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與賈島詩文共芬芳(二)

北嶽故鄉

定瓷與賈島詩文共芬芳(二)

毋恤臺

賈島少年求學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柏巖寺度過的,柏巖寺位於古恆河中游,在北嶽的映照下。順著古恆河就可直上恆山,恆山山水成一系列同向山脈組合即有小品雋永,也有大塊朵頤文章。

恆山的小品山水不飾浮華,樸素可賞。柏巖寺周圍的彌勒佛山,蓮花山禪意深厚,自不必說,其他的小品地形雋永雅緻者很多,下游古恆河口的漱玉泉漾漾奔流,千年不斷;靈山河流域的石磨山冬季流冰似磨漿懸掛,應對火灶之山生活風味頓現;鳳凰山回首望明月(山)之光閒逸,馬腦崖立耳聽神龜(嶺)攀壽參悟;更有豬山、雞山隱藏在莽蒼之中,山水綠樹唐朝風光,陶鈞美器賈島夢鄉。

定瓷與賈島詩文共芬芳(二)

石磨山

恆山之大塊文章玄神共現。自井陘口至飛孤口,立地大原,原嶽互照,共五嶽本源;山脈東西橫出六列象徵六爻證名,恆嶽南北各有神泉(淶源拒馬泉、定窯漱玉泉)似太極履地,洽上古神思;嶽頂有洞有泉,嶽背唐(大)河倒馬(關),岳陽恆河耀波,北方屬水生財,合五行布雨潤澤華夏;嶽稱紫府,霞氣蘭臺,上可摘星攜仙,如梯之狀其色著墨,同黑正色共繪山水。山以恆被,無品味何以感上古炎黃!

定瓷與賈島詩文共芬芳(二)

古嶽流雲

柏巖寺溯河而上,入目玉皇閣者,玉帝可下,驚詫之情感山間鬱暗,不見朗日;前行攀嶽有萬古松風浩蕩,荊棘羊腸不清,高處七十二洞列缺時顯,高巖崩塌有‘智力’涅槃感天(慧炬碑載,智力涅槃後高崖崩塌缺口尚存),深壑滴泉墜落者魂魄皆飛,不敢言語;忽而陽光明媚,聞呢儂鳥語,上又蒼鷹盤旋,一路奇石白底黑脈;毋恤臺(北嶽臺頂)上,燕、代俱現,橫巒層疊奔湧外中山(定州)盡目,唐河如鏈山遮水復隱約共處;時有澆花之雨落下,瑞霧蒸騰處,雲氣、白石立崖如仙皆來,似有于吉、葛洪(曲陽成仙)之輩。嶽者橫地所聚,無警神何以迷五帝之目!

定瓷與賈島詩文共芬芳(二)

古北嶽森林公園

玄嶽說遙,洽到若離若即之美,定窯之地形神兼備;雄山橫列,山水相間,此間青虛高聳如梯,絕鴻者恆山也。唐朝有望嶽之亭,當層嶂水墨皴染,可完整飄逸盡觀。

定瓷與賈島詩文共芬芳(二)

岳廟雪景

賈島出行前,瓷窯的管理隸屬定州管轄,部門直接設置在漱玉泉邊龍泉鎮,下設將人、副將、兵曹、倉曹、虞候等職(見慧炬寺碑)。賈島由於寺廟緣故,和這些人員都有認識,並和他們都有交往,和某些人員關係還很深厚,詩記中的彭兵曹就是這樣的一員。賈島和彭兵曹同遊曲陽縣城北嶽廟,拜謁玄宗皇帝《大唐北嶽恆山封安天王之銘》碑,體味皇家對北嶽‘傍匿千嶺,下括眾壑’、‘鍾靈毓秀,融結茲山,歸藏之會’,感聖皇之功,向長安之途,所以賈島寫下古風《北嶽廟》:

天地有五嶽,恆嶽居其北。

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時起霖雨,一灑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定瓷與賈島詩文共芬芳(二)

玄宗安天王碑

對於怎麼解讀《北嶽廟》一詩,恆道君做以描寫記錄,是為背景擴展;有了這個背景後,賈島說的嶽、北、層戀、黑、雨、神就有了註腳,也是賈島目之所及。以後賈島走向天下,定窯、北嶽就是其夢中的故國,並深深地祈禱北嶽之神(顓頊)保佑故國。

嘆惜!賈島之後故國瓷被天下,樹盡山兀,靈氣盡失;嶽移故國,神仙失色,唯廟尚存!

定瓷與賈島詩文共芬芳(二)

北嶽一角雪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