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省会当初是什么原因从保定搬到石家庄了呢?

很绔没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希望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河北省在清朝叫直隶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1928年才改成河北省。直隶总督府,设在保定。1870年以后由于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所以总督一般是夏天在天津冬天才回到保定办公。这样一直延续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和天津后才改变。北洋政府时期,直隶总督在天津办公,设省后,1928年10月,省府官员将到北京办公。两年后又回到天津。1935年。省府又由天津迁到保定,并确立保定为河北省省会。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抗日战争的开始,解放战争的进行。当时的省政府如风雨角中的一叶小舟不断的变换地点还曾一度流落到陕西。

1949年7月华北地区大部解放。河北境内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共中央决定恢复河北省省制,设立保定为省会。从河北省恢复到现在。由于种种原因,省会经历了数次搬迁,最终常住于石家庄。

很高兴向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希望大家多多评论留言支持。




五彩平武


河北是唯一一个搬迁过三回省会的省,先后经历过保定、天津、石家庄这三个城市。保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辉煌过,也就是作为河北省会这二百多年,期间保定为“直隶”。有着很重要的历史地位,而石家庄是一个建城不过百年的城市,为何会把省会搬迁到那呢?这还是得回归到近代史。

一方面是保定的自身原因:1949年,河北省政府成立,当时的建设中心已经转移到工业建设这方面,而保定虽然历史底蕴深厚但是在工业建设这方面还是缺乏必要条件的。权衡之下,搬去了这方面比保定和石家庄都出色点的天津,后中苏交战,天津不利做省会又搬回了保定。但是搬回保定之后还没个几年,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保定当时自乱手脚,十年武斗使保定满目疮痍。两个不同派别搞得保定乌烟瘴气,这个时候考虑到稳定发展的问题,决定搬去石家庄。

另一方面石家庄做省会的条件基本成熟。石家庄正定在以前地位有辉煌过的,石家庄在解放初期,以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的形象出现,并且交通枢纽便利,考虑到了以后稳定发展和工业发展方向,1968年省会迁到石家庄,并且周总理批示让河北省会不要再搬迁了。

两座城市对于河北都有重要的意义,我不做过多对比。


保定事儿


主要是保定出了个冯玉祥引起来的,同时,也是保定,石家庄2个城市历史渊源引起来引发的。

保定在清末还是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区的一极,也是历史悠久,其核心功能是对抗石家庄。

你没看错,保定的设立,就是为了对抗石家庄。

石家庄的历史更久远,主要是春秋时代的中山国。异族,可能是白狄建立的。

这中山国导致中国曾经差点灭亡,后来晋国为了消灭中山国,损耗巨大,导致王权旁落,引起三家分晋,使得中国进入战国时代。

而晋国消灭中山国这个蛮夷,建立了2个前进基地,就是现代的邯郸和保定,南北夹击中山国。后来三家分晋后,赵国把其中的邯郸当成首都。

所以保定的建立,邯郸的建立和其他城市不太一样,它的城市条件和底蕴是不太一样的。

其他城市是先有城市需要,然后城市开始萌芽,发展,之后城市日益重要,不断升级。保定和邯郸的不太相同,是上来先有特殊作用,直接就拔高了。

中国北方的城市格局,是以天津为核心展开,其最重要的方向是天津的西向,有多条道路,本质就是如何穿越太行山屏障。

穿越的途径,在太行山的东侧山口形成一系列城镇,从北到南分别是:北京,高碑店,徐水,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

由于不同道路的条件不同,道路险阻不同,经由区域的地理条件不同,这些道路有好有差,最好的是哪个呢?

当然是天津~北京~大同这条线路了。

第二好呢?天津~石家庄~太原

再看一下中山国地图,你就能感觉出来中山国的破坏性,中山国就是除了最佳的北京天津路线外,几乎把天津~太行山的所有通路全给堵上了。这里还一个古黄河,南北走向,也被中山给隔开了。所以汉族如鲠在喉。

同时大家就能感受到保定,邯郸2个城市对中山国的压迫作用。尤其保定,保定既保护了最佳的干路天津-北京线路,同时保护了高碑店,徐水和保定自身的山口,一个前进基地护住了1个主干,3个支脉。从而把中山国死死的按在石家庄孤独一枝上。同时晋国,或者说后来的赵国从太行山西侧的太原,又堵住石家庄的西口。南北夹击,西面封堵。

所以保定的作用是很大的,没有保定的话,路线太多了,堵不住,尤其对天津北京主干线随时产生借用或者侵扰。

我们深入探讨保定被去了省会问题,就必须全面的了解保定和省会的接收方,否则随便一嘴,打跑的,国家政治怎么可能受几个国家控制的运动影响?怎么可能被几个地痞打砸所影响?有地痞打砸枪毙就是了,什么痞性架得住机枪?

经过前面我的分析,大家意识到了保定的极其重要性了吧?

这也是2000-3000年来,保定保持河北范围超然地位的基础。肉不是白给的,骨头不是随便扔的,你干的是核心的事情,给核心的待遇。

那么2-3千年来,石家庄呢?有人喊,石家庄是平地,没东西,是村子,说的是这块地方,山口这附近的地方,这个区域,正定也好,定州也好,灵寿也好,井陉也好,反正就这块地方。你自己看中山国的核心位置在哪里。南面到邢台,北面到保定,中间在哪里?可不就石家庄吗?它,中山国肯定是以芯为核心,南北东西的往外扩。

这块地方,对3000年前的中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会怎么样?当然要按死呀。万一放起来,再疯了呢?汉族再死一次?不可能冒这种风险?有人说3000年前没汉族,别抬杠,说大层次道理的时候,没事干别矫情不是一个级别的事情。我没事干华夏族,汉族,中国,赵国,韩国,魏国来回说,你能感受到自己受到威胁吗?

石家庄的几千年来一堆破烂,原因在这里了,破烂跟破烂不一样,有的是因为太厉害才成的破烂,而你就是真破烂,哪个是这王爷太凶,没办法必须让他要饭。

所以石家庄几千年来的垃圾,和其他地方垃圾,意思不一样,你必须记住这一点。

然后中山国给灭了后,石家庄给按死,然后,战国,之后秦朝大一统,没有割据了。又过了500年,中央政府对石家庄的打压逐渐放松,500年都没事,而且以前是割据时代,出点事情,现在都一块了,估计问题不大了,哪就松松吧,别往死里面按了哈。

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个事情,事情彻底翻转了:

待续

好像没什么人看,不写了



枫林沙洲


50年代就准备把省会迁到石家庄,后来因为经济原因省会暂缓搬迁,但规划了省府位置等,后来68年文革开始,保定武斗厉害,而石家庄相对比较稳定,就搬迁过来了,当时也是省会刚从天津搬回保定,很多机构还分散在县里,也比较容易搬迁,到后来,一些人打报告想再搬回保定,周总理批示:省会就定石家庄吧,别再搬了!

石家庄虽然建市短,但拥有交通枢纽的便利,城市发展飞快,各区域的资源迅速向此地聚集,短短几十年飞速发展成为大城市,先是取代正定称为此地政治中心,民国时期日伪真定道改驻石门办公,建国后取代保定称为省会。

其实历史上石家庄区域(包括正定,因为不远)也是省会的设立区之一,早在秦汉时期的恒山郡治所在石家庄市区古城村,当时叫东垣城!当时的郡比省小但比现在的地级市大,相当于几个地级市吧,常山郡的郡城后来在元氏故城村,在如今石家庄三环外。宋代河北西路首府,已经是省级了,在现在的正定,当时叫真定府,元明时期 当时中心城市是京师,但真定府都是京南第一大城市,管辖20多个县,权限比较高。

清初直隶总督在真定驻过九年,后来移驻保定,后来真定改叫正定,正定沦为普通地级市了,民国初年,由于铁路的修建,正定石家庄的地位又一次凸显,解放战争石家庄的战略地位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从这里开启了解放全中国之路,新中国的城市管理雏形在这里实践和发展,石家庄是一座光荣的英雄的城市,后来省会又一次眷顾这一区域!


石门一二三


提起省会城市,有不少人为曾经做过安徽百年省会的安庆叫屈,其实安庆并不寂寞。安庆输给了合肥还好,而同为河北百年省会的保定,输给了那个世界上最大、最出名的“庄”---石家庄。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人认为是石家庄运气好,其实除了机遇好外,石家庄还真的不简单。
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东接衡水,南连邢台,西靠山西阳泉,北临保定,距北京约270公里,而且与天津、济南、太原、郑州几大城市的距离基本上差不多。石家庄位于首都以及几大省会城市之间,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京广铁路、石太铁路(晋煤外运)、石德铁路、朔黄铁路四条干线在此交汇。更有石太高铁、京石高铁、石武高铁、青太客运专线等客运高铁线路,交通便利程度非同一般。
除此之外,石家庄更是发挥其“庄”农业的优势,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粮菜肉蛋果等生产规模非常大,在全国三十六个重点城市里排行第一,因此被誉为“北方粮仓”。石家庄的农业为何如此厉害?在于它的地理优势,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几个条件:合适的土壤、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水分。
石家庄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西部属太行山地,面积约占石家庄市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东部则是滹沱河冲积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因为有太行山脉存在,冬季西伯利亚寒流南下时,被太行山脉阻挡一下,气温相对河北东部的其他地方要高。而东部吹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则在太行山脉遇阻上升,容易形成降雨。除了充沛的降雨外,河北省内主要的河流之一滹沱河流经石家庄境内,加上冶河、磁河等大大小小的支流,石家庄水分充足。
有不少人觉得石家庄名字听起来像个村名,其实还真对了。石家庄原本还就是个村庄,隶属于河北省获鹿县(旧县,治今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村子为何叫石家庄呢?国内很多村名,都是按一种规则来命名的:姓氏。石家庄是因为石姓人家最早在此居住、繁衍成村,因而得名。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建村的时候,只有10户人家,叫十家庄,后来不知怎么演变成石家庄了。除了这两种说法外,还有一种:因为村子离山区较近,最初聚居了有很多采石为生的石匠,所以叫石匠庄,后来演变成石家庄。因为无资料可考,我们只要知道在它成为省会之前,是个面积不足0.1平方千米的村子,叫石家庄就可以了。
石家庄当时籍籍无名,但是管辖它的获鹿县可了不得,有个响当当的名头“日进斗金的旱码头”。因为获鹿县北通幽燕、西通三晋,是远近出名的商品、货物集散地。石家庄后来成为省会有它的功劳。
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攫取清朝的铁路经营权,为核心权益不受制于人,1889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向清廷提出了修筑卢汉铁路(京汉铁路)的干线铁路计划,得到批准。但由于经费的问题,卢汉铁路的修建一直断断续续。直到1906年,前后费时近二十年,花费四千多万两白银的京汉铁路终于全线通车运行。
京汉铁路在当时离石家庄村不远的振头镇有个站点,叫振头站(老石家庄站)。就是这个站点让昔日的小村石家庄离省会之宝座更进一步。1904年,屡经波折的正太铁路(石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建设权到了法国人手里,法国人为节省成本,避免在滹沱河上建铁路桥,将本来位于正定城南的柳林堡的起点移至振头。
一条京汉铁路上的站点算不上什么,但是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就厉害多了。石家庄正是借着这样的东风,开始了蓬勃地发展,愣是将获鹿县商品集散地的地位给抢了过来。1941年,石德铁路的建成,将两大干线京汉铁路和津浦铁路连接起来了,给石家庄日后成功进位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像郑州抢走河南省会宝座一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石家庄鲤鱼跃龙门的机会终于来了,1925年石门市被批准成立。石门市就是以石家庄村和休门村各取一字组成的新市名。等赶走日本侵略者和经过解放战争,1947年石门市和周边县城先后解放,回到人民的怀抱,被改名为石家庄市。石家庄市是当时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根据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也被誉为“新中国的摇篮”。
良好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强劲的经济发展、重要的革命意义,所有的这一切使石家庄越来越有优势,终于水到渠成,1968年成功拿下省会宝座,由最初的一个小村子完美逆袭。
其实,打铁还得自身硬,石家庄之所以麻雀变凤凰,也和它地理位置方面的战略优势有极大的关系,这一带在古代就极为不凡。天下九塞之一、大名鼎鼎的井陉关就在石家庄西部,这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重要程度可以说关乎河北之安危。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1949年7月,冀东、冀中、冀南三区撤销,恢复河北省建制。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后成立,省会设在保定市。不论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还是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来看,作为河北省会,保定市有先天条件。历史的变幻,总是让人难以捉摸。

19年间,省会这顶帽子,保定市戴了摘,摘了戴,戴了又摘,并最终花落石家庄,让保定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从此开始变得多少有些落寞。


从保定到天津

1957年9月至10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届三中全会,席卷全国的“大跃进”运动由此拉开序幕。盲目的“超英赶美”,致使浮夸风盛行。当时,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在农业大跃进的同时,工业现状难以满足大跃进的需要。

1958年2月,曾经是中央直辖市的天津市划入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看到了契机。天津市有着雄厚的工商业基础,仅其所有的六大棉纺厂的职工都在大几千到万人以上,而河北省的工业情况就要差很多,像石家庄大兴纱厂、高阳织布厂以及泊头火柴厂这样的工厂都能算得上是大企业。河北省希望通过将省会搬迁到天津市,实现工业带动农业,进而全面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


从天津到保定

1964年,中国周边形势有点紧张。南面,美国入侵越南,战火烧到我国南大门;东面台海危机不断,西面与印度,北面与苏联形势紧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年中共中央在讨论“三五”计划时,毛泽东提出“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一二三线,依据我国地理区域划分,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

显然,天津作为东部沿海的一线城市,已经不具备作为省会的条件。从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全国从一线搬迁到三线的工厂约有400个。因为这个原因,1966年5月河北省会搬回保定。

基于战备需要,省会搬回保定后,其中不少省直机关分散到了周边县。譬如,团省委搬到了清苑,省妇联搬到了徐水,省总工会搬到了定兴……


从保定到石家庄

从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开始,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相继被“造反派”夺权,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此后一年的时间里,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工作因为保定市的乱局,迟迟没有进展。

河北省着急,华北局也着急。到1967年底,华北五省市中的山西、北京、内蒙古、天津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单单河北省落在了后面。河北省要想成立革命委员会,只能离开保定。

除保定外,河北省可选的城市有石家庄、唐山、张家口、邯郸、邢台、承德。其中,唐山、张家口和石家庄在当时算得上是大城市。而最终选择石家庄则是因为:“石家庄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68年2月,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在石家庄成立后,人民日报照例发表了社论,标题为《华北山河一片红》。


清風明月逍遥客


这是个令保定人非常不爽的问题。

作为我国最特立独行的省份之一,河北省的独特不仅体现在同时挨着两个直辖市,更在于省会的东徙西迁,从1913年到1968年,短短55年时间,河北省省会搬迁了11次之多,如果算上抗战时期建立的流亡政府,河北省会则是真正的四海为家,这种居无定所的局面直到1968年省会迁到石家庄方告结束。

自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从南京迁到北平开始,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并迁驻保定,保定开始作为直隶首府,负责拱卫京师。1659年,清朝顺治皇帝正式设立直隶省,巡抚驻大名府。1669年,康熙皇帝将直隶巡抚移驻保定府,保定再度成为直隶首府。

清朝晚期开始,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特别是天津开埠后,出于保卫北京的需要,从1870年开始,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办公地点夏在天津,冬在保定,一直延续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朝灭亡后,河北省省会也开始了漂泊不定的历程,从1913年开始,河北省省会先后迁到北平、天津、保定、邢台、陕西西安等地。1966年,因美国侵略越南,加上中苏关系恶化,我国周边形势越发严峻,为响应“备战、备荒”的指示,河北省委决定将省会从天津迁回保定,这是保定最后一次作为河北省省会,随后在1968年迁到石家庄。

那么,河北省省会为何会最终定在石家庄?为何保定最终会与省会失之交臂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无奈的政治运动

1966年河北省省会从天津市迁回保定,是出于“备战、备荒”的考虑,而从保定市迁到石家庄,则完全是因为政治运动的无奈。

作为离首都最近的省会城市,保定的政治运动也是最激烈的,因为造反派的疯狂夺权,河北省各机关纷纷沦陷,陷入了无政府的危险状态。而随着愈演愈烈的派系斗争,以及残酷的武斗轮番上演,保定成了政治运动的重灾区。

保定的武斗,因为各自都有军队的支持而显得异常惨烈,刚刚从天津迁回来的省委省政府机关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但无济于事。

1968年1月,北京军区在北京召开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会议。认为石家庄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建议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

1968年1月30日,省机关开始向保定迁移。2月3日,石家庄正式成为河北省的新省会。

2、难改的好高骛远

一直以来,虽然保定历史底蕴深厚,政治地位崇高,但经济始终相对滞后。这种局面在小农经济时代没什么,但随着近代化的推动、工业化的进行而显得越来越尴尬。

一般而言,省会作为一省政治和文化中心,也应该是引领全省的经济中心,所以自建国以来,河北省领导就一直在河北省内寻求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作为河北省经济的龙头。

不过因为北京和天津的分立,加上历史上河北省被各方势力蹂躏的尴尬现实,河北省各地市整体经济始终较为滞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北省请求将直辖多年的天津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并获得批准,于是1958年,天津市被降为河北省辖市,成为河北省省会。

但天津市始终难以和河北省兼容,加上国际形势突变,河北省省会不得不再度迁回保定。

1968年河北省从保定迁到石家庄,固然有政治运动的直接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经济优先的无奈选择,虽然石家庄位置偏南,但贵在有一定工业基础,且是铁路交通枢纽,在经济实力上是略强于保定的。

但石家庄终归还是不够理想,于是在1968年之后又有了“留石”和“回保”的争论,直到1971年3月总理批示河北省省会不宜再迁,省会地位遂最终确定下来。

3、尴尬的地理区位

从河北省整体来看,居于地理中心位置的保定无疑是最适合的省会,但因为北京和天津的存在,石家庄反而比保定更加适合。

抛开距离太行山更近的备战需要,石家庄相比于保定最大的优势在于距离京津尤其是北京有一定距离,这种距离也是石家庄赖以发展的战略空间。

古今中外,但凡城市发展,必定需要一定面积的经济腹地,且经济腹地面积与城市等级成正比。

而我国北方城市相比于其他城市而言有着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不适合孕育特大城市的背景下,必须依靠行政权力,为城市发展吸纳更多的资源,最典型的莫过于首都北京。

所以在北京崛起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周边地区形成强大的空吸作用,无论资本还是人才必然向北京集中,这使得周边地区的发展陷入极大的困境中,“环京贫困带”从侧面说明了这一模式的巨大作用。

所以,只要保定的政治地位低于北京,即便作为河北省省会,也必然面临着被北京空吸的尴尬境地,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要保定的资本和人才被北京空吸,保定的经济就不可能崛起。

那么从全省经济的全局出发,即便没有1968年政治运动的影响,河北省省会也必然要远离保定,这是河北省省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以,河北省省会最终落户石家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的考量。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说起河北的保定,河南的开封,安徽的安庆,是三个比较悲剧的城市。

河北省,看地图就知道,河北这个省,外形呈c形,包围着两个重要的地方,北京和天津。

所以在晚清到近代,河北的省会也是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从清初的大名府,到雍正的保定。再到晚清的津门。

民国时期天津、北平、保定都做过省会。

建国后,也一度在天津、石家庄、保定之间犹豫不决。

最后还是将省会放在了石家庄。

这个以庄命名的地方,也成为中国最厉害的庄,一跃成为一个大城市。

其实在刚建国时,石家庄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就差点成为省会了,因为石家庄因为铁路交通的优势,正好位于平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交汇处,便利的现代交通方式,促生了比较发达的工业,相对来说,保定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了。

建国之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导向下,保定以及与之相类似的开封,安庆等传统地理中心城市,都无法满足新时代建设的需求,因此出现省会迁徙的情况。

其实都是近代交通,特别是铁路交通的巨大作用。

铁路的畅通,不仅便于一省下辖各地代表人员的集合,更是便于集中全省之人力物力,搞规模的建设。

这种汇聚效应,正是新中国建立后,各项建设需要的,所以才会有这些——火车拉来的城市。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与河南省把省会从开封搬迁到郑州类似,河北省省会从保定变为石家庄,同样也是全方位考量的必然结果,更是马太效应发挥作用的典型案例。

从元朝开始,历经明清民国,除抗战期间因开封沦陷,河南省会曾短暂迁往洛阳、卢氏县等地外,开封一直是河南行省或省的治所所在,也就是省会。直到1954年,河南省政府才由开封迁往郑州。

而河北省在明清时期分别被称为北直隶、直隶省,保定成为直隶省的省会则在康熙初年,此后先后成为直隶巡抚、直隶总督府所在。1968年,河北省会正式从保定搬迁到了石家庄。

直隶总督府

与开封、保定相比,郑州、石家庄无疑算是后起之秀。郑州市于1948年解放后才第一次设市,此前为郑县,石门(石家庄)首次设市虽说比郑州早,也不过是1925年的事情,此前为石家庄村。

那么问题就来了,原本各自省内的小老弟石家庄、郑州,为何被选为省会,一跃成为河北、河南的带头大哥了呢?

两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赶上了“铁路为王”的东风

明清时期甚至民国初年,交通基本以公路为主,由于长时间成为省会,围绕保定、开封自然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官道官驿,这种便捷优势自非石家庄、郑州这俩当时的“小兄弟”所能媲美。

但随着铁路的兴建及火车的投入运营,石家庄成为平汉路、正太路(石太路)的交叉点,郑州成为平汉路、陇海线的汇合点,双双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二。

奉军在直隶

这种情况下,石家庄、郑州与省内甚至外省的连接变的极为便捷,同时还因为发生虹吸反应,更多的人口、资金、资源都源源不断地聚集了过来。火车拉来的,不仅是货物和客流,还有滚雪球般变大的城市规模和财富体量。

从某种程度上说,石家庄取代保定成为省会,与郑州取代开封一样,都是更先进的生产方式(铁路)替代相对落后生产方式(公路)的必然进化结果。

当前郑州之所以更为高歌猛进,依然是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高铁枢纽、航运枢纽)迭代作用的自然产物。

两座辐射力更强的城市,取代了“偏安一方”的城市

从地图上看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河北北部、东部城市群更为临近京津都市圈,各方面的衔接也都十分顺畅。

河北地图

把河北省会从也靠近京津的保定南移到石家庄,更利于辐射带动冀中、冀南等地经济发展,在大的京津冀核心经济圈内部再打造出以石家庄为中心的次级经济圈。

河南的情况虽有不同,但与河北也有共通点:相对“偏安”豫东的开封,从地理及经济的辐射力上说,地处豫中的郑州要更为合理很多。

无论是豫北、豫西、豫南还是豫东,距离郑州目前都在三个小时车程之内,这种优势是开封所无法比拟的。

再者,石家庄与山西、河南等省城市的连接便利度,可能也是成为省会的重要原因之一吧。毕竟,当年的正太(石太)铁路,承担着当年极为重要的西煤东输的重任。

河南地图

石家庄、郑州的成为省会,即是自然选择,亦是人为选择。不过从结果上看,这种选择都带来了最好的结果

注:所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删除,谢谢。



司马砸光


其实河北省自建省以来除了省会从保定搬迁到了石家庄,其实河北省还两改省名,省会变迁更是达十数次!

河北省,简称“冀”,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河北省下辖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等11个地级市,省会为石家庄。全省总人口7185万,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滨的省份,属温带季风气候。

自古河北就是“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的传奇地方,其实同样传奇的是河北省的省会,曾变迁十数次,堪称中国第一!今天丸子就大家看看这十几次都迁往过什么地方。

河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北直隶,满清的直隶省,1928年前中华民国的直隶省,直到1928年6月民国政府鉴于直隶省名不符实,以地在黄河以北,改为河北省。所以说河北省算得上是两度改名,下面我们看看省会的变迁到底有多传奇。

1.大名府(今邯郸市大名县)[12年]

1644年,满清入关,改明朝的北直隶为直隶。1648年,以直隶、山东、河南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府(今邯郸市大名县),称为直隶大名府。

1658年,正式建直隶省,设直隶巡抚,治所定在大名府。其实大名府在北宋是还曾经是宋王朝的陪都北京,看过《水浒传》的想必知道“杨志、宋江都曾刺配大名府”。

2. 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9年]

1660年,满清皇帝将直隶巡抚移驻真定,真定成为直隶省的第二个行政中心,不过只做了9年的省会。

3. 保定[244年]

1669年,康熙帝下令将直隶巡抚的驻地迁到了保定,雍正时期,直隶巡抚改为直隶总督,驻地保持不变。

保定直隶总督署

从1669年直至民初(1913年),近二百五十年间一直作为直隶行政中心,保定长期为直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定直隶总督署,是中国唯一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4.天津[15年]

1870年~1902年间,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总督夏季一般在天津办公,其余时间在保定办公。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于是在1913年直隶省省会正式迁至天津。

5.北平(今北京)[2年]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国民政府又鉴于直隶省名不符实,以地在黄河以北,改为河北省,10月迁省会至北平市(今北京市)。

6.天津[5年]

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市。11月,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7.保定[2年]

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又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8.流浪期[8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事变,战争一蹴而就。当时的省政府犹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小舟,驻扎地也不断变迁,但是为了更好的展开抗日战争,河北省政府先后在大名、洛阳、郿县(今属陕西省宝鸡市)、北平、保定、西安等地办公。

9. 北平(今北京)[8个月]

1945年,中华儿女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11月,河北省省会又迁回到了北平办公。

10.保定[1年4个月]

1946年7月,河北省政府机构又从北平迁回到保定,保定第三次成为河北省省会。

11.北平(今北京)[1年8个月]

1945年8月解放战争爆发,因战争原因,1947年11月河北省省会又迁回到了北平。

12.保定[9年]

河北大学

1949年,河北省全境解放。同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定河北省会为保定,8月正式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何河北大学不在石家庄了。

13.天津[9年]

1949年10月,天津改为中央直辖市。1958年2月,河北省和天津市合并,河北省省会再次迁到天津市。

14.保定[1年8个月]

1966年,因美国侵略越南扩大,中苏关系恶化,战争危险加。鉴于天津的地理位置靠海,可能成为主战场,河北省省政府为了能够更好的指挥作战,预备迁省会。并且1966年5月,冀、津利益矛盾重重,保定第五次成为河北省会。

15.石家庄[至今]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委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被认为“走在全省的前头,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是石家庄成为河北省新省会,直到现在,算得上是年级比较轻的省会城市!

承德/张家口

顺带说一下,其实河北省省内还有两个曾经做过省会的城市。一个是承德市,在民国时期曾是热河省(1928年正式设省)的省会,直至1955年热河省被撤销,划归河北省;另一个是张家口(当时叫张垣),在民国时期曾是察哈尔省的省会,直至1952年察哈尔省被撤销,同年划归河北省。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