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国伐齐”的真正原因

田氏齐国,作为一个延续了8代君主的国家,在齐威王的时候,国力达到了鼎盛。齐宣王功过参半,前十年延续盛世,后九年国家开始走向了下坡。齐湣王田地在位时期,多是躺在功劳簿上面享乐以及对外无休止的炫耀武力,兼并国家,最终导致了“五国伐齐”事件的发生。

“五国伐齐”使齐国最终丧失独立抗衡秦国的实力, 那么五国伐齐事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它又与齐国灭宋时间有何联系?

1.宋国特殊战略地位导致的必然连锁反应。宋国是战国后期仅次于七雄的第八号国家,又地处中原交通要塞,与多国接壤,土地肥沃,其存亡很大程度上牵涉战国七雄之间的实力消长,齐国一家独吞宋国对其他强国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在一国单挑齐国失败的情况下,各国组成联军削弱齐国是必然的选择;

2.燕国抓住报仇时机积极组织的结果。齐国是燕国最大的敌人,曾几乎灭了燕国,导致其国力大减。如果齐国灭宋后继续做大,燕国必将遭殃。而齐国的灭宋行动恰好侵犯了所有诸侯的利益,燕国正好以此为机会,积极联合各国打击齐国,既报了仇,又削弱宿敌,还以“带头大哥”的身份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一举多得;

3.秦国背后推手的成功鼓动。秦国的参与是各国敢于伐齐的重要原因之一,齐国与秦国一东一西,互为有能力争霸天下的强劲对手,齐强则秦弱,反之亦然。抓住有利时机整治劲敌,减少齐国问鼎天下的可能性一直是秦国想做而做不到的事,遇到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秦国自然要暂时放弃“远交近攻”的策略,加入联军,一来增强联军伐齐的信心。二来让各国不必担心在伐齐之时被秦国背后“放冷箭”,放手大胆地全力攻齐。三来让齐国担了倒行逆施的罪名,成就自己正义之师的美名,取得天下舆论的支持和主导权;

4.当然,如果单纯的说齐国灭宋是“五国伐齐”的原因,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当时已经没有“五爵等级制”的支撑,即使宋国在春秋时期还是“公爵国”,在战国时代“诸王并立”的状况下,也休想以“爵位高低”来号令其他国家。实际上齐国灭宋正是齐湣王昏招迭出的最后表现,正是这种削弱自己国力的表现让齐国差点亡了国。

附加说明:之所以是“五国伐齐”而不是六国伐齐,是因为楚国希望保持北方力量的均势而不参与。齐国灭宋同样触动了楚国的利益,楚国本打算借此参加联军削弱齐国,减少齐国与其争霸的可能性。但是楚国最终看到了更深一层,齐国的败亡将导致天下均势的失衡,秦国在北方将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必将把下一个目标指向有能力与之一争天下的南方霸主楚国,所以说楚国一旦参与伐齐就会加速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唇亡齿寒,楚国选择了退出,虽不能拯救齐国之败,但对自身来说是明智的政治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