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冷战,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上文我们说到, ,但它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尤其是美苏争霸,导致了世界分裂,并引发了冷战。

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冷战,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与先前的两次世界大战一样,冷战首先在欧洲展开。

苏联军队占领了大部分东欧国家,一个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联盟形成了。苏联对德国东部地区的占领给它提供了一个比沙皇所能想像得到的更接近于欧洲心脏的基地。

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不像罗斯福那样热衷于与苏联建立平和的关系,1945年美国发明的原子弹为他增添了底气。

1946年3月5日,英国的战时领袖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正式拉开序幕。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上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冷战,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马歇尔计划

与此同时,美国宣布了一项以大量贷款帮助西方国家从战争的废墟中重建的《马歇尔计划》。

在苏联眼中,《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统治的一个工具。毫无疑问,除了人道主义的动机外,美国还企图通过加快经济增长平息共产主义运动。

德国是冷战早期的焦点。

苏联在德国的政策最初集中于获得商品和工厂作为赔偿,西方盟国很快阻止了苏联对它们的占领区的插手,并转向一些重建的努力,以便打一张有分寸的“德国牌”,来对抗苏联在东方逐渐增强的力量。

西方盟国在1946年建立起了统一的西德。

1947年,西方通过建立稳定的货币,积极促进德国的经济复苏,苏联则通过封锁柏林作为回应,这座被分割的前首都坐落在苏联的占领区中,美国运用大规模的空运来保证柏林的供应。

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冷战,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柏林墙

危机最终于1948年结束,两个分立的德国:东德和西德,开始伴随着密集的前线工事的构筑而轮廓清晰起来。

冷战阵营的划分随着两个敌对的军事同盟的形成,从德国扩展到欧洲更广泛的地区。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

在美国领导下,西欧的大部分强国和加拿大被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联盟,抵御苏联可能的进攻。北约很快就授权西德重整军备,以对抗共产主义。

1955年,苏联在东欧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冷战,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北约VS华约

1949年,苏联制造出了原子弹。

当苏联发展了核能力时,世界完全被两个敌对的阵营分割开了,由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控制。大量的美国和苏联军事基地被安置在欧洲铁幕的两侧。

从那时直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和美国用更复杂精密的武器和各种类型的用来发射这些武器的系统,建立起让人恐惧的核武器库。北约和华约联盟的那些常规力量也被精良地装备起来。

欧洲在两大势力集团间艰难地维持着稳定,冷战的紧张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延伸到了企球。

苏联和美国使用经济援助和军事帮助来培植非洲和亚洲的政府。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中东一些国家结成联盟。

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预示着核对抗,但实际的战争只在区域范围内爆发了一次。

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冷战,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20世纪50年代,法国从殖民地撤退后,美国军队开进了越南。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士气低落的交战之后,最终被迫撤退。

冷战不仅是两个国际阵营之间的权力争斗,它也是一场观念战争。

共产主义要实现没有资本主义和西方控制的工业化,美国则把自身看作是自由世界的守卫者。观念的斗争影响到社会,很多国家被迫在两者中选取其一。

总体来说,冷战最紧张的时期在50年代之后就过去了,新的苏联领导人开始同美国进行磋商。磋商降低了紧张程度,并在70年代导致了一些重要的军备限制协约的形成。

个别国家,如埃及,利用两个超级大国的敌对,从双方都获取了经济上的帮助。

1960年以后,冷战还在发挥着影响,但已不再对世界的主要发展起决定作用了。

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冷战,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从1946年到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亚洲,然后在非洲和其他地区,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都赢得了独立。

非殖民化的过程,不管它是否伴随革命,都至少像冷战一样重要。它导致新国家的产生或旧国家的复兴,并很快建立起强大的政府和自己的区域军事实力。

一些新生国家很快加入了两个联盟中的一个。例如,越南与苏联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泰国和马来西亚则支持美国。但很多新国家,如印度,则宣布实行不结盟政策,寻求并建立起与美国和苏联双方的外交关系。

从长远来看,非殖民化比冷战更具有持久的意义。

其他国际关系在冷战期间也有所发展。在大多数国家之间,经济联系增长了。

虽没有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那种极具重要性的全球经济萧条,但是一个地区的经济问题经常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由石油生产国操纵供应引起的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短缺造成了世界性的冲击。


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冷战,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另一方面,以北美、西欧或日本为基地的很多跨国公司开始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并经常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政府。

剥削廉价劳动是众多跨国公司的目标之一,它们建立了新的工业,但也给世界很多地方带来了新的苦难。例如,污染问题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恶果。

20世纪80年代是美苏从激烈抗争走向迅速缓解的大变动时期,让冷战走向终结。

一个民族主义的美国总统里根增加了军费开支,已经陷入经济困境的苏联很难对此再做出回应。苏联新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公开承认了经济危机。

戈尔巴乔夫与美国就一些重大裁减军备问题达成了协议,并在1989年被迫承认其东欧卫星国的完全独立。

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冷战,最终拼的还是实力!

戈尔巴乔夫和里根

随着苏联的解体,1991年,冷战结束了。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中,美苏进行了无数次的较量,双方的角逐遍及全球。双方互有胜负,鼎盛时期的苏联甚至一度压倒美国,表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美国都不得不避其锋芒。

美苏冷战争霸四十多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最终败下阵来,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科技实力落后于美国。二战后,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加,让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写在最后:

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引发多次局部战争,也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

1991年华约解散、苏联解体,标志着持续44年的冷战结束,两极世界格局走向终结。至此,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演变为“一超多强”。较之美苏争霸,这是历史的进步,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