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長袋堆垛式栽培新技術,做好這幾點,提高效益

茶薪菇又稱茶樹菇、油茶菇、楊樹菇和柳松菇等,學名柱狀田頭菇,蓋厚柄脆,味純鮮香,營養豐富。中醫認為其性平、甘溫、益氣開胃,具有祛溼、利尿、健脾胃、平肝清熱、抗衰老、降膽固醇、防癌、抗癌等功效,因此倍受消費者青睞,併成為國際菇類交易市場十大暢銷菌品之一。新疆地區食用菌生產發展起步較晚,目前還存在栽培品種單一、設施簡陋、技術落後等問題,導致產量和品質相對不高。但是,近年來在福建農業援疆專家和當地農業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茶薪菇、雙孢蘑菇、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在新疆昌吉州等地得到逐步推廣。

文章結合西北地區的實際情況,從栽培場所與季節選擇、栽培種製備、培養料配製、裝袋滅菌、接種發菌、出菇管理和採收等環節總結長袋堆垛式高產高效栽培茶薪菇技術要點。

茶薪菇長袋堆垛式栽培新技術,做好這幾點,提高效益

1栽培場所選擇

將閒置的蔬菜大棚(105mx8m)簡單改造為菇棚。在原有大棚塑料薄膜、草簾遮陰的基礎上,加蓋1層黑色塑料薄膜和1層棉簾,增加保溫、保溼及避光效果。在大棚寬向側面單門基礎上,另一側也設置個單門,形成對流門,並增加若干個對流通風窗,門窗均需安裝紗窗。棚內地面整平,入口處懸掛滅蚊燈,縱向相隔約20m安裝1套用油桶改制成的加溫暖爐及其排氣管道。

茶薪菇長袋堆垛式栽培新技術,做好這幾點,提高效益

2栽培管理技術

2.1栽培季節:茶薪菇是1種中溫恆溫結實型菌類,自然條件下可選在春季和秋季栽培。西北地區宜採用秋季栽培,一般安排在8月中旬~10月底陸續分批生產菌袋,接種後培養菌絲約2個月,10月底~12月分批開袋出菇。只要棚內控溫不低於15℃,冬季照常長菇,春節前後即可陸續採收和上市銷售。

2.2栽培種製備:栽培種培養料配方為:棉籽殼85%、玉米粉5%、麩皮7%、石灰3%,料水比為1:1.3,含水量60%~62%。按配方稱料,將料拌勻後發酵1周,再裝入15cmx33cmx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常壓滅菌。待培養料冷卻到28℃以下,在袋兩頭上接入茶薪菇試管種。接種後置於25~27℃菇棚中,一般培養25~30d左右滿袋,備用。

茶薪菇長袋堆垛式栽培新技術,做好這幾點,提高效益

2.3培養料配製

茶薪菇利用纖維素的能力較強,可選用富含纖維素的原料如棉籽殼、玉米芯、蔗渣等為主料。西北地區棉籽殼豐富,筆者通過試驗篩選出茶薪菇培養料配方:棉籽殼85%、麩皮12%、石灰3%,原料要求新鮮、無黴變、無雜質。棉籽殼提前1d預溼並加入石灰堆積發酵,然後撒入麩皮並攪拌均勻,最後調節至適宜的含水量和酸鹼度,一般pH值6.0~6.5(用pH試紙測定),含水量60%~65%(緊握培養料,以指縫有水漬但不下滴為度)。

2.4裝袋滅菌:選用規格為17cmx55cmx0.05cm的聚乙烯塑料茶薪菇生產專用菌袋,每袋裝料約2.8kg(乾料約1.3kg),高度為40cm左右,用專用套環兩頭封口,並及時移入滅菌鍋,於100~105℃保持23~25h,達到徹底滅菌。

茶薪菇長袋堆垛式栽培新技術,做好這幾點,提高效益

2.5接種發菌

待袋內料溫降至28℃以下時進行接種,採用兩頭開口接種,每袋栽培種可接15~20袋,接入菌種後立即將套環再次牢固套上,移入培養室中或直接放入改裝後的新菇棚堆放整齊。培養室要求乾燥、通風、避光,使用前用氣霧消毒盒燻蒸消毒,空氣相對溼度不要超過70%,溫度保持在22~25℃。發菌期間每隔10d檢查1次,清除汙染或接種不成功的菌袋。接種40d後,外部料面菌絲封滿,菌絲代謝產熱增多,引起袋溫升高,此時應將室溫調至22℃以下。一般接種後55~70d(視棚溫而定)菌絲髮滿袋,並達到生理成熟。

茶薪菇長袋堆垛式栽培新技術,做好這幾點,提高效益

2.6堆垛出菇

將生理成熟的菌袋移至改裝後的菇棚內,採用堆垛式出菇,即將菌袋沿著寬向1層1層地臥式堆疊,菌袋之間保持適當空隙(利於散熱),袋口稍向上傾斜(約15°),堆成10~12層高的菌牆,菇棚中間位置採用背靠背雙排堆垛(袋口均朝外),靠牆位置採用單排堆垛,菌牆之間留出寬0.6~0.8m的通道,便於後期管理操作。

出菇期管理關鍵是做好栽培環境溫度、溼度、空氣和光照的綜合調控,並防止雜菌汙染。菌袋堆疊整齊後,先將袋口套環取下,再用耙子扒掉表層老菌皮,將袋口拉直。菇棚內溫度控制在20~26℃,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75%以下,加強通風換氣,不噴水晾2d,然後噴水4d,—般3~4d後可產生小菇蕾。子實體生長期間溫度保持22~26℃,空氣相對溼度保持85%~95%。溫度低時通過油桶改制成的暖爐進行加溫,溼度採用噴霧化水進行調節,一般每天噴水1~2次(每次30min)。本模式採用菌袋口稍向上傾斜,噴水後袋口會截留一些水分,在氣候乾燥的西北地區更有利於保持培養料溼度。噴水要結合通風進行,一般每天通風2~3次。定期檢查菌袋,發現汙染袋及時剔除,並用石灰粉撒在原汙染袋周圍的菌袋錶面和附近地面上。適當增加散射光照,可使子實體粗壯、色澤加深。可局部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有利於生成柄長蓋小的優質菇。

茶薪菇長袋堆垛式栽培新技術,做好這幾點,提高效益

2.7採收

當茶薪菇菌蓋呈半球形,直徑2~3cm,顏色逐漸變淡,菌膜未破裂時及時採收,一般每天採收2~3次。採收時應將整叢菇從基部一次性拔下,輕輕放於墊有棉布的筐中,同時除去料面菌渣和萎縮的菇蕾,為下潮菇的發生做準備。茶薪菇可新鮮上市,也可烘乾成幹品常年銷售。每潮菇採收後,停止水分管理2~3d,保持溫度23~26℃,讓菌絲恢復生長,待料面見到氣生菌絲時進行補水,之後的出菇管理方法同上。

因本模式採用長菌袋,培養料後勁足,只要管理得當,出菇期可延長至2年之久。

茶薪菇長袋堆垛式栽培新技術,做好這幾點,提高效益

3小結

(1)新疆等西北地區利用閒置的蔬菜大棚栽培茶薪菇,夏季通過通風、噴水和遮陰等方式進行降溫,冬季通過自制加溫暖爐進行加溫(暖爐產生的廢氣通過排氣管道排出菇房)

,一年四季都可出菇,基本實現週年栽培,既可提高閒置大棚的利用率,又平衡了市場供應。

(2)與傳統的短袋層架式栽培方式相比,採用長袋堆垛式栽培茶薪菇,不搭架子,出菇期長,投入低,效益顯著。在西北地區,短袋層架式栽培茶薪菇,400g乾料的1個袋子平均長菇只有150g,生物學效率不到40%;而採用長袋堆垛式栽培技術,1300g乾料的1個袋子平均長菇可達1000g,生物學效率約80%。以1個菇棚種植10萬袋長袋茶薪菇、平均10元/kg計算,2年單棚產值100萬元,扣除生產綜合成本40萬元,單棚效益約60萬元,與傳統蔬菜大棚種植蔬菜對比,每年單棚效益從3萬元提升到30萬元,大大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茶薪菇長袋堆垛式栽培新技術,做好這幾點,提高效益

(3)食用菌廢菌渣還可作為有機肥料無公害循環利用,將栽培茶薪菇的廢菌渣用於種植蔬菜,既可大大降低蔬菜種植成本,還可提高蔬菜品質,同時又可避免焚燒處理廢菌渣對環境產生汙染,因此,有利於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