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救护车,3D打印护目镜…保护医患防疫“金盔铁甲”显身手

负压救护车,3D打印护目镜…保护医患防疫“金盔铁甲”显身手

飞驰在武汉街头的负压救护车,每天安全地“摆渡”病患;防护服、3D打印医用护目镜,为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提供了“金盔铁甲”;耗时5年研发出来的医用集成制氧机,终于“大显身手”,为前线疫情防控尽一份力……作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装备是促进医学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利器。

负压救护车

全国短缺,湘企7天研制并下线

在这场战“疫”中,相比口罩、防护服等“软”装备,负压救护车堪称为“硬”装备,是“特大号N95”和移动的“无菌病房”。

负压救护车相较于普通救护车,最大不同是加装了负压装备,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实现“负压隔离”,在保证新鲜空气输入的同时,将车内医疗舱的空气过滤消毒后排出车外,最大限度减少舱内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几率,保证外界环境不受污染,是疫情防控的利器。

然而,由于产业链长、订单式生产、短期组织难度大等痛点,国内负压救护车的年产销量仅为50辆左右,保供捉襟见肘。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工信部向国内多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下发首批200辆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任务函。2月6日,第二批345辆生产任务接踵而至。

负压救护车,3D打印护目镜…保护医患防疫“金盔铁甲”显身手
负压救护车,3D打印护目镜…保护医患防疫“金盔铁甲”显身手

(负压救护车能最大限度减少舱内医患的交叉感染几率,保证外界环境不受污染。 受访者供图)

1月31日,提前复工的湖南星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立即组织研发、生产负压救护车。2月6日,星通汽车首批自主研制的4台新型负压救护车下线,紧急发往武汉参与救护。

“区别于国内行业普遍采用底盘+上装改装模式,我们实现了整车一体化,避免了因车辆改装而出现隐患。”星通汽车营销副总陈彪介绍,他们的负压救护车采用独立密封的救护空间,实现双重隔离。

目前,星通汽车已达到月产50台救护车的能力,总计交付各型号救护车164台,其中交付负压型救护车45台、监护型救护车53台、转运型救护车66台。

制氧机

医用集成制氧机背后连着无数生命

为了保证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吸氧成为治疗中的重要环节。2月7日晚上的湖北省疫情发布会上,武汉市肺科医院院长彭鹏表示,除了人员、防护用品紧张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氧气供应问题,医院的用氧量已达到日常用量峰值10倍以上,氧气的供应已经无法继续增加。

“有时候一根输氧管的背后就是一条命。”医院前线用氧告急,全国多地企业纷纷行动,这其中就包括了湖南卓誉科技有限公司。

卓誉科技2015年开始研发,2019年8月正式推出的医用集中制氧系统设备,不仅能解决供氧问题,还自带200℃高温高压灭菌功能,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氧浓度可做到99.5%,目前全球只有3家公司可以做到。

1月31日中午,卓誉科技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求在12个小时内给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建好一套医疗制氧系统。中午接到通知,下午运设备,晚上吊装作业,12小时内,他们准时完成了任务。

自疫情发生以来,卓誉科技已累计向省内外近30家医院捐赠了医用集成制氧机,及时解决了医院的氧气供应问题。据了解,该系统集成度高,可实现最快2小时安装,且通电即用、快速产氧,智能化的同时实现稳定持续供氧。

“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取代氧气瓶。”卓誉科技创始人黄刚说。

3D打印护目镜

从零研制创下“湖南速度”

已走向海外助力抗“疫”

在抗疫最前线,医用护目镜是医生的必备装备。在面对国内疫情严重、产品供应紧缺之时,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决定转产医用护目镜,并创造出3D打印医用护目镜从零研制到定型生产仅用7天的“湖南速度”。

“兄弟们,3D打印上战场的时候来了,打印眼镜,招募勇士,急速研发。”1月31日21时55分,云箭集团增材制造事业群总经理杨凯在微信群内发出“征集令”后,当晚便组建了3人研发小组。

尝试不同的打印材料与成型方法,前后讨论调整近20次模型参数,最终生产出与面部贴合度高、佩戴舒适的护目镜。2月7日,湖南云箭首批FDM-1型医用护目镜,通过长沙市市场监督局备案准入。2月10日,首批500套医用护目镜将正式交付使用,驰援抗“疫”一线。

负压救护车,3D打印护目镜…保护医患防疫“金盔铁甲”显身手

(湖南云箭集团生产的3D打印护目镜已走向海外帮助抗“疫”。 受访者供图)

云箭集团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医用护目镜,不仅镜片防雾效果好、密封度高、重量只有普通护目镜的3/4,还可根据个人面部数据实现私人化定制。

“已累计交付医用护目镜7000套。”3月18日,杨凯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的日产能已从最初的不到150套提升到了2000套。当下,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国外疫情日益蔓延,湖南云箭集团已计划将医用护目镜向海外市场拓展。“产品已通过欧盟CE认证。”杨凯说,目前他们已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意大利捐赠1000套医用护目镜,通过华侨向老挝捐赠400套。

行业

医疗装备产业打开了

一扇发展的新窗口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无疑是对医疗装备产业的一次检验。生物医药、医疗装备产业本来不是我省强项,但疫情带动相关需求,一批企业在主动升级中谋求更大发展,表现可圈可点。

迪姆锦源湖南科技有限公司的DMS心电网络信息系统颠覆了传统的心电检查流程,医护人员不用亲临检查室,而是通过网络远程操作医疗设备,为心电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湖南比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呼吸面罩,是呼吸机专用配套的高端面罩,目前国内有生产资质的企业非常少,因此异常紧缺。比扬科技第一时间将现有库存的1000多套呼吸面罩,捐赠给湖北一些医院。加紧生产后,呼吸面罩的日产量达1000个左右。

楚天科技开启智能制造模式,推动医药装备迈入4.0时代,一批高端医药装备及医药行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备受市场青睐,国内外订单量猛增。

远大科技集团与韩国首尔大学医院签订合同,远大为医院建设2座负压隔离医院,预计3月27日交付。

医疗装备是不断提高医学科技水平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近年来,湖南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呈稳定增长趋势,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医疗装备少、附加值低。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我省相关产业打开了一扇发展的新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