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输得起,放得下,赢要赢的光彩,输要输的坦荡

一些细心的家长应该会发现,孩子的争强好胜欲望特别强,不管是面对父母还是同学时,什么事情都想要赢。当他赢了就会哈哈大笑开心的不得了,如果一旦输了就会又哭又闹接受不了。

其实,争强好胜是人的一种本能心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胜利者,让他人来认可自己。但由于孩子年龄的原因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也接受不了自己失败,于是当他输了时,便会以哭闹的形式发泄自己的不满。

这时,如果父母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让本应该是积极层面的“争强好胜”,变成负面的“争强好胜”。这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让孩子输得起,放得下,赢要赢的光彩,输要输的坦荡

对于“争强好胜”这几个字,很多人一提起就会想到负面的情绪,认为不能让孩子形成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是不好的。

但我却认为“争强好胜”是正面的、积极的、而且是应该鼓励孩子要做的。而不是让孩子毫无争强好胜之心。我认为关键并不在这几个字之上,而是在最后的结果。

当孩子赢了时,能够不骄不躁,守住本心再接再厉。当他输了时,能够坦然面对,寻找自身的不足,争取下次成功,这才是“争强好胜”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赢了时,骄傲自大,炫耀自身。输了时哭闹不止接受不了。

只有孩子能够承受住一次次的失败,然后从失败中不断的吸取教训,通过这些不断的强大自身才是正确的。

那么,这就需要父母引导孩子练就一身“本领”,让孩子能够输得起,放得下,赢要赢的光彩,输要输的坦荡。

让孩子输得起,放得下,赢要赢的光彩,输要输的坦荡

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

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那么他只有在不断的失败中积累经验,这会为最后的成功搭建牢固的基础。比如,盖高楼和建造大桥,都需要一个稳固的基础,只有基础稳固了楼才会坚固,大桥才会经得起考验。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父母让孩子打好基础,学会让孩子接受失败,有一些东西是别人教不会的,只有自身经历了才会明白。所以,让他自己在失败中摸索经验,这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孩子在每次输了后,就开始哭闹接受不了,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那么这不但不会吸取到经验,时间长还会让自己丧失自信心,变得不敢再与人竞争。

所以,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失败时,用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慢慢学会接受失败,并引导他通过努力重新获得成功,这样能够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吸取经验,并重拾自信心。

让孩子输得起,放得下,赢要赢的光彩,输要输的坦荡

告诉孩子赢了并不代表成功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在面对同学时,偶尔的一次胜利并不能代表什么,不能骄傲自大,需要再接再厉巩固自身不断的进步。

同时,也要让他知道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没有谁会永远的胜利,也没有谁会永远的失败。如果在胜利后,到处炫耀自己的成功,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那么早晚会被他人超越。

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底线,违背道德、损人利己的事情不能做

并且不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背地里搞一些小动作的事情也不能做,既然要赢就要赢的光彩,用实力获得的胜利才是值得赞赏的。

让孩子输得起,放得下,赢要赢的光彩,输要输的坦荡

其次,如果孩子本身毫无争强好胜之心,做事情也是随波逐流的感觉,这时我们父母要锻炼孩子的争胜欲望,一个没有争胜欲望的人,未来绝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玩一些竞技类的游戏,锻炼孩子的争胜欲望,并且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水”,让他尝到获得胜利后的喜悦。

这样孩子就会记住胜利能够带给他快乐,并逐渐的形成争胜的心理,但我们也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够让他一直赢,也要让他适当的失败,并根据他当时的反应,来进一步引导他正确的认识到积极层面的“争强好胜”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