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山東省壽光蔬菜產業集團高新農業園區多年來擔負著荷蘭國家無土栽培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工作,但是荷蘭蔬菜無土栽培技術中大量應用椰糠,存在成本高、一次性投入過大的問題,在國內現階段一直未能進行大面積推廣;另一種基質是岩棉,儘管岩棉在國內價格低廉,能大量應用,但在栽培過程中全程需施用營養液,要定期對營養液進行檢測和成分調整,屬於高新技術範疇,難以適用於一家一戶的蔬菜生產需求,推廣速度也比較慢。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山東省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在引進、消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無土栽培番茄基質的篩選和水肥一體化相結合有機基質栽培技術的開發和推廣。

介紹番茄有機基質栽培技術,主要包括番茄無土栽培基質配方篩選、種植方式、溝式栽培的主要程序、單幹整枝技術、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內容。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1番茄無土栽培基質配方篩選

基質是番茄吸收養分的主要來源,在目前條件下選擇基質的原則是取材方便、價格低廉,易於被廣大農民接受;有機質含量高,養分全,保水保肥能力強;遇水後不進行二次發酵,對番茄苗沒有損害作用。根據以上原則從稻殼、粉粹的玉米芯、酒糟、草炭土和造紙廢棄物中加以篩選,形成無土栽培的基質配方,這些配方均按照各成分體積比進行組分:造紙廢棄物8份、生活汙泥1份、食用菌廢料0.5份、生物菌有機肥0.5份;鮮稻殼3份、草炭土3份、蛭石1份、食用菌廢料0.5份、珍珠岩2份、生物菌肥0.5份、晾乾的酒糟8份、珍珠岩1.5份、生物菌肥0.5份;粉碎的玉米芯加水發酵後晾乾8份、蛭石1.5份、生物菌肥0.5份。農戶可根據當地實際就地取材配比,選用有機成分高、大小均勻、透氣性好的材料作為基質進行無土栽培。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2種植方式

番茄基質栽培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槽式栽培、溝式栽培、袋式栽培和管道栽培以及牆壁式栽培等多種形式。槽式栽培要有特製的栽培槽,袋式栽培和管道栽培要有特製的栽培袋和管道,成本高、投入大,在生產中較少應用,而牆壁式栽培大多用於觀賞農業中的景點設置。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3溝式栽培的主要程序

生產實踐中大量應用的是溝式栽培,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3.1溫室土壤整理:先對溫室內土地進行深翻,然後整平土地,土地平整與否決定滴灌是否均勻及全田受水是否均勻一致。整平土地是無土基質栽培成功的基礎,一定要把溫室內的土地平整好,坡度差控制在0.5%之內。沿著溫室東西方向開挖栽培溝,每隔1.4m挖1條上口寬35cm、下口寬30cm的栽培溝,將挖出的土放到溝兩側踏實,溝深20cm左右,溝內側上寬下窄剷平,溝底面是呈北高南低、坡度為0.5%的斜坡,以利排水。在溫室南側挖1條東西向排水溝,溝深25cm左右,深度比栽培溝深5cm左右,便於廢棄營養液的排除。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3.2鋪設隔離膜;安裝滴灌帶

栽培溝和排水溝挖好後,將溝表面整理平整,鋪上隔離膜,隔離膜厚度以8um左右為宜。根據大多數線蟲集中在土壤表面20cm的土層內活動的規律,將隔離膜鋪設到栽培溝的兩側,溝底面不鋪設隔離膜,以節省隔離膜投入。隔離膜鋪設好後,將調拌均勻的基質填入栽培溝內,基質高度以上表面比栽培溝上沿低1cm左右為宜。填充基質時,千萬不要壓實或踏實,保持基質的自然蓬鬆狀態,保證基質的透氣性良好,基質表面要刮平。在基質上面安微噴帶,每條栽培溝安裝1條微噴帶,微噴帶長度與栽培溝等長,微噴帶在溫室北面與主管道相連,在溫室南邊的微噴帶末端要紮緊,防止營養液或水從此流出來。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3.3分區管理;配製營養液

一般一個667m²的溫室不再進行分區。如果溫室面積超過667m²,為便於施用肥水均勻一致,需要進行分區管理。每667m²為一個滴灌區,通過設置主輔主管道的方式進行分區管理。每個溫室配套3個施肥罐,一個施肥罐配製大量元素營養液,一個施肥罐配製微量元素營養液,另一個施肥罐將以上兩種營養液混勻後通過施肥泵將營養液通過微噴帶施入到栽培溝中。為防止營養元素之間發生化學反應,必須在配製營養液之前調節水的酸鹼度,將水的pH值調節在6左右呈微酸性的條件下配製營養液。氮肥以選用硝基氮為主,鉀肥以選用磷酸二氫鉀為主,鈣肥以硝酸鈣為主。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4採用單幹整枝技術

目前生產用的番茄品種都可進行無土有機基質栽培,但以無限生長類型的品種如‘齊達利’進行栽培最好。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無土栽培的品種全部是‘齊達利’,其他品種如‘多美瑞’、‘歐美斯’等紅果品種,以及‘歐冠’、‘金鵬10號’、‘粉佳麗’等粉紅果品種都可種植。這些品種雖然都抗黃化曲葉病毒病,但在黃化曲葉病毒病爆發的夏秋茬也可能感染該病,種植者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確定適宜的種植茬次。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4.1種植密度,搭架吊蔓

每條栽培溝種植兩行,株距40cm,每667m²種植2400株。番茄定植在微噴帶出水孔附近,便於根系吸收肥水。在每條栽培溝沿植株定植方向架設細鋼絲,在每棵植株上系一根尼龍繩,當番茄植株主蔓長到1m左右時及時吊蔓,確保主蔓向上生長,降低側芽萌發幾率,主頭以下的側芽及時抹除,防止側芽形成側蔓,與主蔓形成競爭關係,消耗營養。當主頭折斷時,要保留主頭以下側芽,用側芽萌發的側蔓代替主蔓,保持主幹的生長優勢,確保主幹結果為主。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4.2適時點花坐果

番茄是白花授粉作物,溫度低時需人工授粉促進坐果,可用5~15ppm的氯吡脲處理果柄,濃度和用量要根據點花時的氣溫及時調整。為防止灰黴病發生,可在點花葯中加入適量的62%的嘧環菌胺咯菌氰水分散粒劑(適樂時),既可防病又可起到區別作用。當一個花序中的2~3朵花開放時進行點花,1~3穗花序留2~3個果,3~4穗花序留3~4個果,向上的花序可適當多留果,防止果實大小不均,點花時間一般在花開放的當天9:00~10:00進行。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5肥水管理

番茄無土有機基質栽培的基質中含有生物菌肥料,從定植到第1穗果坐住前不需要施肥,定植前用微噴將基質全部溼潤溼透後,到第l穗果坐住前,按照“少澆、不澆”的原則進行水分管理,防止水肥過大,植株過旺,難以坐果。當第1穗果如算盤珠大小時開始肥水並用,促進果實生長。天氣冷、溫度低時,一週左右澆1次營養液,天氣晴、溫度高時要漸漸縮短施用週期,5~6月可縮短到2d澆1次,前期以40%的氮、40%的鉀(氧化鉀)、20%的磷(五氧化二磷),再配以鈣、硼、鐵、鋅等微量元素組成的營養液進行施肥,在栽培過程中可用一個營養液配方。在日光溫室中進行番茄有機基質栽培,要避免溫室中氣溫高於30℃超過2h,防治病毒病的發生、蔓延、危害。秋延遲栽培可通過將定植時間調整到8月下旬後,採用遮陽網輔助降溫,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控制在15~20℃。春提前和越冬栽培要以提溫增光為重點,白天溫度控制在12~25℃,夜間控制在12~18℃。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6病蟲害防治

日光溫室進行番茄有機基質栽培,營養配比好、防護設施具備,往往病蟲害發生少,容易發生的病害有番茄葉黴病、番茄病毒病和番茄灰黴病。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進行防治。灰黴病通過提溫降溼,清理溫室內的殘花病葉進行預防,發病前可用10%的腐黴利煙劑,或45%的百菌清煙齊,在密閉溫室後的傍晚進行放煙防治,每667m²用10%的腐黴利煙劑20~25g,或45%的百菌清煙劑250g,每7~10d用1次,發病後每667m²可用10%的腐黴利煙劑30g,每667m²用45%的百菌清煙劑300g,或用65%的啶酰腐黴利水分敞粒劑1000~1500倍液,或65%啶酰·嘧黴胺懸浮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d用藥1次。病毒病主要有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和褪綠病毒病,可通過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進行預防,創造有利於番茄生長、不利於病毒病發生的環境條件。控制溫室內病毒病傳毒昆蟲數量,可用設置黃皿板誘殺白粉蝨、設置藍血板誘殺薊馬。白粉蝨、薊馬數量增多時,可選用22.4%的螺蟲乙酯懸浮劑1000~1500倍液,25%的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000~10000倍液進行防治,每7~10d防治1次,每季最多連續使用3次。

溫室內發現有零星病毒病株時,可選用8%寧南黴素水劑1000倍液,或20%嗎啉胍·乙酸銅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防治,每5d左右防治1次。葉黴病通過提溫降溼進行預防,溫室內有零星病株時,可選用69%烯酰嗎啉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的嘧菌酯懸浮劑800~1000倍液,或10%的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600~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d防治1次。

番茄有機基質栽培,及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總結: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內容,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更多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