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满载物资的民国运输船,神秘沉没,当地人因此过了一个好年

1947年春节期间,一艘轮船搁浅在辽宁庄河的黑岛大礁海域。后来黑岛人将此船称之为“美龄号”或“美龄九号”。

因为当时船上满载物资,让当地人过了一个有面粉味道的新年,成为一段口传历史。

但70多年来关于这艘船的来历、身份甚至船名,仍然有诸多谜团,以往的文章中看似确凿的说法,仍有诸多漏洞,难经推敲。

夹杂着民间记忆以及传播中的讹传,让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确实有一艘满载面粉等物资的轮船在黑岛海域沉没,也因此留下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

一艘满载物资的民国运输船,神秘沉没,当地人因此过了一个好年

通过目前的资料来看,基本可以确定所谓的“美龄”号是国民政府接收的一艘美制登陆艇。或许就像这样?

黑岛沉船

在1992年版的《庄河县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47年)2月5日,满载面粉等物品的“美龄号”商船,误航于黑岛近海触礁搁浅。

2月5日,是农历的正月十五。在庄河以及黑岛当地还有说法称,美龄号是正月初二晚上触礁搁浅。

黑岛大礁,距离海岸非常近,只有二三十米,这艘轮船为什么会在这里触礁?

普遍的说法是,当时这艘轮船航行途中夜里迷航,后来看到黑岛海岸灯火星点,以为是港口,驶入贴近误触礁石。

按此说法,正月十五更为可信。因为黑岛半岛附近住户有限,即使是在过年,按照当时的社会条件,没有电灯,点蜡烛或油灯照明也极为有限。

但正月十五晚上,庄河人有正月十五为先人“送灯”、也为自己的属相点蜡烛的习惯,送灯位于野外,属相蜡烛位于家中,由此才能行程所谓的“岛上灯火辉煌”的情景。

反正这艘船是沉在这里了,自然会引起当地人的关注。

一艘满载物资的民国运输船,神秘沉没,当地人因此过了一个好年

黑岛海域。远处的山脉就是黑岛。

“附近百姓群起抢面”

还是上述《庄河县志》记载,时值粮荒,附近百姓群起抢面,国民党县政府派保安队队长王宝绪率队镇压。

我曾听我的二伯讲过,王宝绪到了黑岛后,曾找来很多“大姑娘”陪他。庄河文史研究者孟宪荣调查时曾收到另外一种说法:“庄河地区一些有钱有势大户利用送金钱送妓女等手段贿赂保安队头头。”为的是能从“这里弄些白面度过灾荒”。

二伯跟我说过,当时有一位邻居,这位邻居就曾告诉他,她的妹妹当年就去陪过王宝绪。

解放战争期间,王宝绪跟庄河的共产党武装队伍一直有摩擦。新中国成立后,王宝绪远逃黑龙江,化名王永安,文革期间无意中暴露身份,被遣送回庄河,被公决,当时他已近80岁。这是后话。

回到正题。王宝绪当时负责看守轮船,并组织人力将物资强运出来。一方面由于物资太多,抢运不及,另一方面也许是贿赂起了作用,也有可能是饥民太多。最后,附近的百姓都从这里抢到了白面,同时这一消息迅速传到周边村庄。

我二伯说,当时船上的面粉全部是由袋装的,即使泡到海水里,也只有表面的一层沁水变坏,海水没有渗入面袋内部,所以里面的面都是好的。

还有说法称,当时饥民中胆子小些的,只好寻找打捞落入海中的面粉袋子;而那些胆大的饥民则敢去抢面。这样,当时黑岛镇上的很多人家吃到了“美龄号”上的面粉。

二伯还跟说起一件事,当时这艘船上,还有其他物资。有人捡到了一批相片底版,拿回家中遮窗户用,庄河照相馆的人听说后,前来准备收购,但已经曝光,失去价值。

饥饿年代,面粉是稀缺品。也正是这些面粉,让“美龄号”成为黑岛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记忆符号。

这是一艘什么船?

2012年3月4日,大连当地报纸《半岛晨报》报道称,“美龄号“这艘船出自有着“中国第一厂”之称的江南造船厂,工艺技术全部来自美国,是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最先进的运输船只。这艘船大约于1942年下水。

这篇报道的背景是,前一年刚刚结束了“三普”工作,大连考古专家们对此经过经过充分的走访与论证。

从报道来看语气来看,对于这沉船介绍似乎是源自考古专家的说法。

1942年,上海还在日本的控制之下。当时日本海军委托日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负责经营,改名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此时的江南造船厂显然不能制造出“工艺技术全部来自美国”的运输舰。

但这句话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二战结束后,在1946年至1948年间,国民党曾接收大批美国的登陆艇,这些登陆艇在中国确实算是最先进的运输船只。但这些登陆艇的去向十分复杂,一部分在国民党海军服役,大部分去向轮船公司招商局等船运公司,虽然作为商船之用,但国民党海军仍可随时征用。此外还有个别舰艇分拨到救济总署、江南造船厂、民航空运队等机构。

另外,抗战期间,中国海军舰船海运商船损失殆尽,大量船上人员上陆流失。战后,由于美援以及接受大量原日伪舰船,急需大量的驾船人才。

船队的迅速扩张,这一时期不断有轮船搁浅的消息见诸报端。

从相关信息来看,这艘沉船是一艘美制登陆艇的可能性非常大。

哪里的面粉?

抗战后,一度有大量救济物资通过登陆艇北运。

从当时的《申报》报道看:1946年2月6日,联合国善后救济物资,由青岛港口以登陆艇两艘,载运物资约二百余吨赴烟台,运载物资中,包括面粉六一四五包,各种牛乳四九八二箱等等。2月18日,怡和洋行永生轮,由沪运津卖粉四万六千包,旧衣旧鞋四千余件;同日,太古公司北海轮,开往秦皇岛,装麦粉四万六千包,又旧衣五千一百件,均系救济品。

当时运往东北的物资,基本是通过葫芦岛港上岸。

黑岛当地有说法称,“美龄号”本来是要运往天津(或其他某地),因迷失航向才到的黑岛,但这一说法难以服众。

黑岛的位置比较特殊,基本位于丹东和大连海岸连线的中间位置。

不过《申报》1946年11月17日的一则报道,或可作为参考。

报道称,当时国共在东北已经开始角逐,安东省(今丹东)“元气凋丧,民众多皆风餐露宿,灾情严重,杜司令长官于安东收复后,曾亲往视察,并电请国府急赈,顷奉到主席复电,已令行政院拨流通券五千万元,办理急赈”。

当时是否有可能派船,向丹东运送赈灾物资呢,要去丹东港必经黑岛海域,或许是这艘本来要去丹东救灾的船,结果在误入黑岛海域触礁沉没?

一艘满载物资的民国运输船,神秘沉没,当地人因此过了一个好年

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青年军207师调赴东北,乘坐的就是美制登陆艇。登陆艇上标有舷号。

为何叫“美龄号”

对于这都沉船,当地人多以“美龄号”或“美龄九号”来称呼。

上个世纪90年代,庄河文化老人张天贵还曾建议把“美龄号”触礁搁浅的大礁命名为“美龄礁”,以此拉动黑岛旅游。

对于这艘沉船为何叫以“美龄”命名,有不同的说法。

黑岛镇政府官网上有一篇2014年的文章,《黑岛镇有座“美龄礁”》,文中称:(轮船)左大甲上的长方形蓝地白字牌上印着“美龄号”。

还有说法称,船上面粉“每个小袋中装有宋美龄一张全身照片和慰问信”。

还有说法称,这艘船是宋美龄派出慰问国民党军队的。

检索当时的资料来看,也有两条相关信息值得关注。

一是,当时确实有一艘名为“美龄号”的美制登陆艇。

1946年9月12日,《革命日报》上有一篇文章“乘美龄号艇到南京”。文中介绍,乘坐的“美龄号”是一艘登陆艇。但这艘“美龄号”艇的下落,现在无法却查。

一艘满载物资的民国运输船,神秘沉没,当地人因此过了一个好年

1946年9月12日,《革命日报》上出现的关于“美龄号”艇的一篇文章。

除了“美龄号”,当时还有一艘登陆艇被命名为“庆龄号”,但未见“美龄X号”或者“庆龄X号”的记载。

二是,1946年初,宋美龄曾到东北慰劳苏军,并带去大批糖果等物资。轮船在黑岛触礁后,村民们是否联想到宋美龄劳军往事,认为这些面粉也是劳军用的,因而称之为“宋美龄送的”,并将这艘船称之为“美龄号”呢?

一艘满载物资的民国运输船,神秘沉没,当地人因此过了一个好年

当时报纸上出现的“庆龄”号登陆艇。

为何不见记载?

尽管当时关于运船搁浅的消息很多,但目前没看到1947年初,有商船或军舰沉没在黑岛这一海域的记载。

不过也有一条消息,可以参考。

1947年1月8日,中央社曾发布了一条消息,全文如下:

国防部军事发言人本日答覆本社记者询问时称,关于大连附近军事动态外间颇多揣测之词,而新闻界又多以讹传讹,上海文汇报转载合众社北平五日电谓国军在东北发动第一次登陆战,攻克大连东北六十哩之大长山岛及海洋岛等语,查大连北面国军在普兰店以北并未前进,东面国军在庄河以西地区亦未与共军发生接触。至于沿海一带仅有少数海防舰艇巡逻维持治安,并无在大长山岛及海洋岛登陆之事,望各界勿为流言所惑。

这里面非常关键的提到了“庄河以西地区”以及“海洋岛”等地名,那这艘黑岛沉船是否会是国民党向该区域运送物资时沉没的呢,因为国民政府碍于“破坏和平”指责,对该起沉船事件选择瞒报呢?

烟消云散

根据一般考古规则,在未能确认沉船身份时,可以用地名命名,比如致远舰在考古调查时被称为“丹东一号”,经远舰在调查阶段被称为“庄河沉舰”,这这艘在黑岛触礁的轮船,在没有切实的证据前或可称之为“黑岛沉船”。

有说法成,这艘船在沉没后,国民党政府、苏联军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都想将其打捞重新利用,由此也可佐证这艘船是美制登陆艇的可能性,但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未果。

大约在1971年的时候,当时山东威海泊于公社曾有30多人来到黑岛,将这艘沉船拆解,钢铁卖给庄河当地政府。

泊于公社位于威海的沿海地区,现在是威海的东部新域。考虑到一九七〇年代的时代背景,这次拆船肯定是集体活动,而不是盗捞。

在这次拆解之后,这艘“黑岛沉船”的船体从此烟消云散,只留下一船面粉的记忆,成为黑岛的一段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