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这一个举动,让一家美国巨头吃了败仗,最终撤离中国市场

阿里巴巴在马云的带领下,能走到如今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每一次的战略决策布局几乎都决定了阿里未来的兴衰。别看阿里已经是行业龙头,要是在战略上犯了错误,结局很有可能就截然不同。

马云的这一个举动,让一家美国巨头吃了败仗,最终撤离中国市场

我们都知道数据库对于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谁掌握了这个,谁就掌握了整个互联网。曾经,阿里在这个数据库上吃了不少亏。后来马云做出了一个决定,正是他的这一个举动,不仅使阿里在这个领域成为了行业龙头,还为阿里带来了不小的收入,并且让一家美国巨头吃了败仗,最终不得不撤离中国市场。

而这家美国巨头就是甲骨文。别看甲骨文是美国科技巨头,其地位仅次于微软,是世界第二大科技软件公司,市场地位好像很难撼动。但甲骨文老板埃里森就因为犯了一个错误,最终败走中国不说,连亚马逊都弃用他的产品,失去了很大的市场份额。那甲骨文和阿里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马云的这一个举动,让一家美国巨头吃了败仗,最终撤离中国市场

甲骨文的创始人埃里森是犹太人,早年看不出他有任何犹太人的商业天赋。读了三所大学结果他连个文凭都拿不出来,找工作连公司都嫌弃他,换了十几家公司都没有稳定工作,甚至连他的老婆都觉得他眼高手低,不久就离开了他,埃里森到了32岁还是一无所有。为了糊口,埃里森只能自学电脑编程在一家小公司混饭吃。不过,他的人生转折点是在认识了两位同事后。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搞电脑数据的,跟埃里森比较谈得来,后来他们出来合伙创业,不过第一次创业就宣告失败了。在那时,微软和苹果公司也相继产生了。

而那时IBM已经是大公司了,当时IBM研究人员专门为数据库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到了数据库的重要性,而IBM高层不当回事,后来非常后悔失去了上千亿美元的收入。要是当时IBM对数据库重视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甲骨文了。埃里森看到这篇论文后,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们就靠这个理论,开发出商用软件系统快速发展起来了。看起来商机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去发现机会,创造机会。


马云的这一个举动,让一家美国巨头吃了败仗,最终撤离中国市场

在甲骨文不断打败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非常自负的埃里森根本不把微软放在眼里,甚至放出狠话他不介意坐在飞机上向微软总部投掷导弹。而当时甲骨文已经成为了软件行业老二,仅次于微软。正是埃里森的这种过于自负心态,给甲骨文带来了“灾难”。

甲骨文自从一九八九年进入中国占领整个市场份额后,更加目空一切。而中国大部分企业又不得不用他的软件,只能支付高昂的费用。当时的阿里也是甲骨文的客户之一。

如果自己搞,除了成本更高外,还未必能搞成功,更有可能无法跟甲骨文竞争。正是基于这几点原因,当时马云想自己搞云计算的想法受到了阿里高层的一致反对。不过马云想的很清楚,为了摆脱甲骨文的束缚,不想做也得做。于是马云在二零零九年的时候,无视反对意见,做出了这个决定,成立阿里云,每年砸10个亿。


马云的这一个举动,让一家美国巨头吃了败仗,最终撤离中国市场

当时,埃里森觉得他们搞云计算很可笑,因为他对云计算的认识也跟当年IBM对数据库的认识是一样的。埃里森只觉得自己已经稳坐老大地位,像亚马逊和阿里这些公司,他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感觉他们搞这个云计算就是在玩过家家。等阿里、亚马逊、华为他们都在云计算上有所成果的时候,埃里森才醒悟过来,然而一切为时已晚。甲骨文在中国市场横行霸道了三十来年最终做了一场梦,除了亚洲市场地位不保外,连美国本土的市场份额也被亚马逊他们给吞并了。

正是因为马云有了当年的决定,如今阿里云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亚洲第一大的云计算巨头,在国内云计算行业里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在二零一八年,光这块业务就给阿里集团带来了200多亿的收入,增长速度高达93%,要是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很快就能赶上微软。


马云的这一个举动,让一家美国巨头吃了败仗,最终撤离中国市场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更新迭代显然已成为了所有科技企业抢夺市场的有利武器,像阿里、华为、腾讯已然站在了科技顶端。但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又将会是什么样呢?这个谁也不知道。最起码从目前来看,甲骨文跟随IBM的步伐逐渐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发表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