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專題:瑞典式抗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大家都知道,前些日子瑞典改變了新冠病毒潛在感染者的檢測途徑,對於輕症患者不再進行檢測。但這並不意味著停止檢測了。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瑞典當前的檢測策略是什麼,和其它國家比起來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首先要說的是瑞典是沒有按照WHO的建議來做的,根據WHO的建議,所有可能的感染者都應該接受檢測,如果結果是陽性的話,那麼需要將這些人隔離,並且找到這些人近期的密切接觸者,並一一對其進行檢測。但是瑞典人認為這樣的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國家,這種方法更適用於處於疫情初期的國家。(參考:來稿選登:WHO指出的抗疫要點瑞典做到了幾條?)


疫情專題:瑞典式抗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而歐洲疾病防控中心的建議則是,歐盟成員國應當依據所在國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檢測策略,即使是在同一國家的不同區域,檢測策略也可以不一樣。根據自己的檢測能力或疫情等級,來決定是否僅按優先組來檢測疑似病例中的某一部分。按照他們的建議,待檢人群的優先級依次是:致命呼吸系統感染的住院病人、嚴重呼吸系統感染的住院或長期監護病人、嚴重呼吸系統感染或者是流感症狀的門診病人、具有長期慢性病尤其是肺部疾病、癌症、心腦血管病、肝腎疾病、糖尿病或免疫系統不全的老年人。


那麼瑞典目前的檢測策略是什麼呢?一開始瑞典也是按照世衛組織的方法來做的,當時所有從海外高危地區回來,初具症狀的患者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都會進行新冠病毒檢測。但是該策略在瑞典已經顯示出了社區傳播(即出現了與海外疫情區完全沒有關係的病例)的跡象的時候便中止了。取而代之是的僅檢測最脆弱的人群。


瑞典衛生機構表示原來的試圖找到所有感染病例的方法已經不是最有效的了,而這意味著出現了感冒症狀的人應該自我隔離在家裡,以便不去感染其它人,但是他們可能並不會被進行新冠肺炎檢測。

而這也意味著試圖找出病毒的傳播路徑已經失敗了,無法確知所有病例的傳播軌跡。因此,為了集中使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公共衛生局轉變其策略,以便為最危險的病例提供救治。

公共衛生局的Karin Tegmark Wisel表示:“我們已經錯過了測出所有病例的時機,現在我們已經有了社區傳播。我們必須更進一步。我們要求所有出現症狀的人自我隔離。我們沒有時間去等待檢測結果。”

而全球暴增的檢測需求也迫使歐洲疾控中心要求成員國節省資源。

那麼目前在瑞典哪部分人群能夠接受到新冠病毒檢測呢?根據公共衛生局的建議,處於高風險人群,並且表現出了新冠病毒感染症狀,或者是出現了未知的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非高危人群將接受新冠肺炎的檢測。而該局同時建議在醫療系統或老年人護理機構工作的人群如果生病或發燒,或顯示出呼吸系統疾病症狀的話也需要進行檢測。

儘管這是瑞典公共衛生局的指導性建議,各地的醫生依然可以依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檢測,這也意味著如果該地疫情並不緊急的話,可能輕症和潛在病例依然會得到檢測。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瑞典的檢測策略與世界上的其它國家相比水平如何吧。


目前從檢測數量上來講,韓國每天大約檢測15000人,截至3月20日,韓國檢測了316664人,總檢測數量僅次於中國,同期澳大利亞檢測了113615例,加拿大檢測了113121例,挪威檢測了43735例。而截至3月17日,瑞典僅僅檢測了大約14000例,同期意大利檢測了148657例,英國檢測了50442例,美國檢測了41552例。


因此從總量來看,瑞典的檢測數量較低,但是人均來看,瑞典的檢測數量則很高了。截至3月17日,瑞典每百萬人檢測數量約為1412.8人,比意大利(2514人)低,但高於丹麥(1314.5人)、英國(749.1人)和美國(125.4人)。


而不僅是瑞典,同樣作為歐盟成員國的其它國家也有放棄了對所有潛在病例進行檢測的情況。


比如說法國目前的策略是優先檢測醫務人員、重症患者、高危人群、和處於護照中心的有症狀人群。目前法國每天僅能維持在2500次檢測。


而同為歐洲大國的德國,出現症狀的人們需要詢問自己的醫生或者是醫務熱線來確定他們是否會被檢測,而德國同樣是優先檢測最有可能感染了的人群,比如說剛從疫區回來的或者是接觸過確診病例的人。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瑞典的策略雖然讓人略有些失望,但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

這時候我們不禁又要搬出《是,大臣》中外交部經典的四階戰術了:

第一階段,我們宣稱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第二階段,說也許有事發生,但是我們不該採取行動;第三階段,說也許應該行動,但我們什麼都做不了;第四階段,說也許當初能做點什麼,但現在已經太遲了。


疫情專題:瑞典式抗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