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累计超过30万人确诊,各国严控“闷”死新冠病毒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时间内,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累计确诊案例可以说是高歌猛进,截止本周末,

有超过30万人确诊(其中,中国境外案例接近24万)


欧洲重灾区意大利本周末累计确诊数逼近6万,德国、西班牙、美国、伊朗确诊病例超过2万;本周末,非洲也首次宣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00例。全球累计1.4万人死于COVID-19。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城以及封闭边境策略,以应对新冠病毒的蔓延。


在当地时间3月19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上,悬浮在浩渺宇宙中的地球,挂上了大大的“Closed”(关闭)。


全球累计超过30万人确诊,各国严控“闷”死新冠病毒

|《经济学人》最新一期杂志封面

01 / 科学家的“预测”


3月10日,英国流行病学领域知名专家罗伊·马尔科姆·安德森爵士(Sir Roy Malcolm Anderson)在国际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Lancet》领衔发表评论文章《各国的抗疫措施将对新冠病毒的发展有何影响?》(点击查看相关报道),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VID-19)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的大流行病,政府很难将疫情造成的死亡以及病毒传播对经济影响都最小化。对个体来说,死亡率尽可能低是最高优先事项;政府则必须采取措施来避免经济下滑。


评论认为,如果按照流行病发早期,中国新冠病毒的基本再生数(R值)是2.5来计算,将会有60% 的人口被感染,这将是最坏的情况。但是如果像中国一样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则将大大减少传播,使R值下降。


当地时间3月16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的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出具了一份题为《非药物干预措施对降低新冠死亡人数、减少医疗需求的影响》(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VID19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的详细报告,并对英美调整疫情政策起到积极推动。


分析中心的团队由流行病学家尼尔·弗格森(Neil Ferguson)领衔,团队共有50名顶尖科学家,它长期与世界卫生组织关系紧密,也一直是英国官方的抗疫顾问团队,曾经协助政府抗击过SARS、禽流感和猪流感等流行疾病。

全球累计超过30万人确诊,各国严控“闷”死新冠病毒

(A)无控制措施下,英美两国的预估死亡人数;(B)全美国逐州传染轨迹。


报告构建了数据模型进行了预测,认为英国政府如果不采取有效抗疫手段,甚至会造成51万英国人死亡。美国的数字更大,可能会有220万人死亡。

如果英美两国及时积极控制,也有可能只能降低一半的死亡率,最终依然会有20多万英国人、100多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

报告提出两种基础型防控措施可以用于疫情控制:

  • 减缓手段(Mitigation):重点是缓解但不一定能阻止流行病蔓延,作用是减少医疗保健需求的高峰,同时保护最有可能感染严重疾病的人不受感染;
  • 抑制手段(suppression):目的是扭转流行病的增长,将病例数量减少到较低,再生传染数R0值能降低到1以下,彻底清除人传人现象。

但是报告也指出,最佳的减缓手段(如结合可疑病例的家庭隔离、与可疑病例住在同一家庭的人的家庭隔离、老年人和其他最有可能患严重疾病的人的社会距离)可能会将医疗需求高峰减少2/3,死亡人数减少一半。但是,由此导致的疫情缓解仍有可能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卫生系统(最显著的是重症监护室)多次不堪重负。对于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来说,这使得抑制成为首选的政策选择。


目前中国和韩国的防疫措施证明,抑制措施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挑战在于,这些措施需要一直维持下去,直到疫苗上市,否则一旦措施放松,就会有二度爆发的可能。迄今采取的干预措施的社会和经济成本能否降低,仍有待观察。


而距离新冠疫苗可以注射使用,仍需要18个月的时间。但谁也无法判定,早期的疫苗一定有效。

全球累计超过30万人确诊,各国严控“闷”死新冠病毒

| 动态示意图揭示社会隔离对缓解疾病传播的效果


02 / 一场对世界各国公共卫生的大考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对世界各国公共卫生对大考。本周末,《柳叶刀Lancet》

在线发布了详细报告,对根据国际卫生条例,从182个国家的年度报告来分析各国的卫生安全能力。

全球累计超过30万人确诊,各国严控“闷”死新冠病毒


《国际卫生条例》(IHR)认为,预防、发现和应对事件的公共卫生措施对于控制包括传染病爆发在内的公共卫生风险至关重要。


该报告使用了来自IHR缔约国年度报告(SPAR)工具的18个指标和来自国家SPAR报告的相关数据来开发五个评估指标:(1)预防(Prevent);(2)检测(Detect);(3)响应(Respond);(4)启动功能(Enabling Function);(5)战备(Operation readiness)。


分为五个级别,其中1级国家能力最低,5级最高。报告还分析了区域一级的数据(使用世卫组织六个地理区域)。


全球累计超过30万人确诊,各国严控“闷”死新冠病毒

| 各国公共卫生能力统计图

调查数据显示:

(1)预防能力:

52个国家(28%)的预防能力较低(一级为8[4%],二级为44[24%])。

81个国家(45%)具有强大的预防能力(4级为51[28%],5级为30[17%])。


(2)检测能力:

138个国家(76%)具有强大的检测能力(4级76[42%],5级62[34%])。

34个国家(19%)的能力处于3级,表明适度发展。

只有10个国家(5%)的水平在2级,1级无。


(3)响应(传染病爆发)。

60个国家(33%)的应对能力较低弱(1级为16[9%],2级为44[24%])


44个国家(24%)处于3级能力作出回应;

78个国家(43%)有很高的能力回应(4级43[24%],5级35[19%])。


(4)启动功能

44个国家(24%)被列为最低水平(一级为7[4%],二级为37[20%]

102个(56%)国家(56[31%]4级和46级(25%]在5级)有最高水平的资源和最高级别的协作或协调以预防、检测和响应事件。

36个国家(20%)处于3级。


(5)战备能力

32个国家(18%)战备不佳(一级2个[1%],二级30个[17%])。

104个(57%)国家有4级以上预防、检测和控制事件的准备(4级66[36%]第5级为38[21%])。

46个(25%)国家战备能力为3级。


研究指出,各国在预防、发现和应对疫情方面的能力差异很大。从数据上看,超过一半的国家对传染病的响应能力都不够强大。不过在所分析的所有国家中,也有一半拥有强大的战备能力,这表明可以对潜在的卫生紧急情况作出有效反应,包括对COVID-19作出反应。


数据分析,也能帮助各国检查各地的风险和准备能力。同时,研究也呼吁各国之间需要进行能力建设和合作,以加强全球对疫情控制的准备。


03 / 疫苗或者特效药?哪个是良方


在本周,一个让全球民众关注的消息是,新冠病毒的疫苗实验已经开始,详见“疫苗人体实验启动”(点击查看相关),美国和中国先后都进入了人体实验阶段,美国招募志愿者的是由Moderna公司开发的核酸疫苗(mRNA疫苗);中方疫苗则属于腺病毒疫苗,路径不同,但各方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研发并得到了各国政策的支持。


然而目前18个月依然是学界认为最快的研发上市周期。在日前,盖茨回答了关于新冠肺炎的31个问题(点击查看详情)中,比尔盖茨指出,目前同时进行的疫苗研发方式超过6种。针对不同的方法,都将进行大量研制,疫苗需要经过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有效。而有些疫苗,如流感疫苗,并不适合老年人接种。我们获得的首批疫苗将提供给医护人员及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如果一切顺利,或许用不了18个月,但我们和安东尼· 福奇(美国传染病专家Anthony Fauci博士)以及其他人,都需要谨慎地避免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承诺。疫苗研发的工作正在全速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治疗办法应该会比疫苗早出现”。目前盖茨基金会已经组织了一个“治疗加速器”(Therapeutics Accelerator)项目来发掘最有前景的治疗办法并汇集整个行业的能力。


一个让人沮丧的消息是,本周权威期刊《新英格兰科学杂志》发表了全球首例治疗COVID-19临床实验研究,研究显示此前被寄望的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收效甚微。而另一款被中国民间成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韦药物的临床研究,预计将于4月份公布临床实验结果。


目前依然未有经过完整科学实验证实的特效药诞生。中国专家正在广泛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防控经验,以帮助各国控制和延缓疫情,为药物和疫苗研发争取时间。


全球累计超过30万人确诊,各国严控“闷”死新冠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