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疫情重壓下的美國底層,天天搶領免費午餐來應對生活的萬難

《聖經》中“馬太福音”第25章有這麼一句話: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們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提出馬太效應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

同樣馬太效應也能用來概括社會分化的現象,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災難來臨,窮者被拿走的相比較而言是更多更多。

直擊疫情重壓下的美國底層,天天搶領免費午餐來應對生活的萬難

德克薩斯州布倫漢姆——薩默·莫斯巴格爾帶著六個飢餓的孩子坐在車裡,她是第一批在免下車餐館排隊吃午飯的人之一。不是在快餐店,而是在奧爾頓小學外面。

在奧斯汀以東約90英里的得克薩斯州一個有17000人口的鄉村小鎮布倫漢姆,所有的公立學校都因為冠狀病毒而關閉了——但是學校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仍然存在:免費午餐。當學校員工遞給她六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容器時,莫斯巴格爾女士搖下了她已經15歲的二手越野車的車窗。

即使回家路上的汽車裡充滿了迷你玉米熱狗的狂歡節香味,即使孩子們坐在門廊上,在家裡的狗跑來跑去的情況下,從他們打開的容器裡吃東西,莫斯巴格爾女士也什麼也沒吃。

她跳過了早餐和午餐,在下午5:30吃了第一口食物——食品櫃炸雞。

錢很緊。33歲的莫斯巴格爾是一名殘疾退伍軍人,她不工作。隨著人們取消或推遲住宅建築工作,她丈夫的木匠工作最近放緩,變得更加不可預測。她有很多擔憂——支付1000美元的房租是首要問題——但為她的孩子準備午餐不在其中。

直擊疫情重壓下的美國底層,天天搶領免費午餐來應對生活的萬難

“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免費午餐,我可能會因為壓力而精神崩潰,”她談到奧爾頓的免費餐時說。“我不會讓我的孩子捱餓的。如果我必須每天只吃一次,那就是我必須做的。”

冠狀病毒給人們生活帶來鉅變的力量部分取決於收入。隨著學校停課、企業倒閉成為新常態,財政資源較少的美國人的選擇越來越少。

貧困問題專家表示,在發生自然災害和大規模緊急情況時,低收入家庭往往首當其衝,他們已經生活在預算緊張、賬單過期、住房不穩定、醫療保健不佳和就業不穩定的環境中。

密歇根大學社會工作和公共政策教授兼貧困解決方案倡議的主任盧克·謝弗說:“當事情出錯時,他們往往是第一個受到打擊的人,而且需要最長的時間來恢復。”。

在一場全國性危機中,莫斯巴格爾女士自己造成的飢餓是一個難以名狀的時刻,也是病毒對貧困勞動者影響深遠的一個跡象。

直擊疫情重壓下的美國底層,天天搶領免費午餐來應對生活的萬難

本週,在德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賓夕法尼亞州、俄勒岡州和其他州,布倫漢姆獨立學區的免費午餐免下車活動是眾多活動之一,這些活動旨在確保學生在因病毒而關閉的一週內,從週一到週五繼續獲得免費午餐。

教育家和學校營養學家說,對於一些貧困兒童來說,學校裡的免費早餐和免費午餐是他們一天中唯一能吃到的豐盛的一餐。

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地區阿爾布開克公立學校,大約69%的學生接受免費或減價餐,從週一開始,該校數十所學校開始發放免費早餐和午餐。在加州,薩克拉門託的埃爾克格羅夫學校系統從上週開始為近11000名學生提供了兩頓每日三餐、午餐和明天的早餐。

直擊疫情重壓下的美國底層,天天搶領免費午餐來應對生活的萬難

長期以來,美國的免費或減價午餐計劃一直被用作衡量一個社區貧困程度的指標

,但在免下車排隊中沒有尷尬、怨恨或羞愧的跡象。一些司機在志願者離開時大聲地向他們說謝謝,大多數人甚至懶得問午餐盒裡有什麼:迷你玉米熱狗、烤豆、小胡蘿蔔、一個橘子。

當前,比起任何社會恥辱,人們似乎更關心社會距離。一名婦女在與志願者互動時,將司機的側窗捲起,以避免他們離她太近。

他們停在破舊的汽車裡,引擎嘎嘎作響,新清洗的卡車,時髦的卡迪拉克,老式的小型貨車。他們是白人、黑人、西班牙裔。大多數汽車都是由母親駕駛的,但也有一些父親,還有帶著弟弟妹妹的高中生。唯一的要求是,必須有18歲以下的兒童在車內才能吃到飯,但沒有人被要求證明這些兒童上的是地區學校。

對許多家庭來說,免費餐並不是他們的孩子吃還是不吃的區別。相反,他們說,他們認為這是延長預算的一種方式,這樣他們本來花在當天午餐上的錢可以轉而用於明天的晚餐或下週的賬單。

消息傳開時,許多家庭正在排隊等待。

28歲的加貝·薩拉扎去了兩次免下車餐館,每次都有不同的侄女、侄子和堂兄弟坐在她的車裡,這樣才能領到免費午餐。

她很瞭解奧爾頓:她管理學校食堂。她是一位單身母親,在學校和日託中心做兩份工作,每月總收入約2000美元,每月租金約800美元。

“這樣能存點錢,你知道嗎?”薩拉扎女士談到了免費餐。“我是單身媽媽。我晚上只需要做一頓飯,所以這很有幫助。”

週二,在莫斯巴格爾女士在免下車排隊之前,她帶著六個孩子去了一家雜貨店。她走到過道去拿紙巾和衛生紙,但什麼也沒剩下——架子上空空如也,顧客們都圍在一起,想盡一切辦法搶東西。她把孩子們召集起來,把車停在過道中間,然後走了出去,因為她在自己的雪佛蘭上浪費了汽油而感到沮喪。

直擊疫情重壓下的美國底層,天天搶領免費午餐來應對生活的萬難

“我受不了,”她談到雜貨店時說。“這讓我很緊張。因為我作為母親,這讓我覺得我無法養活我的孩子。”

她的丈夫,47歲的喬丹·斯彭斯說他們沒有多餘的儲備。當他週二發現自己沒有任何木工工作時——通常,他每天掙180美元——他在一個朋友的庭院傢俱上工作,以賺取額外的幾美元。

對莫斯巴格爾女士來說,病毒的傳播是他們一生中的一場鬥爭。莫斯巴格爾女士說,幾年前,她曾一度無家可歸。如今,她丈夫的工作再次被取消,這加劇了她對未來幾天和幾周的財務擔憂。“我一直在想下一步該怎麼辦,”莫斯巴格爾說。“基本上,如果他不工作,我會盡量少吃,因為我知道我孩子嘴裡的食物會更少。"

直擊疫情重壓下的美國底層,天天搶領免費午餐來應對生活的萬難

很快,已經快11點了。她把孩子們塞進了郊區。她又去了奧爾頓的免下車餐館。就為了一頓免費午餐。

這就是疫情帶給人類的災害。

有句話講:貧困教會貧困者一切。

畢淑敏說,"貧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童年時代的貧窮,會給人留下久久滲血的傷口,即使那傷口在時間的繃帶下似乎癒合,風調雨順時恍然不覺,一旦風雨交加,就會引爆疼痛。"

疫情施虐下的貧困更加不同,此時的貧困不僅僅意味著沒有金錢,還要看喪失了多少時間。

無論怎樣,願每個人堅強,能夠化貧苦為神奇,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