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揽权厉害,高宗后悔想废她,她却率先发难

十四入宫的武则天,做太宗才人时就不一般。有一次,她自告奋勇为太宗驯马,因太宗的马是狮子骢,脾性暴躁,当时无人能调教。太宗之所以敢让她尝试,就因她说的一番话:“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做事不按常规出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哪像不谙世事的少女所为?难怪史家也说“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

自武则天在感业寺当了两年尼姑,被高宗李治再召入宫,打败争宠对手成了皇后后,她的“权数与诡变”,更有了可充分发挥的舞台。她不但牢牢控制住了性格懦弱的李治,更是利用李治多病常让她代批奏章的机会,参与国政,将朝廷众臣玩弄于掌股之间,以致她的威势与号称“天皇”的高宗无异,被尊为“天后”,并称“二圣”。

武则天揽权厉害,高宗后悔想废她,她却率先发难

作为一个没有多大背景的女人,短短数年间,就能让那些擅玩阴谋诡计伎俩的权臣们低头,其非凡的政治手腕,的确令人惊叹!

当然,她在攀爬权力高峰过程中,也并非无惊无险。她所遭遇的一次差点让她万劫不复的凶险,就来自于深爱她的李治。

李治“自显庆后”,就“多苦风疾”,尤其逢春秋之时,这种病更是让他痛苦不堪。这期间全赖武则天辅政。对武则天的付出,刚开始他自然是充满感激的,然而当武则天权力渐大,威势日隆,连他也感到难以控制时,却开始后悔了,因而当宰相上官仪一扇动,便一拍即合,竟让上官仪草拟诏书,准备废掉武则天。

武则天揽权厉害,高宗后悔想废她,她却率先发难

在这种万分紧急的生死时刻,武则天的应对,就更突显了她的手段之高明与可畏。倘若她出一点差错,恐怕都将改写她的命运。依据《新唐书》的记载,她的应对,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快,勇,狠。

快,就是她反应快。上官仪前脚刚走,她就马上收到了李治想废掉她的情报。这体现了她当年一回宫就尽散财物收买下人建立“情报网”的高明,若无这迅速反应的情报,她这次肯定是在劫难逃。她的另一高明处,还在于对真正能威胁她地位的“危险对象”有先见之明,在整个后宫,可一言决她生死的就是李治,可想而知,她对这“危险对象”应早有布置,严密监控,否则断不可能反应如此迅速。

勇,是指她敢直面李治,先迅速解决危机根源。自古“伴君如伴虎”,圣意难测,谁不怕皇帝?别说是女人,哪怕是男人,若知皇帝要下诏杀你,你敢去“上诉”让他改主意吗?而武则天不但敢立即“从帝自诉”,还让李治感到“羞缩”了,反“待之如初”;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她非但能让李治回心转意,竟还能激发李治的“同仇敌忾”之情,李治竟怨忿地说:“是皆上官仪教我!”这种貌似孩童般的耍赖和推责任,看起来虽可笑,却也让人细思极恐。

武则天揽权厉害,高宗后悔想废她,她却率先发难

狠,指的是她对想谋害她的上官仪,简直是赶尽杀绝。她不但让许敬宗构陷上官仪的罪名,杀了他,还灭了他的九族。这种残酷的做法,却也正是她进一步巩固权力和地位的高明之处。她是借机“杀一儆百”,让所有政敌胆寒,从此不敢再越雷池一步,不敢再有冒犯她之心。

其实,“快,勇,狠”三个字,几乎可概括她谋取权力、巩固地位的所有手段。擅用“快”字诀,反应迅速,处事果决,应就是她的“权数”之所以“诡变无穷”的原因。而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遇事不避,不逃,勇于面对和解决,这“勇”,无疑是她在权斗中致胜的关键。至于狠,更是被她几乎运用到极致,比如她起用李义府之类的阴险小人谋害政敌,常用酷吏镇压一切反对的声音;动不动就灭人九族,让不安分的权臣不敢对她有丝毫反叛之心等。

像武则天这种做过太宗的女人,又被太宗之子娶为妻,还当过尼姑,多种禁忌的身份集于一身,在男人为尊的世界,若不勇,不狠,哪还有活路?女人嘛,可能也就靠狠一点、毒一点,才能让男人敬畏了。一个女人,全靠自己“打拼”,最终成千古女帝,若没点非凡手段,怎可能成功?其实别说当时的男人了,哪怕现代的男人,对于这位震古烁今的女帝,恐怕也不免有敬畏之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