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调皮的孩子,写了一篇语文老师看到会大怒的作文,却得到了表扬

前段时间,又有一位小朋友发了一个自己写的作文给我观看。以大家对我的了解,都知道我其实是一名数学老师。

虽然我不教作文,但是这个孩子还是很乐意将他的作品发给我观看。

也许,在他看来,我只是一个愿意阅读他文字的好朋友罢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很庆幸,他能够把我当成一位朋友。

我想,在他的心里,也许作文的好坏与点评都不重要,把自己心血来潮写出来的一点点东西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才是重要的。

他的作文如下(已和原作者沟通同意上传):


最调皮的孩子,写了一篇语文老师看到会大怒的作文,却得到了表扬

作者的原文

余幼时即爱玩,家贫,无从购机以玩。每假借于土豪之友,一人一命,数秒更迭。大寒天,机冻坚,拇指不可伸屈,弗之怠。命毕,秒换人,不敢稍逾越。以是人多以机假余,余因得畅玩群游。既加冠,益慕王者之位,又患无强者、代练同游。尝入毕站中,寻圈中大佬直播solo。大佬德艺双馨,粉丝水友填其号,未尝稍逊微操。余OB(观望的意思)左右,虚晃炸死,俯身草丛埋伏;或遇其gank(游戏中多队友团战),散愈攻,聚愈怂,不敢出一声暴露;俟其落单,则又搔之。故余虽怂,卒获有所技。


最调皮的孩子,写了一篇语文老师看到会大怒的作文,却得到了表扬

翻译后

我小时候很贪玩,家里贫穷,没有办法购买手机玩游戏。每次都只能向土豪朋友借手机来玩,一人一条命,几秒钟就要换一次。大寒天的时候,手机冻得坚硬,拇指都不能灵活弯曲了,也不敢懈怠。一条命死了以后,立刻换人玩,不敢稍微耽误一点点时间。就因为这样,很多人都把手机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畅玩很多游戏。长大了一点点,我很仰慕王者的段位,又苦于没有强者和代练陪我一起玩。曾经到毕站中去寻找圈中的大佬,并直播与他pk。大佬德艺双馨,粉丝和水友占满了他的账号,即便这样,他也没有一丝丝地让自己的微操技术懈怠。我观望四周,或者做假动作或者炸死,蹲在草丛中埋伏;如果遇见敌方gank的话,人越散我就越攻击,人越聚集,我就越怂,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以免暴露了自己;等到大佬落单了,我又去骚扰他。所以我虽然怂,但是最终还是收获了玩游戏的技巧。


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好吗? (单选)
0人
0%
0人
0%
不好
0人
0%
弃权
<button>投票/<button>


我的观后感

这是一篇仿写文言文的即兴作文,显然是仿写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


最调皮的孩子,写了一篇语文老师看到会大怒的作文,却得到了表扬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原本宋濂的这篇文章是鼓励学习的,作者以自己的经历,描述自己艰苦的求学过程,用具体实在的事实说话,深寓对年轻人的期望,告知以事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年轻人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而仿写此文的小朋友则仿佛是和宋濂唱起了反调,人家好好的一篇鼓励人们学习的文章。被他硬生生改写成了一篇鼓励小朋友去玩游戏的文章。这恐怕得是一个典型的考场零分作文了吧!

这倒也没什么,关键是他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呀。写得让人看起来觉得还颇有趣味。先不论文笔怎么样,仅看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就已经可以让我给他一个大大的赞了。

更何况,这个文是孩子自发去写的,仅仅出于兴趣,没有半点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写作文的意思。

我们应该肯定孩子的兴趣

为什么这个小朋友第一时间把文章发给了我看呢?


最调皮的孩子,写了一篇语文老师看到会大怒的作文,却得到了表扬


这其实并非一件好事,家长是需要检讨一下的。因为正常来说,与孩子第一亲密的就是家长了。如果孩子想要交朋友,那么最轻松最方便的对象就是爸爸妈妈。

然而,事实上,这个在我们的大部分家庭中,似乎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我们可以回头看一下,自己是否常常对孩子的兴趣不以为意呢?也许你的第一次第二次不肯定,对孩子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无数次的忽略了孩子本性中自发的兴趣表达的话,那么,他将会在小小的年级领略到什么叫做“徒劳”!

我认为这个文章很棒

如果我们跳出了写作文,评作文的框架以后,再去看这个作文。我们会发现,这个小朋友在写这篇作文的同时,顺便把《送东阳马生序》从头到尾读懂了,实词虚词的用法也理解了。不然他怎么去改写呢?

并且,从思维上来看,他逆向思维很好啊,容易联想到一件事情的本质与其对立面,从他的文章立意就可以看出来。人家写要学习,我就写要游戏。

最后,我想问问,能自己主动出于兴趣去写一些小文章的孩子,不是每家都有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