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食記|那時的我們,總愛點這道菜

閒食記|那時的我們,總愛點這道菜

作學生黨時,手裡沒幾個錢,想解饞下館子還得大家湊,所以點菜時,異常算計。

說是下館子,其實就是去"狗食館",那種不上檔次的低端餐館,也就是川渝地區所說的"蒼蠅館子"。別看檔次不高,菜品的水準著實不低。

狗食館不比大飯店,菜單上的菜式不多,但是敢於往上寫的,一定都是看家菜。

這些看家菜,無非老爆三、八珍豆腐、全爆,還有素燒茄子、酸辣土豆絲之類。實惠、味好、下飯是這些菜的共性。

即便面對性價比如此高的菜品,在點菜時,大哥還不忘囑咐"點鍋塌"啊。用他的話說,介菜沒翹頭兒,除了肉就是雞蛋,真材實料造不了假,實惠、解饞有營養,還能看大廚的手藝,湯兒還能和(huò)飯吃,放著介菜不點,腦子有病啊。

後來,不管到哪兒吃飯,誰拿著菜單,都會搶在大哥之前說出這段話,一字不差,也是一景。

沒錯,這道大哥津津樂道的菜,就是"鍋塌裡脊",天津人叫它"鍋塌"。

鍋塌也是道傳統魯菜,到了天津,改良了,改得"倍兒實惠"。

傳統意義上的鍋塌,是用原料掛全蛋糊或者蛋黃糊,煎製出厚膜(殼),加入味汁稍加燉煮,勾芡出鍋,比如"鍋塌豆腐"。這樣的做法,原料滑嫩,外皮吸味,菜品色澤金黃,好吃而討巧。

閒食記|那時的我們,總愛點這道菜

鍋塌豆腐|圖片源自網絡

如此好三觀的吃食,到了天津,又進步了。

天津人把豆腐換成了裡脊肉片,營養上均衡了,口感上厚重了。而在烹調時,得用大翻勺,這就是大哥要從成菜出品上看的大廚手藝。

鍋塌原料簡單,只有裡脊和雞蛋,操作過程行雲流水。

閒食記|那時的我們,總愛點這道菜

鍋塌裡脊|圖片源自網絡

裡脊切片,加鹽入底口兒,加水澱粉上漿,入油滑散,盛出備用。鍋入少許蔥油,雞蛋打散入鍋煎制,待周邊凝固,中間溏心兒時,加入肉片,鍋邊淋入少許明油滑鍋,晃勺翻勺,加高湯、醬油、食鹽、味精,少許糖提鮮,稍加煮制,水澱粉勾芡後淋入花椒油,出鍋。

工作已近20年,彼時同學天各一方。生活中,早已沒有了因錢少、為解饞、而算計的窘迫,但那種樂呵竟也成了奢侈之物。

想念那群死黨,和“狗食館”裡的煙火氣。


專注飲食,品味生活的煙火之氣,喚醒對年代、味道和情感的回憶。

頭條|閒食記|一個懂吃、會做、不饞的教育人


最近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