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它包含些什麼?沒有從小讓孩子接受藝術教育,對他的未來有影響嗎?

夢想之樂1


幼兒藝術教育的範疇具體包括音樂、美術、舞蹈三類。

哲學家柏拉圖曾為家長輔助孩子做人生規劃提出一個建議:孩子在幼年時,應該側重美育,原則是‘單純’。這個時期,要使孩子明白‘正確的信念’,慢慢再探討知識……”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兒童認知客觀世界是從感知覺開始的,而人的各種感知覺中視覺占主導地位。心理學、教育學都認為,幼兒時期是人的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少兒時代是思維的發育階段,而進行藝術教育,是開發智力、訓練思維、培養靈感,提高少兒自身修養和氣質的一種有效方式,還有利於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發散性思維的提升。美國學者艾伯利斯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有利於形成一個有內聚力的社會”。藝術教育使人不僅僅瞭解藝術本身,還能更多認知和理解,由藝術無限延展的生活的各個方面。

對未來的影響:

“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藝術,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馬雲的這番話有些絕對,但並不是沒有道理。大家要了解到藝術不是藝術本身,而是整個人生觀。未來是屬於大數據時代,在某些領域機器已經能逐漸取代人類把一些程序化的事完成,未來人類和機器競爭的關鍵在於智慧、經歷、想象力和創造力上。而藝術教育的意義正是在於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上。這些孩子可以獲得的知識和學識是機器所無法取代的,也是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因為從小沒有接受藝術教育可能在這些方面有所欠缺。

但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只要後天的努力,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成不變的,想想我們大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哪些做出很大成就的人不乏有多才多藝之輩,亦不乏一些只有在自己擅長的地方能耀耀奪目。重要的是信心與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始終保持不敗之地。



育兒精粹


藝術教育涵蓋的範圍很廣,廣義上來說,就是美育,是提高孩子對美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對藝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狹義上來說就是參與一些具體的培訓技能的美術、音樂、舞蹈、樂器等課程。

所以藝術教育並不是參加了各種培訓機構和興趣班就是接受教育,如果家長能在家帶孩子聽聽音樂劇玩玩顏料,看看畫展,欣賞芭蕾舞演出等等,這些都是藝術教育的影響和展,不經意的某次活動或許能夠在孩子內心種下藝術的種子,在她未來的人生中開花結果。

再退一步說,即使孩子沒有專門從事藝術領域或者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他曾經的藝術影響和浸潤也會對他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有所提升,這種隊內的欣賞和感受能力也會是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精神享受。多美好的財富呀


途言辰語


藝術教育包含的內容很廣泛,樂器、音樂、舞蹈、繪畫、手工、書法、表演、口才、歌唱等,凡是可以鑑賞,通過展示讓人有美的體驗的,都可以歸為藝術領悟,對藝術領域的開展的教學活動都是藝術教育。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選擇讓孩子學習藝術?

培養孩子學習藝術的好處有很多,學校舞蹈可以鍛鍊形體,學習樂器可以培養樂感,學會繪畫可以培養孩子耐心,學習書法可以寫出一首好字,每一項藝術都能培養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而且都能鍛鍊孩子的耐性,培養一顆堅持的恆心。在3-6歲敏感期培養藝術,孩子學習快接受的也快。

學習藝術對孩子的影響

掌握一種藝術技能,孩子就是擁有了一種才藝。你是否也有參加年會,苦於沒有才藝可展示的時候呢?

藝術也是解壓的一種方式,煩心時彈一首曲子,畫一幅畫,都是可以讓人靜心的。

藝術可以提升人的氣質,有藝術薰陶的孩子,往往呈現給人一種獨特而高貴的氣質。

藝術可以培養孩子情操,開發孩子思維,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不學藝術或許孩子也能取得好的成績,獲得好的人生,但是學習藝術擁有一技之長,孩子就有了自己的興趣,也不會黔驢技窮,一點才藝都不會。


浮雲陌雨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包括繪畫、手工、美術欣賞三大內容。

學前兒童繪畫教育活動是教師引導兒童用各種筆、紙等工具和材料,運用線條、造型、色彩、構圖等藝術語言創造出視覺形象,從而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活動。

手工製作在幼兒繪畫教學中的合理利用,對繪畫的興趣更濃郁了,使孩子們的小手更靈巧了,想象力和觀察力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創造能力與審美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飛速猛進。

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培養幼兒欣賞能力的教育活動,是指教師引導兒童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瞭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內容美,從而豐富他們的美感經驗,培養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的教育活動。

擴展資料: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瞭解各階段幼兒的技能水平,從興趣入手

在選擇美術教學的內容時,首先要先了解該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該階段能夠達到的水平,並選擇合適的創作題材,當幼兒對題材產生興趣時,他們才會積極地配合老師,與老師互動。

2、嘗試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

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幼兒都喜歡欣賞不同繪畫形式帶來的不同的繪畫效果,所以,可以給幼兒欣賞許多符合幼兒年齡階段的名畫或者範畫來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但是不能強迫幼兒必須與名畫或範畫畫得一模一樣,最好是能有自己的想象和想法。

3、給幼兒展示自己的平臺

美術活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展示幼兒的作品,這是提高幼兒自信,幫助幼兒互相學習和提高的最好的平臺。


鋼哥161186126


藝術教育它包含以文學、音樂、美術等為藝術手段和內容的審美教育活動,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從小讓孩子接受藝術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僅從孩子的個人發展上來說,在對以後的學習和成長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從小沒有上孩子接受,但趁早意識到,讓孩子接受系統的美育教育也不算晚。至於說影響,會有一些影響,但不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超乎想象。

馬雲曾說過: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藝術,三十年後孩子們會找不到工作。

而美國教育科學院做過一個有5萬多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結果頗感意外。

畢業1-5年的學生答案是“基本技能”,畢業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11-15年的結論是“人際關係”,而畢業16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那麼藝術的作用體現在哪裡?英國教育部有這樣一個說法:他們培養的孩子的標準,要有優異的學術成績,有出色的體力技能,有傑出的藝術修養,還要有良好的公民意識。

這裡的“藝術修養”可不是學生畫得多好,這不是他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而運用美術這一工具發現自我、表達自我,這才是他們想要傳承給孩子的樂趣。

可以說,就藝術而學藝術,學到的是技能,受益一時,融藝術於生活,練就的是思維,影響一世。

真正懂藝術的孩子,能把生活過得更細緻。

大家要了解的是:其實藝術也是一門學業。為什麼這麼說?每年藝考的學生這麼多,成功的學生也不少。但沒有中途放棄的嗎?當然有,而且還不少。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藝術,大多數都只是為了學而學。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會說: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將來也不當什麼藝術家!於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廢了。這也就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間,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和孩子的學習。

家長卻不知道學任何一樣藝術都是學業,從來都不是純粹的娛樂、消遣或遊戲。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觀念也是很有必要的。

與此同時,家長在給孩子找教育機構時,也要擦亮眼睛。我見過不少家長,在孩子產生興趣的時候給孩子送去了培訓班,但不正規的教育機構,孩子們嘈雜的上課環境,堅持下來的孩子越來越少,哪怕是興趣,也逐漸的被磨滅了。

在我看來,在孩子啟蒙期時,不妨可以找一些美育課看一下,做好鋪墊,讓她感興趣。比如說美術寶教育就曾開發過免費學的公益美育課,不妨藉此機會給孩子做好引導。如果孩子感興趣,再選擇一個教育機構深入發掘孩子的興趣也可以。

總之,藝術教育對孩子是有一定影響的。但要抓住時機,教育要趁早,才能贏得未來。


笑傲蒼生


藝術教育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啊,市面上能看到的一些興趣班基本上都包括了。幼兒興趣學習其實出於兩方面:

1補短板

2加強長板

什麼意思呢?

補短板就是我孩子坐不住所以讓她去學畫畫,有定性。

加長板就是孩子喜歡畫畫,似乎也有天賦,所以想讓她在這方面加強一下。

不知道你看重哪個方面呢?


神獸大本營


藝術簡單講就是美學,專業講就是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運用技巧、想象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出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等,是語言重要的補充方法。

藝術教育自然就是美學教育。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各種培訓機構大都跟此相關,其實現在家長包括幼兒園、小學普遍對孩子的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視,不單單是藝術表達的技法,而且更加的重視孩子藝術修養的錘鍊,教會孩子如何使用藝術這一工具,去發現自我、表達自我。

事實上,真正懂藝術的人,往往也更能把生活過得更精緻。

但是我想說,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講,藝術教育它不是教育的全部,生活中也不是沒它就不行。

所以,如果你的小孩從小錯過了藝術教育,那也沒什麼。

人嘛,都是有長處有短板的,完全可以揚長避短,多在長處上下功夫,或者多發掘些別的長處,也能擁有精緻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