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這一個舉動,讓一家美國巨頭吃了敗仗,最終撤離中國市場

阿里巴巴在馬雲的帶領下,能走到如今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每一次的戰略決策佈局幾乎都決定了阿里未來的興衰。別看阿里已經是行業龍頭,要是在戰略上犯了錯誤,結局很有可能就截然不同。

馬雲的這一個舉動,讓一家美國巨頭吃了敗仗,最終撤離中國市場

我們都知道數據庫對於從事互聯網行業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誰掌握了這個,誰就掌握了整個互聯網。曾經,阿里在這個數據庫上吃了不少虧。後來馬雲做出了一個決定,正是他的這一個舉動,不僅使阿里在這個領域成為了行業龍頭,還為阿里帶來了不小的收入,並且讓一家美國巨頭吃了敗仗,最終不得不撤離中國市場。

而這家美國巨頭就是甲骨文。別看甲骨文是美國科技巨頭,其地位僅次於微軟,是世界第二大科技軟件公司,市場地位好像很難撼動。但甲骨文老闆埃裡森就因為犯了一個錯誤,最終敗走中國不說,連亞馬遜都棄用他的產品,失去了很大的市場份額。那甲骨文和阿里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馬雲的這一個舉動,讓一家美國巨頭吃了敗仗,最終撤離中國市場

甲骨文的創始人埃裡森是猶太人,早年看不出他有任何猶太人的商業天賦。讀了三所大學結果他連個文憑都拿不出來,找工作連公司都嫌棄他,換了十幾家公司都沒有穩定工作,甚至連他的老婆都覺得他眼高手低,不久就離開了他,埃裡森到了32歲還是一無所有。為了餬口,埃裡森只能自學電腦編程在一家小公司混飯吃。不過,他的人生轉折點是在認識了兩位同事後。因為這兩個人都是搞電腦數據的,跟埃裡森比較談得來,後來他們出來合夥創業,不過第一次創業就宣告失敗了。在那時,微軟和蘋果公司也相繼產生了。

而那時IBM已經是大公司了,當時IBM研究人員專門為數據庫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到了數據庫的重要性,而IBM高層不當回事,後來非常後悔失去了上千億美元的收入。要是當時IBM對數據庫重視的話,也就沒有後來的甲骨文了。埃裡森看到這篇論文後,從中看到了商機,他們就靠這個理論,開發出商用軟件系統快速發展起來了。看起來商機無處不在,就看你有沒有那個本事去發現機會,創造機會。


馬雲的這一個舉動,讓一家美國巨頭吃了敗仗,最終撤離中國市場

在甲骨文不斷打敗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非常自負的埃裡森根本不把微軟放在眼裡,甚至放出狠話他不介意坐在飛機上向微軟總部投擲導彈。而當時甲骨文已經成為了軟件行業老二,僅次於微軟。正是埃裡森的這種過於自負心態,給甲骨文帶來了“災難”。

甲骨文自從一九八九年進入中國佔領整個市場份額後,更加目空一切。而中國大部分企業又不得不用他的軟件,只能支付高昂的費用。當時的阿里也是甲骨文的客戶之一。

如果自己搞,除了成本更高外,還未必能搞成功,更有可能無法跟甲骨文競爭。正是基於這幾點原因,當時馬雲想自己搞雲計算的想法受到了阿里高層的一致反對。不過馬雲想的很清楚,為了擺脫甲骨文的束縛,不想做也得做。於是馬雲在二零零九年的時候,無視反對意見,做出了這個決定,成立阿里雲,每年砸10個億。


馬雲的這一個舉動,讓一家美國巨頭吃了敗仗,最終撤離中國市場

當時,埃裡森覺得他們搞雲計算很可笑,因為他對雲計算的認識也跟當年IBM對數據庫的認識是一樣的。埃裡森只覺得自己已經穩坐老大地位,像亞馬遜和阿里這些公司,他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裡,感覺他們搞這個雲計算就是在玩過家家。等阿里、亞馬遜、華為他們都在雲計算上有所成果的時候,埃裡森才醒悟過來,然而一切為時已晚。甲骨文在中國市場橫行霸道了三十來年最終做了一場夢,除了亞洲市場地位不保外,連美國本土的市場份額也被亞馬遜他們給吞併了。

正是因為馬雲有了當年的決定,如今阿里雲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一大的雲計算巨頭,在國內雲計算行業裡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在二零一八年,光這塊業務就給阿里集團帶來了200多億的收入,增長速度高達93%,要是按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很快就能趕上微軟。


馬雲的這一個舉動,讓一家美國巨頭吃了敗仗,最終撤離中國市場

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快速發展,技術的更新迭代顯然已成為了所有科技企業搶奪市場的有利武器,像阿里、華為、騰訊已然站在了科技頂端。但是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又將會是什麼樣呢?這個誰也不知道。最起碼從目前來看,甲骨文跟隨IBM的步伐逐漸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發表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