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秦始皇的信,呂不韋為什麼會選擇自盡了?

接到秦始皇的信,呂不韋為什麼會選擇自盡了?

歷史上的呂不韋是一介商人,最後卻因秦王的一封書信自盡了,對他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有的人說表面看似自殺,實際上是逼殺,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呂不韋生於公元前292年,是衛國濮陽人,祖籍今河南安陽。呂不韋一生的傳奇,乃是從他遇見嬴異人開始。嬴異人,又名子楚,他便是後來的秦莊襄王,也就是秦王嬴政名義上的父親。呂不韋遇見他時,他僅僅是秦國放在趙國的質子(人質)。

接到秦始皇的信,呂不韋為什麼會選擇自盡了?

《呂不韋列傳》中記載,秦王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封敕令發生在嫪毐事件之後一年,呂不韋被秦王嬴政罷免了相國的職位,貶到河南的食邑之時。從這封信的內容可以看出,嬴政除了責怪呂不韋外,並沒有要他性命的意思,只是明確下令要把他和親屬流放蜀地。

接到秦始皇的信,呂不韋為什麼會選擇自盡了?

1. 呂不韋和嫪毐

按呂不韋本來的想法,送個人到太后身邊,應該有控制或者利用太后的意思,但不想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嫪毐得到太后寵幸之後,很快就建立起了不下於呂不韋的權勢。這樣,秦國就有了呂不韋和嫪毐兩個勢力不相上下的敵對集團。這件事也就成了秦王消滅呂不韋勢力的導火索。

2. 秦國舊貴族勢力

相比於東方六國,整個戰國時期秦國給人的感覺,似乎一直是一個革新的,開放的國家。呂不韋依靠王權獲得了在秦國一言九鼎的地位,但顯而易見的是,秦國的舊貴族並不會那麼心甘情願地就把權力交給一個"外國人"。在呂不韋勢力強大的時候,這些人可能無法撼動呂不韋的地位,但當他面對挑戰的時候,這些舊貴族在背後捅個刀子,那是非常在行的。所以當後來呂不韋倒臺的時候,秦國貴族紛紛出來踩上一腳,那真是一點也不奇怪。

3. 呂不韋和秦王

導致呂不韋滅亡的最強大的力量還是秦王嬴政。不管嬴政是不是呂不韋的親兒子,在嬴政成長的過程中,呂不韋都是有重大貢獻的。面對逐漸長大成人的秦王,精明一世的呂不韋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這其實也是現在很多父母都會犯的錯誤,他似乎沉溺在"父親"這個角色裡,沒有意識到秦王已經長大了。對皇室來說,皇帝就是皇帝,即便是皇帝的親父親,除了血緣之外還得加一層臣子的身份呢!況且是呂不韋這種,不知道有沒有血緣的"仲父"。嫪毐和太后的事被捅出來,呂不韋自然也是脫不了關係。

接到秦始皇的信,呂不韋為什麼會選擇自盡了?

呂不韋傳奇的一生,最後落得這樣的結局,不免讓人感嘆,總結來說,他可能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看的太重了,俗話說半君如半虎,還是低調點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