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格律詩分為律絕(四句)、律詩(八句)和排律(十句以上)。

律絕(四句)

我們這裡先明確一點:絕句是不需要對仗的。因為絕句字數太少,如果太過賣弄形式,容易造成詩意的侷限,所以基本要求這個選項裡面,絕句是可以不對仗的。

當然你的才氣槓槓的,出口成章,字字珠璣,天然成對,那當然是好的,是值得景仰的。而絕句不設對仗的要求,實際上就是文體向內容屈服的放低要求。

所以,朋友們千萬不要在分辨律絕的時候拿對仗來作為標準了——我為什麼首先要講這一點,因為曾經有不少的朋友在評論區裡用對仗來區分一首詩是否格律詩。

再說一遍,有對仗的律絕是好詩,但不是必要條件。

詩人才華橫溢,願意對仗那是自己的事情。對仗的位置也不一定,可以前兩句對,也可以後兩句對。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前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後對。也有四句都對仗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四句全對仗的比較少見,像王之渙這首不僅工整,還遞進,是五言律絕中的極品。

在論詩的時候,這首《登鸛雀樓》稱五絕之天下第一,沒有人不服氣的。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律詩(八句)

格律詩中對仗相關規則和說法最多的就是四聯八句的律詩了。瞭解律詩的對仗,就基本上對格律詩的對仗都清楚了。排律也沒什麼意外。

律詩比絕句多了中間二聯,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中間二聯(頷聯、頸聯)是必須對仗的。

對仗是由駢文中對偶句發展而來,上官儀進行整理,上官婉兒和宮廷詩人一起把對仗寫進了格律詩的規則。

對仗是為格律詩中律詩、排律的基本規定。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在最早規則出來得時候,也就是最嚴格的時候,如果中二聯不對仗,就可以判定這只是一首古體詩,不能算近體格律詩。

後來可能是太嚴格打擊了創作的積極性,慢慢地就放鬆了對頷聯對仗的要求。也就是說只需要頸聯對仗就可以了,頷聯可以不對仗。但是頸聯對仗是鐵律,如果這一條還做不到,就直接排除到格律詩之外了。

而這種頷聯不對仗,只有頸聯對仗的詩,古人有一種特別的稱呼,叫做“蜂腰體”。就好像蜜蜂的腰一樣,在中間位置對仗,勒緊了,非常形象。但是就好比“折腰體”(失粘),這其實都是過嚴的格律要求對自由創作做出的無可奈何的讓步。

這也給我們創作格律詩作出了建議:以嚴的標準要求自己,但是實在做不到就不強求,保證頸聯必須對仗,至少達到律詩的基本要求。這個和我們對平仄格律的處理方法是一樣的,能合律,儘量合律,實在是合不了,就當寫的古體詩好了。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這些對仗和格律知識,心中有把握地放寬,而不是不學規矩,漫無目的的亂射。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律詩中對仗句的平仄格式遵從格律詩整體的平仄關係,更多體現在字詞的對應關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

在律詩格式中,除了“蜂腰對”,還有一種首聯就對仗了,頷聯不對仗,然後頸聯又對仗。就是首聯,頸聯對仗。這個就是把原本應該在頷的對仗移到前面去了,就好像春天偷偷地提早來了,古人又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作“偷春對”。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對仗

此地一為別,孤篷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對仗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排律(十句以上)

排律的對仗、平仄都遵從律詩規則。唯有一點不同就是排律很長,像“百韻”那麼就有一百聯。而排律和律詩是一樣的,除了首聯和尾聯,其他聯必須全部對仗。

那麼“百韻”排律就是有九十六聯都是要對仗的。雖然不一定有這麼長,但是比律詩多出來的聯都必須對仗。這不僅僅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很變態,即使對古人來說也很難。

所以排律少有寫得好的,大多寫著寫著,就不對仗,或者竄了韻(百韻也不容易),成為了古體詩。當然也有高手,杜甫就是,“詩聖”的名號絕非浪得虛名。

因為古人寫不好,今人基本不寫,對仗也和律詩一樣,我們這裡就不舉例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搜索。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對仗的格式

而對仗本身也有幾種類別,並非簡單地字詞堆砌。

從是否嚴謹來分工對與寬對。

律詩中的對仗從寬嚴角度來說分為兩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非常工整,絲毫不亂,這個就叫“工對”。另外一種看上去沒那麼嚴謹,同樣看杜甫的詩:“澗道餘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仔細分析下來,確實對仗,但乍看上去又有些散,這種稱之為“寬對”。

從文法來分有“並肩對”、“流水對”。

“並肩對”簡單來說,出句、對句要麼都寫景,要麼都抒情,要麼都敘事,然後在格式上還對仗,上下兩句的重要性都一樣,沒有輕重之分。

“流水對”相對“並肩對”來說,注重的是聯中上下句的邏輯關係。不再是場景、敘事、抒情上肩並肩的對仗,而是整個內容要像流水一樣往下傾瀉,但在字詞上又要對仗。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從行文上來說,並肩對多用來寫景、鋪陳、描述,而流水對則更多地要來推進詩意,對作者的文筆功力要求更高。同時如果出現重複的流水對,節奏感、內容都是對比對仗,在詩歌的創作中是會出現臃腫修辭,給人冗長的感覺。

拿五絕第一來舉例: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第一聯就是並肩對,第二聯就是流水對。這樣就避免了四句的文法一致,同時由於對仗的的節奏感不同(動詞位置不同),在吟誦的時候,音律也不顯得重複、呆板。對仗的節奏感我們也要注意靈活多變,這是在內容之外,形式上更好聽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律詩的頷聯、頸聯的創作中,一般也是並肩對、流水對交替使用,讓我們的詩不但工整,還要不失生機。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遇到了青鳥使,才能邀他入赤松家。這是流水對。後面的“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則是並肩對。

當律詩中的對仗是流水對的時候,像是巍巍高山中的一眼活泉,增添整首詩的靈動氣質,如行雲流水,鮮活生動。

以上就不止於格律詩對仗的基本規則,連如何分類、如何用好都一次性講清楚了。

具體的應用大家還是要多讀古詩,對照著看,就一目瞭然。

希望對大家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