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俄三國鬥法,一文看懂“油價戰”背後的大國博弈

沙特和俄羅斯增產石油,疊加疫情下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下降,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WTI原油從近期高點65美元降到了20美元左右。

對於此次的油價戰,有人說是沙特與俄羅斯聯合抵制美國的頁岩油產業,也有人說是沙特和美國聯手想要扳倒俄羅斯。

美沙俄三國鬥法,一文看懂“油價戰”背後的大國博弈

要想看誰是背後的推手,就要看誰是獲利方。美國、沙特、俄羅斯是世界上產油量最多的三個國家,雖然短期來看對三者都傷害巨大,但是長遠來說,只要你比別人活得更久,就能贏者通吃,成為最後的獲利方。

首先石油價格走低對於美國傷害最大是毋庸置疑的,美國是最大的產油國,而且美國的頁岩油開採成本明顯高於沙特和俄羅斯,所以美國沒有任何發起油價戰的動機,美國與沙特聯手扳倒俄羅斯的說法根本立不住腳。所以在沙特發動油價戰之後美國就致電沙特,讓他停止這個行動。

反觀俄羅斯與沙特在此次事件中態度都比較強硬,兩國是不是唱雙簧不確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兩國都有同樣的目的——擠兌美國的頁岩油產業,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所以再去糾結兩國是單獨行動也好,合夥唱戲也好,心照不宣也好,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

下面我就從三個國家分別分析,油價戰背後各國的考量與博弈。

俄羅斯——有備而來、劍指美國

這場油價戰,俄羅斯可以說是蓄謀已久有備而來,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倒美國,擊垮美國的頁岩油產業。

不成功便成仁,戰鬥民族拿出了壯士斷腕、破釜沉舟的勇氣,先來看看俄羅斯做了哪些準備。

自去年開始俄羅斯就拋出了手裡所有的美國國債,增大風險準備金,與中國、德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簽署了油氣訂單。大幅增加黃金儲備,去年俄羅斯是買入黃金最多的國家。俄羅斯的財政狀況和政府負債率也一直保持良好。

3月9日,俄羅斯財政部稱,能夠承受石油價格在6-10年內維持在25-30美元/桶的水平,國家財富基金超過1500億美元,可以在長期低油價的情況下動用

美沙俄三國鬥法,一文看懂“油價戰”背後的大國博弈

俄羅斯此言並不是打腫臉充胖子,而是真的有這個底氣。所以,面對美國的施壓,俄羅斯態度很剛。俄羅斯認為沙特的原油計劃是“敲詐勒索”,總統普京不會對此屈服,不會成為第一個釋放停戰信號的國家。

俄羅斯對美國的恨是深入骨髓的,因為歷史上俄羅斯被美國坑的次數太多了,從蘇聯時期開始,美國就想著法的坑他們,俄羅斯能落到今天這種地步全拜美國捅刀子。

蘇聯解體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和沙特聯手,控制石油價格,油價從50美元下降到10美元,蘇聯賠本賺吆喝,當時每年虧損達2000多億美元。

然後1990年,美國跟沙特攻打伊拉克。蘇聯一看,以為要打上幾年,油價要漲,就感覺賺錢的機會終於到了,於是大力購買採油設備開採石油,但是戰爭只打了42天就結束了,蘇聯採購的裝備還沒有到貨就結束了,蘇聯又被美國玩了一把,1991年底蘇聯再也無力支撐解體告終。


美沙俄三國鬥法,一文看懂“油價戰”背後的大國博弈

普京上臺後,本想修復跟美國的關係,對美國頻頻示好,結果是熱臉貼了冷屁股,美國先是策動格魯吉亞反俄,後又策動烏克蘭反俄,所以俄羅斯對美國算是看透了。

正是這種恨,可以讓俄羅斯即使自斷手腳也要選擇背水一戰、放手一搏。

沙特——貌合神離的美國盟友

沙特與美國是幾十年的盟友,自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兩國因為利益需要結成同盟,各取所需。

美國依靠沙特將石油綁定美元,讓美國度過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的美元危機,並通過石油結算將美元推向世界,再一次成為世界貨幣,實行美元霸權。

沙特藉助美國的保護,靠賣石油發了家,併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

二者誰也離不開誰,所以過去幾十年來關係才能這麼牢固。

美沙俄三國鬥法,一文看懂“油價戰”背後的大國博弈

但是現在,這個利益聯盟已經不那麼牢固了。

自2014年美國頁岩油革命後,美國的石油出口量到現在已經蓋過了沙特,躍居世界第一,石油對於沙特是什麼?是財富的來源啊,而且是唯一的來源。美國搶佔了沙特的市場份額,而且拉低了國際油價。斷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此為其一。

其二,美國雖然對沙特進行軍事保護,但同時收取高昂的保護費,這讓沙特非常不滿。

其三,美國現在進行戰略轉移,逐步將軍事力量從中東撤出對付中國,美國的重心不在中東了,對沙特的保護也打了折扣,這讓沙特怎麼辦?前有伊朗水火不容,後有以色列虎視眈眈,沙特肯定要為自己的未來考慮,未雨綢繆。

所以,沙特已經不是那個“聽話”的沙特了。此次沙特打響“油價戰”第一槍,便是對美國權威的一次公然挑戰。

3月6日,在與俄羅斯等國的談判中,俄羅斯拒絕了減產提議。普京認為減產不能導致油價回升,因為美國會隨時填補他們減產後的空白。

事實上普京說的是對的,就好像一個家庭裡別人都在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而有個人卻在瘋狂偷吃,你不能說因為他偷吃所以我們更加要省吃儉用了?沙特也明白這個道理。

3月7日,也就是談判失敗的次日,沙特便宣佈將4月原油日產量從當前的970萬桶調高至1000萬桶、銷售價格調低6至8美元,同時聲稱如有需要可繼續增加產量。


美沙俄三國鬥法,一文看懂“油價戰”背後的大國博弈

其實這不是沙特第一次發動油價戰了。早在2014年底,隨著美國頁岩油產量逐漸提高,沙特就嘗試了同樣的價格戰戰略,當時美國就有大量的頁岩油公司倒閉,但是因為美國的大力施壓,沙特不得不中止了這個計劃。2016年,俄羅斯與歐佩克達成了一項產量協議,通過減產,在過去三年裡幫助推高了油價。相當於美國犯的錯別人替他買了單。

美國——搖搖欲墜的美帝國

頁岩革命讓美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但是美國的頁岩油開採成本更高,大概40美元/桶,相比沙特的5美元,俄羅斯的20美元,安全墊更低,

2016年原油價格跌至30美元/桶時,就有超過70家美國和加拿大的油氣公司申請破產。

這次對美國的打擊只會更大。

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為了刺激經濟走上了大幅舉債的道路,債務從08年的9萬億飆升到了現在的23萬億美元,今年七月份,就有大量的企業債到期,美國面臨嚴重的債務違約風險,而一旦債務違約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效應,銀行倒閉、企業破產、經濟危機……

另外在當前美國的垃圾債裡,近一半都是頁岩油公司發行的,16年油價戰中倖存的頁岩油公司為了度過危機,發行了大量的企業債。當油價暴跌時,這些公司生存都是個問題,更別提履約了。

為了延緩債務違約造成的經濟崩潰,美國通過量化寬鬆維持經濟繁榮的假象,自2019年9月開始,美聯儲進行大放水,股市不斷創新高,但也只是把這個泡沫吹得更大了些。

自沙特3月7日宣佈增產石油以來,美國股市已經經歷了4次熔斷,巴菲特活了89歲也沒有見過這場面。

美沙俄三國鬥法,一文看懂“油價戰”背後的大國博弈

當地時間3月19日,美國能源部宣佈將購買3000萬桶原油來支持面臨“潛在災難性損失”的美國石油生產商,這些原油將用來增加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

3月20日,美國宣佈介入目前愈演愈烈的石油價格戰,國際油價延續反彈,美油也聞聲而動升至27美元。特朗普此次表態可能是美國油氣公司遊說的結果。美國油氣公司股價暴跌,幾十家公司面臨破產危險。

增加石油儲備雖然能暫時對抗沙、俄的增產衝擊,但時間長了也是於事無補。油價戰很可能成為壓死美國的最後一顆稻草,給美國致命一擊。

所以說,沙特此次發動油價戰的時間點選取的很合適。雖然沙特副經濟部長在2016年明確表示,如果不採取任何改革措施,全球經濟保持低迷,那麼沙特會在三到四年內破產。但是在經濟寒冬裡,需要的不是做到最好,而是不成為第一個倒下的人,就勝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