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出身的朱允炆,为何被朱元璋立为了皇太孙?

庶子出身的朱允炆,为何被朱元璋立为了皇太孙?

在朱元璋还是吴王时候,就立朱标为世子,多方培养,被寄予厚望。明朝建立后,嫡长子朱标是当然的太子,并颇得朱元璋和朝堂上下的满意,在他的那些弟弟们中间也很有威信。但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因病去世。同年,朱元璋立十五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确立了朱允炆继承人的地位。

朱元璋立年纪幼小的孙子为继承人,依据是自商周以来就有的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那么按照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之后,朱允炆就是天然的法定继承人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朱允炆排行第二,出生时是庶子,上有哥哥朱雄英,下有弟弟朱允熥,这二位都是朱标元配孝康皇后常氏所生。不幸的是(对朱允炆来说就是大幸了),长子朱雄英夭折,三子朱允熥出生后朱标原配因病去世,朱标立侧室也就是朱允炆的生母为正室。这样看来,朱允炆的身份也就从庶子变成了嫡子,并因为是哥哥,继承顺序排在了弟弟朱允熥之前。但从严格的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的角度讲,朱允炆的嫡子身份和继承人身份是有瑕疵的。

那么在古代,像朱允炆这种情况有类似的例子吗?答案是肯定的。据 《吕氏春秋·当务》记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 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用法若此, 不若无法。 ”纣王的母亲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微子启,少子为纣王,纣王的父母想要立长子为太子,但是太史依据宗法制劝谏说,当时生长子时母亲还是妾,生的是庶子,生少子时母亲成了妻,生的是嫡子,有嫡子不立立庶子,是不合法的。

朱允炆就是这种情况。按照《吕氏春秋》所说,出生时是庶子,在父亲还有嫡子的情况下,是没有资格成为继承人的。

但是朱元璋却人为改变了这一点,允许朱标扶正侧室,朱雄英和朱标死后,越过一出生就是嫡子的朱允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的这个决定,除了出于对朱允炆本人的喜爱之外,可能更多的是从防止外戚干政的角度出发的,朱允炆的生母家世单薄,没有什么势力可以倚仗,而

朱允熥生母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而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如果让朱允熥年少即位,外家势力过于庞大,朱元璋肯定是不放心的。权衡利弊,朱元璋只能委屈了原本根正苗红的嫡孙,选择半路成为嫡孙的朱允炆为继承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