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時代趨勢賺錢,如何正確理解私域流量?

社會有點叫人無奈


其實私域流量並不是什麼新鮮概念,只不過由於前幾年我國經濟走勢很好,各個行業都迎來了一波流量紅利期,大家自然不會關注私域流量。後來2017年、2018年,很多行業和公司的流量增長見頂,流量紅利也消失殆盡。在這種情況下,擺在企業公司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花更多的錢獲得新客戶、要麼讓老客戶的價值最大化。但現如今的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更多資本獲取新客戶,這時候發現老客戶的價值是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挖掘的,於是私域流量才被更多商家企業重視起來。

未來通過構建一體化數據平臺CDP來進行數據驅動營銷增長註定會成為企業商家決勝商海的必選項,以後的核心競爭力是來源於數據的,誰能趁早佈局數字化營銷,誰就能在未來掌握更多的資源,從而在企業經營中有更多的選擇。


Convertlab


為什麼私域流量突然被廣大公司提起呢,其勢頭很可能超越增長黑客的概念,我想這多半源於行業的發展吧,其實早在17、18年的時候,很多互聯網公司已經感覺到增量到頂了,要想維持公司的增長勢頭,有兩條路,要麼獲得新用戶,要麼讓老用戶的價值發揮的更大,在流量紅利殆盡的當下,挖掘老用戶更多的價值成為了所有公司的共識,於是私域流量的概念開始大行其道。

這裡我從以下4個方面來為大家講解下,私域流量到底是什麼,以及如何玩好私域流量。

一、私域流量是什麼

二、為什麼要做私域流量

三、私域流量的載體有哪些

四、如何玩轉私域流量

一、私域流量是什麼

讀懂私域流量,首先要了解流量池的概念,流量池指的是流量巨大,比如淘寶、百度、微博等,只要預算足夠,可以持續不斷的獲取新用戶的渠道,被稱為流量池。

私域流量是相對其而言的,指的是我們不用付費,可以任意時間,任意頻次,直接觸達到用戶的渠道,比如自媒體、用戶群、微信號等。

二、為什麼要做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有以下幾個優點:

首先是流量更可控,假設百度有一千萬用戶,然而這一千萬用戶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只有把裡面的用戶導入到自己的平臺,才算自己的用戶。後續針對用戶的服務或者換量才有可能發生。

其次是性價比高,我們在流量池獲得曝光是需要付費的,比如關鍵詞競價,不花錢想獲得曝光,門都沒有。而一旦把用戶從流量池導入私域流量,比如微信群,那真的我的地盤我做主,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了,當然了也不能太放飛自我,如果用戶體驗不好,分分鐘會從私域流量池遊走的。

再次是給了我們深入服務用戶的可能。拿抖音來說,用戶喜歡的短視頻很多,當對其中一個視頻感興趣時,可以選擇關注號主,關注後可以一直享受號主提供的視頻觀看服務。當關注號主的人越來越多時,這個號主就成了網紅,他這個號也成了私域流量池。

三、私域流量的載體有哪些

私域流量根據公司不同的屬性和服務會略有不同,此處以我寫公眾號為例,看看對於我而言,私域流量的載體有哪些。

公眾號:公眾號是我的第一私域流量,我保持著每週一篇關於運營推廣方面的乾貨文章分享,在很多平臺都有發佈,在平臺上,每天有幾十上百篇的文章被刷新,用戶看過即忘記,不會關注到作者是誰。當下一週繼續發佈乾貨文章時,對於文章被誰瀏覽到,一點把握也沒有,所有的推薦都掌握在平臺的手中。經歷過抖音限流的運營們,應該深有感觸。

於是,很多作者,包括我會在個人簡介或者其他地方寫上我的公眾號,告訴大家如果想學習到更多的乾貨信息,可以來關注我,當他們關注了我以後,我發佈的每一篇文章,他們都能收到,這個時候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打開,要麼假裝看不見。無論哪種方式,都要好過在平臺的發佈。

QQ群和微信群:好多人不用QQ了,這樣是不對的,QQ雖然是00後的天地了,但是商務溝通上,QQ比微信還是好很多的,比如QQ群,玩好了可以獲得很多客戶的。

我在建運營QQ群和微信群時,也是深思熟慮後才決定要做的,當很多人因我寫的文章有乾貨,有見地,對別人能力的提升有幫助,來關注到我的公眾號時,我十分開心,看著公眾號後臺的關注用戶數,每天都在漲,也增加了自己每週必更新文章的信心,可不敢停更的。

但是在公眾號維護的過程中,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用戶能看到的我的文章,我也能在後臺看見用戶,但是當我想和他們溝通時,發現沒有這個連接,中間似乎隔了一堵透明的牆,可以看到彼此,卻不能連接。這就不太妙了,就像我做遊戲運營時,遊戲內出了BUG,要通知用戶,因為有QQ群在,在遊戲不能正常打開時,也可以很快的通知到用戶,不至於讓用戶處於懵懵的狀態。

基於此,我在公眾號的首次關注自動回覆中,加入了QQ群號碼,想交流的用戶可以加到QQ群中去,目前有2個QQ群,好幾千人,大家一起交流運營知識,我有什麼問題也會丟到群裡,和他們面對面的溝通,比公眾號的連接更加緊密了。退一步講,不管公眾號如何改版,展示如何調整,都不會影響到QQ群和微信群的用戶,這就是私域流量池的好處。

個人微信:相比私域流量,有個更超前的概念,大家可以先了解下,KOC,英文全稱就不寫了,反正也看不懂。這個是對應KOL而言的,KOL是意見領袖,KOC是貼身服務管家(我自己的理解)。KOC的表現方式是個人微信,對微信號的運營,大部分人都是錯的,尤其是在朋友圈亂髮廣告,最終的結果都是被屏蔽。

KOC的玩法就不一樣了,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發朋友圈,看用戶的需求是什麼,發相應的內容。關注到我公眾號的人,有部分加了我的微信號,為了打造一個稱職的KOC,我日常發的內容多是一兩句左右的個人經驗見解、一些勵志的段子或者逗比的文案,有趣、好玩、深度是我的個人標籤,也是我個人號KOC的標籤。

試想一下,一個有5000人好友的微信號和一個關注數有5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