。

1958年2月,曾經是中央直轄市的天津市劃入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北看到了契機。天津市有著雄厚的工商業基礎,僅其所有的六大棉紡廠的職工都在大幾千到萬人以上,而河北省的工業情況就要差很多,像石家莊大興紗廠、高陽織布廠以及泊頭火柴廠這樣的工廠都能算得上是大企業。河北省希望通過將省會搬遷到天津市,實現工業帶動農業,進而全面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


從天津到保定

1964年,中國周邊形勢有點緊張。南面,美國入侵越南,戰火燒到我國南大門;東面臺海危機不斷,西面與印度,北面與蘇聯形勢緊張。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當年中共中央在討論“三五”計劃時,毛澤東提出“三五”計劃要考慮解決全國工業佈局不平衡的問題,搞一二三線的戰略佈局,加強三線建設,防備敵人的入侵。一二三線,依據我國地理區域劃分,沿海地區為一線,中部地區為二線,後方地區為三線。

顯然,天津作為東部沿海的一線城市,已經不具備作為省會的條件。從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全國從一線搬遷到三線的工廠約有400個。因為這個原因,1966年5月河北省會搬回保定。

基於戰備需要,省會搬回保定後,其中不少省直機關分散到了周邊縣。譬如,團省委搬到了清苑,省婦聯搬到了徐水,省總工會搬到了定興……


從保定到石家莊

從1967年上海“一月風暴”開始,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相繼被“造反派”奪權,成立了革命委員會。此後一年的時間裡,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的成立工作因為保定市的亂局,遲遲沒有進展。

河北省著急,華北局也著急。到1967年底,華北五省市中的山西、北京、內蒙古、天津先後成立革命委員會,單單河北省落在了後面。河北省要想成立革命委員會,只能離開保定。

除保定外,河北省可選的城市有石家莊、唐山、張家口、邯鄲、邢臺、承德。其中,唐山、張家口和石家莊在當時算得上是大城市。而最終選擇石家莊則是因為:“石家莊工人階級隊伍比較堅強,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68年2月,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在石家莊成立後,人民日報照例發表了社論,標題為《華北山河一片紅》。


清風明月逍遙客


這是個令保定人非常不爽的問題。

作為我國最特立獨行的省份之一,河北省的獨特不僅體現在同時挨著兩個直轄市,更在於省會的東徙西遷,從1913年到1968年,短短55年時間,河北省省會搬遷了11次之多,如果算上抗戰時期建立的流亡政府,河北省會則是真正的四海為家,這種居無定所的局面直到1968年省會遷到石家莊方告結束。

自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決定將國都從南京遷到北平開始,北平行都司更名為大寧都司並遷駐保定,保定開始作為直隸首府,負責拱衛京師。1659年,清朝順治皇帝正式設立直隸省,巡撫駐大名府。1669年,康熙皇帝將直隸巡撫移駐保定府,保定再度成為直隸首府。

清朝晚期開始,隨著列強侵略的加深,特別是天津開埠後,出於保衛北京的需要,從1870年開始,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辦公地點夏在天津,冬在保定,一直延續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清朝滅亡後,河北省省會也開始了漂泊不定的歷程,從1913年開始,河北省省會先後遷到北平、天津、保定、邢臺、陝西西安等地。1966年,因美國侵略越南,加上中蘇關係惡化,我國周邊形勢越發嚴峻,為響應“備戰、備荒”的指示,河北省委決定將省會從天津遷回保定,這是保定最後一次作為河北省省會,隨後在1968年遷到石家莊。

那麼,河北省省會為何會最終定在石家莊?為何保定最終會與省會失之交臂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無奈的政治運動

1966年河北省省會從天津市遷回保定,是出於“備戰、備荒”的考慮,而從保定市遷到石家莊,則完全是因為政治運動的無奈。

作為離首都最近的省會城市,保定的政治運動也是最激烈的,因為造反派的瘋狂奪權,河北省各機關紛紛淪陷,陷入了無政府的危險狀態。而隨著愈演愈烈的派系鬥爭,以及殘酷的武鬥輪番上演,保定成了政治運動的重災區。

保定的武鬥,因為各自都有軍隊的支持而顯得異常慘烈,剛剛從天津遷回來的省委省政府機關在風雨飄搖中苦苦支撐但無濟於事。

1968年1月,北京軍區在北京召開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籌備會議。認為石家莊工人階級隊伍比較堅強,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建議河北省省會由保定市遷至石家莊市。

1968年1月30日,省機關開始向保定遷移。2月3日,石家莊正式成為河北省的新省會。

2、難改的好高騖遠

一直以來,雖然保定歷史底蘊深厚,政治地位崇高,但經濟始終相對滯後。這種局面在小農經濟時代沒什麼,但隨著近代化的推動、工業化的進行而顯得越來越尷尬。

一般而言,省會作為一省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應該是引領全省的經濟中心,所以自建國以來,河北省領導就一直在河北省內尋求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的城市作為河北省經濟的龍頭。

不過因為北京和天津的分立,加上歷史上河北省被各方勢力蹂躪的尷尬現實,河北省各地市整體經濟始終較為滯後。在這樣的情況下,河北省請求將直轄多年的天津市作為河北省省會並獲得批准,於是1958年,天津市被降為河北省轄市,成為河北省省會。

但天津市始終難以和河北省兼容,加上國際形勢突變,河北省省會不得不再度遷回保定。

1968年河北省從保定遷到石家莊,固然有政治運動的直接原因,但更多的還是經濟優先的無奈選擇,雖然石家莊位置偏南,但貴在有一定工業基礎,且是鐵路交通樞紐,在經濟實力上是略強於保定的。

但石家莊終歸還是不夠理想,於是在1968年之後又有了“留石”和“回保”的爭論,直到1971年3月總理批示河北省省會不宜再遷,省會地位遂最終確定下來。

3、尷尬的地理區位

從河北省整體來看,居於地理中心位置的保定無疑是最適合的省會,但因為北京和天津的存在,石家莊反而比保定更加適合。

拋開距離太行山更近的備戰需要,石家莊相比於保定最大的優勢在於距離京津尤其是北京有一定距離,這種距離也是石家莊賴以發展的戰略空間。

古今中外,但凡城市發展,必定需要一定面積的經濟腹地,且經濟腹地面積與城市等級成正比。

而我國北方城市相比於其他城市而言有著自身的特點,那就是在不適合孕育特大城市的背景下,必須依靠行政權力,為城市發展吸納更多的資源,最典型的莫過於首都北京。

所以在北京崛起的過程中,必然要對周邊地區形成強大的空吸作用,無論資本還是人才必然向北京集中,這使得周邊地區的發展陷入極大的困境中,“環京貧困帶”從側面說明了這一模式的巨大作用。

所以,只要保定的政治地位低於北京,即便作為河北省省會,也必然面臨著被北京空吸的尷尬境地,無論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只要保定的資本和人才被北京空吸,保定的經濟就不可能崛起。

那麼從全省經濟的全局出發,即便沒有1968年政治運動的影響,河北省省會也必然要遠離保定,這是河北省省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所以,河北省省會最終落戶石家莊,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的考量。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說起河北的保定,河南的開封,安徽的安慶,是三個比較悲劇的城市。

河北省,看地圖就知道,河北這個省,外形呈c形,包圍著兩個重要的地方,北京和天津。

所以在晚清到近代,河北的省會也是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

從清初的大名府,到雍正的保定。再到晚清的津門。

民國時期天津、北平、保定都做過省會。

建國後,也一度在天津、石家莊、保定之間猶豫不決。

最後還是將省會放在了石家莊。

這個以莊命名的地方,也成為中國最厲害的莊,一躍成為一個大城市。

其實在剛建國時,石家莊這個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就差點成為省會了,因為石家莊因為鐵路交通的優勢,正好位於平漢鐵路和正太鐵路的交匯處,便利的現代交通方式,促生了比較發達的工業,相對來說,保定就沒有這樣的優勢了。

建國之後,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導向下,保定以及與之相類似的開封,安慶等傳統地理中心城市,都無法滿足新時代建設的需求,因此出現省會遷徙的情況。

其實都是近代交通,特別是鐵路交通的巨大作用。

鐵路的暢通,不僅便於一省下轄各地代表人員的集合,更是便於集中全省之人力物力,搞規模的建設。

這種匯聚效應,正是新中國建立後,各項建設需要的,所以才會有這些——火車拉來的城市。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與河南省把省會從開封搬遷到鄭州類似,河北省省會從保定變為石家莊,同樣也是全方位考量的必然結果,更是馬太效應發揮作用的典型案例。

從元朝開始,歷經明清民國,除抗戰期間因開封淪陷,河南省會曾短暫遷往洛陽、盧氏縣等地外,開封一直是河南行省或省的治所所在,也就是省會。直到1954年,河南省政府才由開封遷往鄭州。

而河北省在明清時期分別被稱為北直隸、直隸省,保定成為直隸省的省會則在康熙初年,此後先後成為直隸巡撫、直隸總督府所在。1968年,河北省會正式從保定搬遷到了石家莊。

直隸總督府

與開封、保定相比,鄭州、石家莊無疑算是後起之秀。鄭州市於1948年解放後才第一次設市,此前為鄭縣,石門(石家莊)首次設市雖說比鄭州早,也不過是1925年的事情,此前為石家莊村。

那麼問題就來了,原本各自省內的小老弟石家莊、鄭州,為何被選為省會,一躍成為河北、河南的帶頭大哥了呢?

兩座火車拉來的城市,趕上了“鐵路為王”的東風

明清時期甚至民國初年,交通基本以公路為主,由於長時間成為省會,圍繞保定、開封自然建立了四通八達的官道官驛,這種便捷優勢自非石家莊、鄭州這倆當時的“小兄弟”所能媲美。

但隨著鐵路的興建及火車的投入運營,石家莊成為平漢路、正太路(石太路)的交叉點,鄭州成為平漢路、隴海線的匯合點,雙雙成為當時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二。

奉軍在直隸

這種情況下,石家莊、鄭州與省內甚至外省的連接變的極為便捷,同時還因為發生虹吸反應,更多的人口、資金、資源都源源不斷地聚集了過來。火車拉來的,不僅是貨物和客流,還有滾雪球般變大的城市規模和財富體量。

從某種程度上說,石家莊取代保定成為省會,與鄭州取代開封一樣,都是更先進的生產方式(鐵路)替代相對落後生產方式(公路)的必然進化結果。

當前鄭州之所以更為高歌猛進,依然是更為先進的生產方式(高鐵樞紐、航運樞紐)迭代作用的自然產物。

兩座輻射力更強的城市,取代了“偏安一方”的城市

從地圖上看我們可以明顯發現,河北北部、東部城市群更為臨近京津都市圈,各方面的銜接也都十分順暢。

河北地圖

把河北省會從也靠近京津的保定南移到石家莊,更利於輻射帶動冀中、冀南等地經濟發展,在大的京津冀核心經濟圈內部再打造出以石家莊為中心的次級經濟圈。

河南的情況雖有不同,但與河北也有共通點:相對“偏安”豫東的開封,從地理及經濟的輻射力上說,地處豫中的鄭州要更為合理很多。

無論是豫北、豫西、豫南還是豫東,距離鄭州目前都在三個小時車程之內,這種優勢是開封所無法比擬的。

再者,石家莊與山西、河南等省城市的連接便利度,可能也是成為省會的重要原因之一吧。畢竟,當年的正太(石太)鐵路,承擔著當年極為重要的西煤東輸的重任。

河南地圖

石家莊、鄭州的成為省會,即是自然選擇,亦是人為選擇。不過從結果上看,這種選擇都帶來了最好的結果

注:所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刪除,謝謝。



司馬砸光


其實河北省自建省以來除了省會從保定搬遷到了石家莊,其實河北省還兩改省名,省會變遷更是達十數次!

河北省,簡稱“冀”,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河北省下轄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邢臺、保定、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衡水等11個地級市,省會為石家莊。全省總人口7185萬,總面積18.88萬平方千米,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濱的省份,屬溫帶季風氣候。

自古河北就是“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的傳奇地方,其實同樣傳奇的是河北省的省會,曾變遷十數次,堪稱中國第一!今天丸子就大家看看這十幾次都遷往過什麼地方。

河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北直隸,滿清的直隸省,1928年前中華民國的直隸省,直到1928年6月民國政府鑑於直隸省名不符實,以地在黃河以北,改為河北省。所以說河北省算得上是兩度改名,下面我們看看省會的變遷到底有多傳奇。

1.大名府(今邯鄲市大名縣)[12年]

1644年,滿清入關,改明朝的北直隸為直隸。1648年,以直隸、山東、河南設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駐大名府(今邯鄲市大名縣),稱為直隸大名府。

1658年,正式建直隸省,設直隸巡撫,治所定在大名府。其實大名府在北宋是還曾經是宋王朝的陪都北京,看過《水滸傳》的想必知道“楊志、宋江都曾刺配大名府”。

2. 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9年]

1660年,滿清皇帝將直隸巡撫移駐真定,真定成為直隸省的第二個行政中心,不過只做了9年的省會。

3. 保定[244年]

1669年,康熙帝下令將直隸巡撫的駐地遷到了保定,雍正時期,直隸巡撫改為直隸總督,駐地保持不變。

保定直隸總督署

從1669年直至民初(1913年),近二百五十年間一直作為直隸行政中心,保定長期為直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保定直隸總督署,是中國唯一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

4.天津[15年]

1870年~1902年間,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總督夏季一般在天津辦公,其餘時間在保定辦公。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成立,於是在1913年直隸省省會正式遷至天津。

5.北平(今北京)[2年]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國民政府又鑑於直隸省名不符實,以地在黃河以北,改為河北省,10月遷省會至北平市(今北京市)。

6.天津[5年]

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市。11月,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

7.保定[2年]

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又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8.流浪期[8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發動七七事變,戰爭一蹴而就。當時的省政府猶如風雨飄搖中的一葉小舟,駐紮地也不斷變遷,但是為了更好的展開抗日戰爭,河北省政府先後在大名、洛陽、郿縣(今屬陝西省寶雞市)、北平、保定、西安等地辦公。

9. 北平(今北京)[8個月]

1945年,中華兒女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11月,河北省省會又遷回到了北平辦公。

10.保定[1年4個月]

1946年7月,河北省政府機構又從北平遷回到保定,保定第三次成為河北省省會。

11.北平(今北京)[1年8個月]

1945年8月解放戰爭爆發,因戰爭原因,1947年11月河北省省會又遷回到了北平。

12.保定[9年]

河北大學

1949年,河北省全境解放。同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定河北省會為保定,8月正式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所以也就不奇怪為何河北大學不在石家莊了。

13.天津[9年]

1949年10月,天津改為中央直轄市。1958年2月,河北省和天津市合併,河北省省會再次遷到天津市。

14.保定[1年8個月]

1966年,因美國侵略越南擴大,中蘇關係惡化,戰爭危險加。鑑於天津的地理位置靠海,可能成為主戰場,河北省省政府為了能夠更好的指揮作戰,預備遷省會。並且1966年5月,冀、津利益矛盾重重,保定第五次成為河北省會。

15.石家莊[至今]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委會在石家莊成立,石家莊被認為“走在全省的前頭,工人階級隊伍比較堅強,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於是石家莊成為河北省新省會,直到現在,算得上是年級比較輕的省會城市!

承德/張家口

順帶說一下,其實河北省省內還有兩個曾經做過省會的城市。一個是承德市,在民國時期曾是熱河省(1928年正式設省)的省會,直至1955年熱河省被撤銷,劃歸河北省;另一個是張家口(當時叫張垣),在民國時期曾是察哈爾省的省會,直至1952年察哈爾省被撤銷,同年劃歸河北省。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