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名医

历史上出过不少医术高明、独具专长的民间名医如孙思邈,为民除病,妙手回春,使人怀念。本文讲述的是廉江近现代民间名医。


民间的名医

罗芝园,廉江雅塘镇陀村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鼠疫流行,群医束手。罗芝园为治鼠疫,博览医书,寻求良方。光绪十七年,他在《医林改错》一书中获得“解毒活血汤”一方(为道光三年京师治疗疫症良方),将积壳一味改为厚朴,移之使用。此方后被遂溪、廉江、茂名一带中医确认并广泛应用。罗还把治疗鼠疫处方和临床经验编著成《鼠疫汇编》,先后刻印18版,颇受赞颂。

潘利仁(1883--1948),廉江横山镇央村人。擅长外料,尤其是疮疡。自选中草药医治,疗效甚好。民国时期在廉江、遂溪、湛江等地行医。医术精湛,闻名遐迩。


民间的名医

宣隆材(1893--1975),廉江雅塘镇山角村人。祖父宣其芬、父亲宣绍清均是中医。宣隆材为宣家第三代中医,特长中医内科,精通切诊,注重辩症施治,用药谨慎稳妥,疗效显著。

关筱泉(1897-1982),廉江石城镇黄墩村人。对内、儿科奇难杂症有丰富临床经验,对医治鼠疫病颇有研究,求医者甚众。他是廉江较早提出“中西互学”的中医,还主持办过“中西互学班”,在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面作出了贡献。1959 年参加校正、编缉《雷北医药处方集》,总结廉江县前辈中医和民间中医遗产,为发展廉江县中医事业作出了贡献。


民间的名医

罗永源(1900--1978),廉江石城镇茶山人。18 岁随父学医,30 岁后在石岭开业。上世纪40年代迁居安铺,致力于鼠疫研究。1958 年至1960年在石岭卫生院时,兼任石岭中医学校教师。1959 年参加廉江县《中医验方集》的收集、校正和编纂工作。对中医内科有研究,对治疗花柳病、麻疹、肝炎、天花、鼠疫等有独到之处,深受群众赞扬。

朱杏荣(1900--1984),廉江石城镇深水垌人。青年时期拜师学医,而立之年始在廉城开业行医,善于运用古方、自拟新方医治疾病。上世纪40年代在廉城开办中草药店时,自拟处方制作“伤科跌打丸”、“黄胆丸”(治贫血)、“风砂丸”(治疗急性肠胃炎及消化不良)、“积散”(治疗小儿疳积) 等,治病疗效甚佳。他运用清热导滞汤医治痢疾、胃肠道疾病,自拟处方治疗风病、麻疹、腹泻、痢疾、百日咳等,临床效果甚好。晚年,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法裁治肾科疾病,疗效颇高。


民间的名医

钟培才(1902—1982),廉江河唇镇青湖人。18 岁拜师学医,26岁出师,多在廉城、龙村、关垌、安铺、吉水、太平等地行医。上世纪50年代后,先后在河唇联诊所、河唇卫生院、廉江县人民医院从事中医医疗工作。擅长中医内科,医术精湛,远近慕名求医者甚多。

沈明(1905--1982),廉江青平镇圩人,建国前历任国民党潮安县驻军护士、司药、军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青平圩行医,后参加联诊所,再转入卫生院。他是青平一带第一个西医医生,擅长于治疗疟疾。在疟疾流行的岁月里,他抢救了遍及青平、车板、高桥和广西山口、龙潭、蓬山等圩镇和乡村的许多重危病人,博得群众信赖。


民间的名医

黄兆昌(1907-1974),廉江石城镇上县村人。12 岁拜师学医,16 岁出师,对中医妇科、内科、小儿科的研究有较深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了无数患者,享有“药到病除”之普,尤以妇科著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