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保本浮動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會不會出現巨大的虧損!如果出現,該怎麼辦?

財經者思


會的,尤其是針對高淨值人群推出的高收益銀行理財。

所有理財產品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即高風險高收益。有些高收益理財的結構設計相當複雜,例如與金融衍生品掛鉤,使用很大的槓桿等。這樣,在市場情況好的時候,理財有可能獲取高收益;不好的時候,有可能導致本金的大額虧損。

曾經有過這樣的案例,某女士購買某外資銀行理財2000萬,結果理財到期虧損得本金只剩600萬。

不過,在監管的管理下,這類高風險理財是不能對普通群眾銷售的。此類理財通常採用邀約制,銀行只介紹給高淨值人士,因此一般人是不知道銀行有這樣的理財產品的。

由於此類產品覆蓋面小,涉及人數少,所以即使出現大額虧損,銀行即使有什麼補償措施,外界也無從知曉。所以,我們很少看到國內銀行遭到高淨值人士的公開投訴。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銀行理財虧本在實際運行中可能性非常低,但是理論上有。

銀行理財從運營模式和投資方向而言非常安全。其運營模式屬於資金池產品模式,可以做到滾動發行、集合作用、期限錯配,使得資金和資產是多對多的關係,尤其通過期限錯配使得短期理財可以不斷到期續發,使得後續的投資者不斷為前面的投資者接盤承擔風險做擔保,風險得到了轉移。從投向來說,可以參考2018年銀行業協會報告,債券等標準化資產佔68%、非標資產佔17%、同業理財佔4%、其他金融衍生品、股權等佔10%。可以看出投資足夠分散,以穩健的債券為主,其中分為利率債和企業信用債,利率債主要是國債和國開債,違約風險為0,而企業信用債以優質國企債券為主,違約風險也非常非常低。風險較大的就是非標資產,大部分以信託為主,就目前信託不良率為1%的情況下,比銀行信貸資產不良率還低,這部分資產虧本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如果發生了虧本情況,按照目前國家規定投資者自行承擔損失,銀行不能剛性對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銀行考慮聲譽風險,偷偷摸摸剛兌掉了。然而在打破剛兌、理財產品淨值化的背景下,銀行會不會讓客戶承擔損失,這個還是最終博弈的結果,無非就是趨利避害。


珘珘爸爸


銀行推出的淨值型產品很不穩定,數據以成立一來年收益率很不準確反映近期的收益情況,帶有欺騙當前投資者的動機,很少有穩定的好產品,投進去的都感覺上當受騙,所認勸君不要買淨值型產品。


中原探真


凡是本金都不安全的理財產品,利息再高都不要買,以免一覺醒來,錢就沒了。


清一色441


朋友們好,這個問題是朋友們都關心的。非常明確的回覆:1,有可能出現巨大虧損,但出現虧損的概率可以選擇。2,如果出現,風險自擔。3,重在預防,合理選擇產品,可以有效的分散風險,降低概率。同時銀行的理財產品,以大眾化中低風險為主,總體上,正規可信。

首先,來分析,不同風險等級,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巨大虧損的概率,也就是可能性:

如上圖,這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分級。不同等級,意味著出現巨大虧損的概率不同


。而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多以pr3以內,也就是中低風險為主。出現巨大虧損的概率相對較低。

例如:

PR1級很低風險理財產品。顧名思義,可以提供本金保障,也可以不提供。這就意味著他,本金與收益,受風險因素影響,出現虧損的概率極低。目前這種產品比較少。

PR2級低風險理財產品。這是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的主流,也是朋友們經常買到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最常見的風險等級。這種理財產品,不保本,浮動收益。但受風險因素影響,出現本金損失的概率小。例如我們常見的貨幣基金,低風險理財定期等等,到目前為止有口皆碑,不僅本金相對安全,而且預期收益,也相對穩定。

而從PR3級,中風險開始,收益或者收益與本金的不穩定性,開始加大,特別是pr4級,pr5級中高,高風險,有可能隨時損失本金甚至造成巨大損失。例如一些股票型基金,槓桿型etf基金等等。但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中,這一類產品較少。

小結:銀行的理財產品正規可信,風險分級明確,一定要注意選擇適合風險等級的,避免承擔,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不必要風險。

其次,投資理財風險自擔,但通過預防,可以有效的分散風險。

1,制定總體的理財規劃,採用多產品組合,可以有效分散風險,避免一損俱損的情況。這就像,養一隻牛,所有的期望都在它身上,風險也在它身上。如果養10只羊,出現巨大損失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實現希望的可能性增加。


2,科學合理的分配資金,按照風險程度不同,對理財產品進行,增,減資金,可以有效避免,總體資產承受過高的風險。大比例的資金進行存款,中等比例的資金低風險理財,小量的資金,可以參與高風險投資。既能使財富增值,也不會因為高風險投資損失,而傷筋動骨。進退兩便。

小結:理財風險自擔。但是,風險高低是可以選擇的,可以合理分散的。

綜上所述:

投資理財自然是有天然的風險。防患於未然,提前規劃預防,是最好的防範手段。

優選不同的產品,合理的匹配資金形成一個整體的理財方案,有助於大大的分散風險,提升整個理財的穩定性。


理財迦


有這個可能性,畢竟理財是不保本的,所以需要看自己的投資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資金量的情況的。

理財計劃產品類型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計劃期限一般為30年,風險評級一般為R3(平衡型)及以上的級別,適合購買客戶為風險承受能力應該為為A3(平衡型)及以上的客戶。如影響您風險承受能力的因素髮生變化,請及時告知銷售機構並重新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本理財計劃不保障本金且不保證理財收益。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可能因市場變動而蒙受損失,在最不利情況下,投資者甚至可能損失全部本金。投資者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

示例:若投資者購買本理財計劃,理財計劃本金為1,000,000.00元,在資產組合項下資產全部虧損的最不利情況下,理財計劃1,000,000.00元元本金將全部損失。

如果出現,該怎麼辦?

剛剛也說了,政府要求,投資者購買理財,風險需要自擔,所以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因此,你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需要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立馬財經


一般不會出現本金虧損的!

最多收益會很低,或沒有收益。

我賣的時候,銀行工作人員就直接這麼說。

而且說從來沒有出現過本金虧損的現象!

但合同上是會把各種風險都寫進去的。

買非保本浮動性理財產品,主要注意;

是銀行發售,

還是銀行代售,

買銀行發行的就可以。

都是有抵押和擔保的!





煙花易冷201790301


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不保本的,這類產品叫做淨值型產品。

會不會出現巨大虧損,主要從兩個方向判斷:

1:看風險等級,如果風險等級是屬於R4或者R5,則有可能。

2:看投資方向,如果投資方向中,股票市場,或者股票基金的比例很高,則可能出現巨大虧損。

出現巨大虧損後怎麼辦?

方案一:贖回,

方案二:等著,回調

方案三:起訴銀行賠償(如果銀行在銷售過程中,未明確告知這是高風險的產品,或者有銷售違規)


劉先森理財深呼吸


非保本浮動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會不會出現巨大的虧損!如果出現,該怎麼辦?

我覺得會有本金虧損的可能。 

一、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了解清楚風險

根據產品投資標的風險特性,銀行將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5個級別。我們在購買時應注意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提醒,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選擇相應的產品。

1、R1級(謹慎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銀行保證本金的100%償付,產品收益且較少波動,很少受外部影響。產品投資於高信用等級債券、貨幣市場等低風險金融產品。

2、R2級(穩健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但本金風險小,收益浮動相對可控。產品主要投資於評級在AA級以上的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股票、商品和外匯等的比例在5-10%左右。

3、R3級(平衡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收益浮動。產品除可投資於A級(含)以上評級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30%,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90%。 

4、R4級(進取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包括BBB級及以下債券的風險;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超過30%。 

5、R5級(激進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極大,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產品100%投資於股票、外匯、商品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

二、出現巨大的虧損!如果出現,該怎麼辦?

1、保持冷靜,仔細尋找有利於自己的證據,準備維權;

2、回憶銀行銷售時是否有誤導,是否有宣傳資料,其中是否存在誇大或者虛假描述;

3、看看銀行對於理財產品的投資信息披露是否及時,投資管理是否有違規行為。

如果有上述的情況,那麼可以向銀行監督部門投訴舉報,進行合法維權。如果沒有發現上述事實,那麼只能自認倒黴,承擔投資損失風險。


總之理財有風險,購買時要謹慎分析。理財要兼顧3原則:本金安全,收益性,流動性。

理財必須在本金安全下理財才有意義,否則其它高收益只是空中浮雲。要我說這銀行理財的收益也只有5%左右,還要面臨本金虧損的可能。如是我乾脆存銀行5年定期,收益還高於這理財產品,省心安心放心的等著到期拿本息。何樂而不為呀?


虎子財經


這些年,理財產品是一年不如一年,這也是一個趨勢,前幾年的一些好的投資方式,今年也已經不適用了,比如前幾年你可以買房,買p2p,炒股,投資實體,開飯店這些都還行!但是今年呢?可供你選擇的渠道不多了,這個時候國家推出銀行理財不兜底,時機是沒問題的,不兜底你還是要買,畢竟銀行的理財還是較安全,較穩定!銀行的理財有沒有可能虧損,答案當然是能,所以我們在選擇銀行理財的時候,小銀行儘量迴避,四大行口碑好一些,具體哪家不說了,可以打聽,有一家比較的專業!我們要做的首先是選擇銀行,理財的回報跟銀行的運營投資能力是正相關的,如果不幸踩雷了,國家明確規定是不管的!這個政策一出,很多地方銀行,小銀行真的融資困難了,也要必然淘汰一批,遠離吧……請加精,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