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70後農民,最大已50歲,養老問題是自己準備?還是交給子女



身為70後的農民,現在年齡最大的已經50歲,年小的也步入了不惑之年,在這個年齡階段的農民,基本上都是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階段,有父母需要贍養,有未成年的子女需要教育,花銷每項都不能少。70後的農民也是農業生產中,出苦力最後的一代人,所以這代人至今還是建築行業等體力工作當中的主力。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農村同樣也跟隨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向來講究養兒防老,也就是說等自己老了,都要依靠子女進行贍養,這一直以來也都是農村傳統的思想觀念。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原有的這種觀念確實需要進行了改變,原有傳統的農村養老模式,也不適應以後農村的養老了。

農村70後農民,最大已50歲,養老問題是自己準備?還是交給子女


01以前農村生活簡單,子女多,為父母養老壓力小

以前的農村,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完全依賴於土地,大部分的農民一生當中都有難以離開村莊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吃飽穿暖就讓大多數農民感到很滿足了,人們的生老病死通常都是順其自然,過去農村老人生病了,很少有人去醫院治療的,在日常開支上很少,那個時候依靠子女進行養老,無非也就是到老了伺候一下。

再則,過去農村子女又多,通常一個家庭中都有四五個兒女,為父母養老大家又能相互分擔,這樣兒女的壓力就很少。然而現在農村70後的人,大多數農民都是獨生子,或者是一兒一女。所以,70後的農民在養老問題上,還是自己早做準備的好,交給子女給自己養老已經不大現實。

農村70後農民,最大已50歲,養老問題是自己準備?還是交給子女


02農村獨生子女,生活質量要求高,70後應早做養老計劃

現在的農村,不僅生活中的各種花銷開支增大了,農村的年輕人還更加嚮往城市生活,對生活的質量要求提高了,買房買車,吃好的穿名牌,但掙錢的壓力也就增加了,在這種情況下,等我們70後的農民老了,兒女們沒有太大能力的情況下,還真難說能夠幫助父母養老。

我認為今後農村養老也不能在依靠子女了,我們更應該依靠自己進行養老,並且還不能到老了再做打算,需要提前做好自己的養老準備工作。現在農村的70後,大多數還都處在壯年時期,在進入到老年之前,也都差不多還能幹十多年到二十年,在這段時間裡,就應當做好充分的個人養老計劃。

03農民未來需要自己養老,農村養老保險也是養老的基礎

農村70後農民,最大已50歲,養老問題是自己準備?還是交給子女


有些村民一說到養老的問題,就會認為還早呢,但很少人就沒有想過等老了該怎麼生活,在如今這種發展的狀態下,等我們70後農民老了,沒有經濟基礎,沒有養老保障,真的到時候會很困難。農村不同於有正式編制的工人,他們老了都有很好的醫療與養老金保障,農民卻需要自己去承擔。

現在農村也都有了農村合作醫療與養老保險,這對於我們農民來說,也是最基礎的養老保障,現在70後的農民,無論如何也都要繳納這些保險。再則,對於有給上保險的就業單位,儘量要爭取能上養老保險,城鎮養老保險畢竟要比農村高出不少,也能給我們的老年生活起到更好地保障。

04從現在起,建立自己的“小金庫”,以備老年不時之需

農村70後農民,最大已50歲,養老問題是自己準備?還是交給子女


對於生活中還能有富裕資金的70後農民,除了上保險之外,也可以每月抽出一部分,作為自己的養老儲備資金,做一些銀行安全性高的長期理財,也算是自己給自己做一個養老積累賬戶,以便於將來有不時之需時使用。


農村俗話說得好“有備無患”,我們每個人都將要面對老年生活,年齡大了,也就意味著體力和身體狀況的下降,再不能掙錢的時候,就需要有更好的依靠。現在時代變了,我們農民就不能還保留著傳統的“生兒防老”思想,60後的人已經步入了老年,70後也在步入老年的邊緣,我們更應該早做打算,用我們今天的努力,為我們的老年幸福生活做鋪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