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可能跑不贏通貨膨脹,甚至還有可能會虧損,那麼為什麼還要理財呢?

財道


很多人知道我們的銀行理財產品現在是不保本不保息,有可能虧損,平均收益率目前也就在4.3%左右,距離大家心目中的通脹速度要遠的多。但是,2018年底我們的銀行非保本理財資金還是達到了22萬億元,約佔全部理財產品的70%。


其實理由很多,也很簡單。人們投資理財是習慣性的,儲蓄是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風險,比如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等,能賺一點是一點,至少能夠延緩了儲蓄的貶值。

中國人習慣性理財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是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手裡有糧,心中不慌。雖然經濟越來越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是很多人們還是抱著習慣性理財的觀念,把手中能夠攢下的錢積蓄起來。

比如2018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而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只有19853元,錢都去了哪裡?當然是攢起來了,平均每人都能積攢8500元左右,一個三口之家至少會積攢2.5萬元。


尤其是老人們,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有錢都要攢起來,但是給其兒孫非常大,尤其是過年壓歲錢,100元現在已經不夠看了,動輒上千元的壓歲錢。

還有的老人的樸素觀念,這算是留給兒孫的遺產,好讓他們有個念想。

積極應對未來的風險

雖然我們國家早已經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但是相應的統籌水平並不高。目前只有1.1億老人能夠享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均養老金水平在2000~3000元之間。大約1.6億老人只能夠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每月只有100~150元之間的養老金。

為什麼不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呢?一方面過去的制度並不完善,另一方面參加職工養老保險負擔還是比較重的。每年至少需要繳納七八千元的養老保險費用。醫療保險也需要三四千元。很多人並沒有認識清楚保險的重要性,覺得這些錢還是在自己手裡自己應對風險好。萬一沒出現意外情況呢?呵呵。


隨著時代的發展,房價越來越高,教育費用也越來越多,人們為了給孩子買房、上大學,基本上每年的收入肯定是負擔不起的,必須要攢錢。尤其是我們國家的觀念,給孩子上學買房,並不是孩子自力更生,而是父母的責任。因此,也加重了父母的負擔,提高了人們的儲蓄觀念。

真正為自己養老打算的其實並不多,我們還是停留在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中的。

有效延緩儲蓄的貶值

不管怎樣,我們目前理財的收益還是不錯的,平均收益率大約在4.3%左右。像5年期的儲蓄國債僅僅是4.27%的收益率,銀行100萬元的大額存單最高也就4.26%的收益率。如果沒有這些收益,我們的財富豈不貶值的更厲害?

我們財富相對貶值,主要還是跟社會平均工資的對比產生的。大家收入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增長,但實際上真正的物價增長水平並不大。

近年來我們的CPI增長速度也就2%左右,而工資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8%~15%之間。工資增長反而會導致很多社會服務性行業的價格提高,最簡單的如搬運、理髮、餐飲等等。因此,就產生了人們心目中的通貨極速貶值的情況。實際上一些電子產品或者工業產品價格變化並不大,比如說一直被大家吐槽的汽油。雖然隨著國際市場油價的起起落落,最近10年也沒有增長一倍。

其實很多理財產品風險性越高,收益可能性會越高。如一些股指基金類產品,2019年上半年的收益能達到20%,當然最近根據行情,又開始跌落下來。

所以,人不理財、財不理你。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總量的越來越大,發展速度會逐漸變緩,人們理財的重要性就越來越凸顯了。這將成為人們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途徑之一。


暖心人社


因為事情有兩面性,理財可能會虧損,也可能會贏利。就跟人的性格一樣。有外向性格,有內向性格。有的人喜歡冒險,有的人不喜歡冒險。所以理財也一樣。因為它還是有充滿對贏利的,對美好生活的向住。大家都知道,錢放銀行是貶值的。

例如我在2008年在長沙,吃個早餐3-4元,房價3000-4000.中飯7元,晚飯:9元。西瓜:1元一斤,現在2019年:吃個早餐6-8元。房價8000-11000元,中午:15元,晚上:17元。2008年的5萬元,到現在己經買不到以前的那麼多東西了。

假如你放銀行,銀行利率是:2%。現在假如有6萬多。實際上當年的5萬,到現在起碼要達到10萬元。才達到沒有貶值。而股票它的年均收益是可以達的到。因而在中國才會有上億的開戶賬戶。全世界估計有幾億人。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科學,理性的理財可以讓你越來越富財。

我是從2015年開始學理財,感覺理財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一直在學習的路上,現在的可轉債

還有指數基金就是很簡單,好學的理財產品,大家簡單學習一下,長期投資,就會有不錯的收益。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長明1989


可能跑不贏不等於一定跑不贏,這是一。有可能虧損不一定虧損,這是二。

理財的結果因人而異,會的人一定贏,而且跑贏通貨膨脹、甚至大大跑贏通貨膨脹。比如說我本人,自己做期貨交易,每一年的盈利是500%以上,當然我知道很多人以為我是吹牛,或者直接認為我是神經病,因為在他們的概念裡這是不可能的事。

這些都無所謂,因為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我是受到了邀請,所以就自己的認知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一個回答。

當然,我還需要補充幾句,對於絕大多數沒有經過理財投資專業訓練的大眾而言,理財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己不會理財,那麼是否可以讓那些所謂的理財專家幫你理?我的忠告是千萬謹慎!

因為這個社會很少有真正的理財專家,大多是騙人的,信不信由你。

在理財這件事上,對於絕大多數的大眾來說,不該是關心跑得贏跑不贏通貨膨脹的問題,而是應該更加關心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那點血汗錢不要被輕易地騙走了。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寧可存銀行,利息少一些,跑不贏通貨膨脹,總比被騙好。

誰叫你們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呢?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希望我的答覆對很多人有些幫助!


尋我規則交易法最新版


你好,作為一名財經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升,現在很多物價節節攀升,但是我們的工資上升的很緩慢,跟不上發展的節奏,隨著時間的過去,各種客觀因素,到了今年,各類水果的價格都瘋狂網上漲了,很多人都說吃不起水果了,這就是物價上漲的可怕,你的收入抵不過物價往上漲的速度,哪天你可能就青菜都吃不起,只能艱難的生活。

在當前社會,你如何能讓自己的財富增值,跑贏物價上漲,投資理財是很多人的選擇,投資理財的產品有很多,比如定期存款,國債, P2P,基金,銀行的理財產品,股票,期貨,貴金屬等等。其中這裡有保本保息的,也有一定風險的,比如國債,定期存款,大型公司推出的P2P產品,這些收益雖然很低微,但是也和通貨膨脹不相上下。但是想讓財富增值肯定不可以單單從這方面去做的,還要分一部分資金去做有高收益機會的產品,這樣才可以讓自己的財富穩步增長。

這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大戶s913448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可能跑不贏通貨膨脹,但是能夠產生收益,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好一點,你要是不理財,那麼你就沒有額外的收益,那麼你的生活可能就會稍微差一點。因此,作為普通人,還是要堅持理財的。下面來分析一下。

理財可以產生收益

通過理財可以產生收益,可以讓你的生活更美好。現在理財方法有很多,比如最安全的理財方法就是購買國債,最近三年期的國債收益率達到了4%,五年期的國債年利率達到了4.27%。

也可以存銀行大額存單,現在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20萬起購的年利率一般為3.85%,有些中小銀行甚至可以達到了4.2625%的年利率。大額存單也非常安全,受到了國家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只要是50萬以下就可以獲得全額賠付。

也可以購買大型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風險稍微高一點,一般一年期左右的理財產品年利率可以達到4.3%。一般大型銀行的理財產品安全性也是不錯的。

如果你有20萬塊錢,如果是買3年期國債,年利率為4%。每年平均收益可以有8000元。

如果是購買中小銀行的大額存單,年利率為4.2625%,平均年收益為8525元。

如果是購買大型銀行的一年期左右的理財產品,年利率4.3%,那麼年收益為8600元。

如果你拿著20萬元,放在家裡面,那麼無疑一分錢的收益都不會有。如果拿來理財可以產生8000多元的收益,這筆錢是通過理財賺來的,無疑可以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理財收益是否能夠超過通脹呢?

我國今年四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為2.5%,這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漲幅就是通貨膨脹率了。因此,只要是理財收益率高於這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漲幅,那麼就可以認為理財收益跑贏了通過膨脹。

從上面幾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來看,三年期國債年利率為4%,中小銀行20萬起購的3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為4.2625%,大型銀行一年期理財產品年利率為4.3%。這樣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已經高於CPI了,也就是跑贏了通貨膨脹。


綜上所述,通過理財你可以獲得一定額外的收益,因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美好。而且上述安全的理財年化收益率也已經達到了4%以上,已經比2.5%的居民消費物價漲幅高了,這就已經跑贏了通貨膨脹了。


睿思天下


首先,理財本來就是一種剛需,因為沒有人會看著自己的錢躺在銀行,至少存款更加跑不贏通脹率。其實這就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你是選擇安靜的死去還是掙扎一下,如果你掙扎了一下;或許你就是活下來那個。

而第二點我要說的就是,每個人都有一種僥倖心理,“活下來的那個人肯定是我”這種心態其實非常的常見,就像是股市裡人人都認為自己能夠跑贏市場指數,但是真正戰勝市場指數的人永遠就只有那麼幾個人,更多的人卻因為忽視風險而面臨虧損。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的那個人。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和你說他在股市裡賺了一萬,你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這些錢的多少,而不是他賺一萬塊錢所承受的風險,然後你的心裡就會快速權衡,順嘴問上一句,"你投了多少?”這樣的問題,其實心裡已經在飛速的盤算自己能拿多少錢出來,未來又能賺到多少錢之類的問題。因為風險本身如果把它數據化不僅麻煩而且存在一定的誤差,但是如果按照理論來說;收益是對你所承受風險的一種補償,簡單的說你承受的風險越大你獲得的收益就越大。也就是很常見的一夜暴富或者傾家蕩產。

其實以上說的這些讓我想到的是之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行為經濟學,按照行為經濟學的核心理論——人並不是完全理性的,從這一點來講,其實理財從某些角度來講可能是非理性的行為。


用戶496623095914983


大師伯頓馬爾基爾說“只是為保本,你的投資必須產出相等於通貨膨脹的收益率。”

這兩者本身不存在矛盾,更不存在衝突。通貨膨脹是在經濟社會中本身存在的客觀現象,你是否關心或者在意,他都存在著而且讓你的現在的錢慢慢的進行貶值,而家庭理財是為了家庭幸福,長遠穩定而針對現在和未來的收入進行分配,並進行保值和增值的錢生錢的活動。我們可以將他們看成兩個維度的事務,但是為了你的未來有更多的財富,為了你生活的更好,你就需要進行理財。


理財的收益有可能跑贏通貨膨脹,也有可能在某個階段跑不贏通貨膨脹,但是隻要你善於理財,未來你總歸是跑得贏那些不理財的家庭的。這就是根本區別。

什麼叫“通貨膨脹”?通俗來說叫“錢不值錢”。記得我們小的時候,一碗麵條2元錢,手工面,有肉有菜,味道還不錯。現在呢,同樣招牌的一碗麵條,最少10元錢,肉少,菜少,味道還勉強。你肯定也要這種印象。就是你現在用2元錢吃不起飯了。那麼,這就是通貨膨脹了,可能在這30年來,我們已經貶值了5倍了,

什麼叫“理財”?通俗來說“讓你現在的錢到未來變得更多”。我們在年輕時只有工資收入,但是如果學會理財,進行資產配置,可能未來就會除了工資收入外,還有投資收入、利息收入、房產租金收入、股票分紅收入等等,這就是理財帶來的變化。

所以在理財和通貨膨脹中我們要認識幾個理念,這樣你在未來的道路上就不會迷失了:

  1. 首先理財是抵抗通脹膨脹的最佳方式,沒有第二種更好的辦法了。如果你想防止現有資產在未來無形中縮水,那只有理財。一方面通貨膨脹不已你的意志為轉移,該膨脹就膨脹,該貶值就貶值,你不想辦法增加收入,讓你的錢更值錢,還有其他更好辦法嗎?

  2. 通貨膨脹也會讓很多資產升值!除了錢不會自己升值,但是某些資產會隨著通貨膨脹升值,例如人口流入地區的房子、房屋租金、股票、藝術品等等,所以手裡有錢不如手裡有資產,更能抵抗通貨膨脹。

  3. 理財是利用時間價值的威力,也就是複利,讓你積少成多,大多數是在保值的基礎上緩慢增值,指望著靠理財發財甚至一夜暴富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取的,理財更應該是一種理性的長期的資產規劃。

  4. 理財是需要科學規劃的,要在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這三者平衡,進行投資組合的管理,所以有可能一個產品在某個階段賠了,但是另外一個產品多賺了,平衡增長,這樣就不會有大起大落。

  5. 理財產品的選擇非常重要,有的選擇可以讓你財富自由。舉個例子:從1991年萬科A正式登陸深交所算起,自然人股東劉元生便買入萬科並堅決持有。儘管這22年A股市場數度起落,但劉元生始終不為所動。到2013年,劉元生的股票市值已超過12億元,相比於劉元生自己最初投入於萬科A的400萬元而言,已增值300倍以上。當年國家開設證券交易市場,鼓勵大家投資股票,這就是時代趨勢,劉先生看到了,也挑選了正確的股票,造就了現在的傳奇。那麼看錯時代趨勢呢?不擔沒有保值,還有可能損失原值,舉個大家容易被迷惑的例子,每個人都認為黃金是保值增值的,是終極貨幣的象徵物。但是其實自從1971年尼克松總統宣佈廢除金本位之時,黃金就僅是一種貴金屬而已,價格都是由供求關係決定。假如60年前,有人買入黃金並留到現在,估算一下。當時國際金價為每盎司35美元,現今的金價超過1500美元,上漲幅度為43倍。用人民幣計算,當時一盎司花人民幣147元,現賣出得9750元人民幣,上漲為66倍。不過,當年10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000元,相差300倍。可見藏金60年,貶值接近80%!


巴菲特說過“財富市場就像上帝,只會幫助那些能夠自我幫助的人。” 每個人都希望一生幸福,生活無憂,但是僅憑著工資和社會福利,大部分人未來會老有所養,基本的晚年生活質量還是能保障的。如果你還不滿足,希望能在晚年生活富足,不受到財務窘迫的困擾,還想給後代或者社會留下一筆遺產,那麼我們只能在年輕之時就積極的去做理財規劃,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的理財之路來,並且堅定的去執行下去!

所以,千萬不要去將兩者對立,我們無法干涉通貨膨脹,那就專心做理財把。心無旁騖,自然美夢成真!


勻楓財技大兜底


朋友們好!首先想更正一點,“投資理財不一定能跑贏通脹”…而不是:跑不贏通脹!在日常生活中,投資理財主要是以穩健為主,追求安全性和收益的平衡,獲取平均的預期收益,因此低風險理財,的確不容易跑贏通脹!但是,投資理財,對我們,依然有,積極和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首先來看,目前的消費品通脹,與理財的平均預期收益:

如上圖,可以看出


,4月份居民的消費價格同比(既和上一年,同日期,相比較),上漲2.5%!農村略高2.6%!食品價格上漲較多達到6.1%…
上圖可以看出,即使中短期的理財,年化預期收益也在4%左右!

小結:以上圖表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投資理財,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而且非常緊迫!不僅增加財產性收入,甚至有可能保值增值!

二,來看投資理財的重要意義:

1,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提示我們,通過投資理財,源源不斷的積累財富,是我們實現個人夢想,使家庭生活更幸福的必經之路!

2,人生在世,如大海行舟!投資理財就是救生圈,關鍵時刻顯身手!

3,為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個人獲取財產性收入回報,遺惠後人,各方多贏的好事情!

綜上所述:投資理財是與時俱進!不僅是個人實現夢想的物質基礎加速器,也是家庭幸福的穩定器,更是會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快速發展,各方多贏!由此可見,投資理財,對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甚至整個國家,非常重要和緊迫!


理財迦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希望能幫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回答。

在這個階段,理財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在過去,由於經濟水平較低,缺乏財務管理的盈餘資金,人們沒有財務管理的概念。就像幾十年前的駕照一樣,普通人毫無用處。現在看來,這也是一種必要的生存技能。

由於財務管理是一項必要的生存技能,學習財務管理技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簡單的每月收入的合理分配,到複雜的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市場和政策的判斷都是財務技能。即使你可能會遇到一些失敗和挫折,也有必要學習財務管理。不掌握這一技能,就不能合理分配收入,就不能實現一次性的保值增值。在當今低收入、高成本的環境下,經濟形勢將變得越來越糟。現在,有了一些財務管理的知識,通過財務管理戰勝通貨膨脹就更容易了。

謝謝大家閱覽 ,希望大家喜歡,歡迎一起討論!



財經陳講師


你好,你提的這個問題看似無厘頭,其實很有意思。我認真地答一下,希望能滿你的意!

正如你所說,通貨膨脹和虧損都是理財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真實問題。事實上,這幾年中國的通貨膨脹指數都在3個百分點左右徘徊,也就是說,我們理財最基本也要有3個百分點左右的收益率才能保本!

別小看這3個百分點的收益,中國股票市場歷來都遵循著“一賺二平七虧損”的規律。也就是說,炒股的10個人中,只有一個是賺了的,兩個打拼多年不虧不賺,事實上他也消耗了時間成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時間成本也是一個極大的損失。有七個是虧損的。所以我們靠炒股理財,虧損是大概率的事!

可是我仍然不建議你放棄理財。為什麼呢?

首先理財的範疇是很寬泛的,不是除了炒股就沒有其他的理財方式了。試想,一隻股票的確容易虧損,但是一個行業你就很難說它容易虧損了。我們說的虧損的概念是指沒有回本的可能,比如說一隻股票跌下去了就不再漲起來了,那麼你買了它就意味著永遠也別想回本了。但是一個行業要一蹶不振卻是很難的。所以基於這種思想,我們就可以買代表這一個行業的指數基金!我們字數有限,內容只能點到即止,有興趣你可以關注我的號。

其次,我們就算是炒股,能不能把該買股票的錢拿出一半來買債券?這樣,當股市跌的時候債券就可以為我們對沖一部分損失,最終來看,我們可能不一定會虧,只不過是賺得少了一點!

當然最後我還要說,除了技術層面來解決我們通貨膨脹和防止虧損的辦法以外。我還覺得理財體現了人生的一種態度——人生有多少事情是百分之百確定的呢?沒有,就算是最謹慎的人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選擇專業的風險,選擇工作的風險,選擇伴侶的風險等等,不一而足。而如果一個人希求發展那麼他面臨的風險就更多了。他去考證,去經商,去投資,未來總是不確定的。“努力不一定成功,而成功必須去努力”。

這是我們人無法解決的困境,但同時也因此讓人變得更加高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