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步槍大量裝備,衝鋒槍和機關槍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

paocai


衝鋒槍和機槍當然有存在的意義啊

先衝鋒槍。雖然短突越來越搶衝鋒槍飯碗,執法部門手裡短突擊步槍裝備的也越來越多。

(毛式反恐。通知開門盧比揚卡大酒店送月餅)

短突說到底用的還是步槍彈。而衝鋒槍使用的是一票手槍彈,特別是.45ACP彈,

彈頭重,初速也就音速上下。加裝消音器效果特別好,幹些偷雞摸狗的事情比如摸哨什麼的就很讚了。

(聽說有觀眾說我平胸?)

而手槍彈射程比較近,執法過程中就算射失彈也不會讓遠處幸運吃瓜群眾中獎的困擾。

衝鋒槍尺寸可以做得很小方便攜帶,像一票微型如MP9

以及MP7這些個,小巧輕便。

這讓狙擊手、機槍手作為副武器很好用,至少比手槍好使。飛行員什麼的帶上防防身還是美滋滋的。

而用作火力壓制需求的機槍就更不能被取代了。畢竟步槍得考慮輕便,所以無論是槍管壁厚,還是槍管長度,亦或者是彈容量都不能太厚太長太多,壓制能力很差。而機槍一般都是彈鏈供彈,起步就一百發,可散彈鏈還能一直加長,槍管熱容也好,不容易出現熱偏熱散現象,更長的槍管讓子彈初速更高,射程更遠。

面對M249潑水,對面敢露出頭洗個臉嗎?

蘭博大肌霸手裡的M60機槍可以壓制1100米內的有生目標,而突擊步槍可做不到啊。


瘋狗的輕武


當然有存在的必要,而且還會一直存在!衝鋒槍、自動步槍和機槍算是三種不同類型的武器,用來執行不同的任務。三種槍械最簡單區別就是射程不同,由近到遠!

衝鋒槍主要適用於近戰,所以目前主要服役於執法部門和特種部隊等,自動步槍和機槍就是軍隊的主力裝備了,尤其是自動步槍,目前是所有國家軍隊當中最主要的武器裝備。

衝鋒槍的射速非常快,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的子彈,同時衝鋒槍的尺寸比較小,重量輕,攜帶方便,適應於近戰。但是由於其使用的是手槍彈,就導致了衝鋒槍的威力不大,射程很近,中遠距離作戰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機槍幾乎算是和衝鋒槍相反的,尺寸大重量重,使用專門的機槍彈,威力非常大,射程一般都是1000米以上,適應於中遠距離作戰。但是由於它的重量和尺寸,攜帶不方便,除了輕型機槍,大多數的機槍還是需要至少兩個士兵來攜帶和操作。

而自動步槍算是一種介入衝鋒槍和機槍之間的武器,不管是尺寸、重量、射程還是威力,都是介入衝鋒槍和機槍之間,在兩者之間做了一個不錯的平衡,是目前最理想的單兵作戰武器。

雖然自動步槍是綜合了衝鋒槍和機槍的部分優點,樣樣都考慮到了,但是樣樣都不是最好的。就比如說射擊距離,自動步槍有效射程的一般都是400到600米之間,也就是意味著遠距離的作戰,還是需要機槍來完成,而且自動步槍的威力沒有機槍大,中距離命中的效果也不太好。

另外對於像巷戰這樣近距離作戰,自動步槍雖然也沒有應付,但是遠沒有衝鋒槍方便,這個時候不需要什麼射程,越小越方便射速越快越好,能夠通過狹小的空間。甚至某些特殊的時候,能夠藏匿在身上,能起到出其不意的襲擊效果。所以全世界的特種部隊,在執行劫持和營救活動當中,無一例外都選擇衝鋒槍,這也是經過很多次的實戰總結出來的經驗!

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把自動步槍的射速和射程提高,其實這兩項指標提高了,自動步槍就不是自動步槍了,已經變成了機槍,因為射速和射程提高,自動步槍的尺寸和重量也就提高了!

所以我感覺,衝鋒槍和機槍都不會被淘汰,會一直和自動步槍形成互補,三者都各自有各自的用處,誰也不能替代誰的地位!


資訊所長


眾所周知,自動步槍射速高、殺傷力適中、射擊穩定,它即是衝鋒槍與步槍的集大成者,又具備了機槍持續射擊的優勢,簡直完美。如今,自動步槍已經成了各國軍隊中不可缺少的單兵裝備之一,所以有人就認為,既然自動步槍具備了衝鋒槍和機關槍的優勢,那麼衝鋒槍和機關槍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動步槍在軍中的普及,讓衝鋒槍成為了邊緣化裝備。衝鋒槍的本來就是近距離速射武器,它使用手槍彈,能夠快速消滅距離較近的敵軍,在二戰時期,各國步兵班的主要裝備都是栓動步槍,這時候步兵急需衝鋒槍在近距離提供自動火力的補充,所以那時候衝鋒槍的發展達到了頂峰。而在高科技的現代戰爭中,步兵手中的槍械似乎沒有多大作用了,更可怕的是,5.56毫米的槍彈對身穿防彈衣的敵人都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脅,發射手槍彈的衝鋒槍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現在各國步兵都不會再用衝鋒槍。

不過沖鋒槍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它雖然威力小,但也體積小、易於藏身,士兵在執行偷襲、暗殺、偵察等任務時都離不開它。除此之外,衝鋒槍可以作為警用武器使用,譬如軍警在鬧市區遇到歹徒時,使用衝鋒槍即可以給歹徒震懾和火力壓制,又可以避免槍械威力過大而傷及無辜。

至於機關槍,就更有存在的必要了。雖然現代自動步槍可以持續射擊,但這並不等於死扣著扳機不放,有的自動步槍在連續打完好幾個彈匣後,槍管就已經燙得不行,而現代機槍為了保證火力持續性,多使用彈鏈供彈,還配有重型槍管,其射速和射程都是自動步槍無法超越的。此外,一些使用機槍彈的重型機槍還可以隨意擊穿牆體,而且他們還可以部署在各種載具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兵說




這個,G36加100發彈鼓的火力壓制。



這個,M249,“大菠蘿”,用彈鏈的火力壓制。

這倆貨有嘛區別?

簡單的說,玩火力壓制的一般都是用彈鏈,很少有用彈鼓的。機槍可以便捷快速的更換槍管,突擊步槍就不行了。

尤其是在戰場上,不論是阿富汗還是敘利亞,機槍的火力壓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別把狙擊手想的太厲害。



像這種探頭探腦被削掉天靈蓋的其實並不多,能在戰場上活下來的機槍手可油了。

而且,突擊步槍如今正面對著一種比較尷尬的問題。

防彈衣!

國產的防彈衣太特麼便宜了,AK、M4之流通常很無語。明明是打中了目標,但子彈硬是被防彈衣給攔了下來。

這不嘛,美軍因為這,換裝了M855A1、M80A1、XM1158這些子彈,專門為了對付防彈衣。

這種,可以使用XM1158穿甲彈的HK417突擊型步槍越來越受到歡迎了,但這種步槍大多數時候還是半自動比較好用。

防彈衣越來越便宜好用……

這種,AK12,還是新列裝的。

或者這種,鼎鼎大名的G36。

你打不穿別人的防彈衣,火力壓制的活也幹不了,這可咋整?

或者說,換個情況。敵人沒穿防彈衣……

這種衝鋒槍既便攜,又可以比突擊步槍攜帶更多的子彈。

當然,對方沒穿防彈衣的話,GLOCK17這種最常見的手槍照樣能搞定目標。

這麼說,突擊步槍反而成了雞肋了嗎?

不是!

主要就得看這武器有沒有用對地方。

這是個相對矛盾的時代,尤其是各種科技造物已經發展的相對純熟,彼此間孰優孰劣?

根本矛盾在於:對信息的把握!

基本上,大型的勢力都會有個武器庫。

比如海豹突擊隊,三角洲這樣的,他們的每個隊員都有好幾把武器,會根據任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


睦健持兵


衝鋒槍在特種作戰依然有很大價值,而輕機槍主要價值在壓制火力

衝鋒槍屬於近距離速射武器,目前在正規部隊已經較少使用,比如美國陸軍已經70多年未採購衝鋒槍了。但是在特種部隊、特警等依舊相當吃香,自動步槍很難進行取代。
在正規軍隊中,原先需要衝鋒槍的地方正被短管突擊步槍取代。例如以色列軍隊也早已撤換烏茲等衝鋒槍,用短槍管的塔沃爾突擊步槍代替。

特警任務多為近距離作戰,自動步槍威力過剩,穿透力強容易誤傷他人。而使用衝鋒槍不僅威力適中,而且重量輕更利於攜帶和突擊。
軍用衝鋒槍目前主要發展趨勢使用新型彈藥,原先衝鋒槍大多使用9mm手槍彈,但目前這種子彈穿透力太差,。目前像MP7、P90這樣新式衝鋒槍都選用小口徑彈藥。
MP7衝鋒槍在美軍海豹突擊隊地位非常高,這張海豹六隊成員合影中可以看出,7明隊員中有3名使用MP7衝鋒槍。

輕機槍的地位目前遇到很大挑戰,美軍歷史上一度取消給步兵班配輕機槍,全員配備M16自動步槍。後在越南戰爭中發現,步兵班在交戰中缺乏持續火力壓制能力,碰到PK/PKM機槍整個班都會被壓的抬不起頭。
PKM通用機槍,目前班用機槍通用機槍化是普遍趨勢,彈鏈供彈保證持續火力輸出。



越戰後美軍馬上開始班用機槍的招標工作,最後經過層層對比,選用比利時FN公司的M249通用機槍作為班用輕機槍。
而美軍現在已經開始下一代輕武器研發工作,其選用6.8mm口徑作為下一代彈藥口徑,以增強對抗防彈衣等防護設備能力。其中下一代輕機槍LSAT也早已在測試,其空槍重量僅4.26公斤,比M249的7.98公斤輕了很多。使用塑料埋頭彈或無殼彈,子彈重量要比之前輕40%以上,步兵可以攜帶比之前多的多的彈藥。


五嶽掩赤城


步槍、非自動、半自動步槍、突擊步槍(中國稱之為:衝鋒槍)、狙擊步槍統稱為:RifIe--步槍或者是automeic--RifIe/自動步槍也稱之為:突擊步槍系列槍械。

衝鋒槍……是中國式稱為!
步槍演變過程-火銃“鳥槍”
--無膛線長管槍---有膛線單兵肩射長管槍械、有效射程在1000米左右、可使用刺刀格鬥……
(世界著名的美製/M-16自動步槍)



(經典之作/俄製AK-47/國產56式突擊步槍“衝鋒槍”)

(現代版步槍:自動步槍/突擊步槍/“衝鋒槍”)

“術業有專攻”,武器/槍支彈藥也一樣、不同的作戰環境、根據作戰需要使用和配備不同的槍支彈藥。
MachinIe.gun機槍/機關槍

是一種可連續發射槍彈的槍械、是現代作戰的標配武器裝備,用途廣泛分通用型機槍、班用機槍、高射機槍、輕機槍、重機槍、機/艦/車載機槍,多管/轉管式機槍各類型號。


(標準的輕機槍/通用/班用機槍)


(單管重機槍)


(坦克/裝甲車輛標配武器之一、車載機槍/高平兩用機槍)

各類型武器裝備、槍支彈藥都是經過了血與火的檢驗、優選下來的作戰武器裝備、不同戰場環境作戰需要配備不一樣的武器裝備、槍支彈藥,步槍、非自動步槍、突擊步槍(自動步槍)、狙擊步槍,機槍/機關槍都是戰場上不可或缺的裝備。


孔乙己亂彈


二戰後,射程近,威力小的衝鋒槍已被淘汰。而自動步槍無法取代機槍,是因為包括輕機槍、通用機槍、重機槍、大口徑機槍在內各種機槍,具有自動步槍無可比擬的四大優勢:

一,持續優勢。

機槍使用彈匣或彈鏈供彈。一次可發射子彈30發至250之間。自動步槍受單兵體能限制,彈匣容量沒有超過30發者,火力壓制能力,機槍優。

二,精準優勢。

機槍通過兩腳架或三角架,實現穩定射擊。通過安裝更重更大的瞄準器,提高射擊精度。自動步槍不具備上述條件,精準打擊能力,機槍優。

三,射程優勢。

即使使用相同規格子彈,機槍通過長而厚的槍管,獲得了更遠的有效射程。目前自動步槍的有效射程均不超過400米,而同口徑機槍的有效射程則為600米至1000米。有效打擊距離,機槍優。

四,威力優勢。

同口徑規格子彈,機槍發射的彈頭,具有更強的殺傷力,停止效果更好。大口徑機槍,則在威力,射程,功能,用途等諸方面,全面碾壓自動步槍。

綜上所述,同為自動武器,步槍永遠無法取代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精度更高,射擊更久,用途更多的壓制武器:機槍。同理,操作兵員更多,體積重量更大的機槍,永遠不可能替代便攜快捷可靠平衡的單兵武器:步槍。


風帆與浪


按理說的確是不需要了,因為在班用選項上,自動步槍確實能包攬許多相關的業務。

比如短突擊步槍,尺寸上方便小巧,火力上與長槍沒啥區別,無論是載具內使用,還是空降突擊,都非常適合。

再比如槍族化概念,通過一種自動步槍,拓展出各種短突擊步槍、狙擊槍、機關槍,只需要更換關鍵部位,就能實現武器的功能轉變。

如果是更簡單直接的俄式槍族化概念,那麼班組武器通常只剩下突擊步槍、重管自動步槍兩種常規搭配,比如AKM搭配RPK,雖然RPK被叫做“機槍”,但它實際就是強化型的重管自動步槍。

但是呢,如果放到連排或者更高級別上,那麼班用輕武器概念就完全不適合了,機槍、衝鋒槍本身都有自己獨特的用處,僅憑自動步槍的簡單功能,並不能涵蓋到這些細分的應用範圍。

機槍就是如此,除了各種班用機槍外,連排用機槍才是戰鬥的大頭,像美國的M2大口徑機槍,這是美軍的連用傳家寶,如果你對它的威力沒有概念的話,可以想象一把每分鐘能連射550發子彈的巴雷特M82A1,反正彈藥都是一樣的12.7*99mm 的勃朗寧.50 BMG。

M2HB常常被用來放置在載具上使用,充當連一級的重武器,它既可對混凝土牆、掩體工事和輕型裝甲載具構成威脅,還能臨時客串防空機槍、對敵進行遠距離火力壓制。同樣的事兒你讓M4A1或M16根本做不到,搬M249出來也是白搭。

另外,注意到上圖機槍兵身後背的P90了嗎?戰場上大量的複雜武器操作人員,如炮兵、重機槍兵、駕駛員、雷達兵等等,完全沒必要配備自動步槍,且有些人員還需要儘可能的輕裝。如此一支火力洶湧,又相對輕盈的衝鋒槍就必不可少了。

不過目前這類武器已經與過去的老式全尺寸衝鋒槍有所區別,它們更多的被冠以“PDW”(Personal defense weapon )之名,即“個人防衛武器”。它們比手槍威力更大,又符合非前線軍人及前線軍人做副武器使用,而且操作性好,一些未受過太多該類槍械訓練的軍人也能發揮出強大的火力。

實際上,即便除去PDW領域,許多地方也仍然需要衝鋒槍,比如特種部隊、偵察兵、室內CQB,別說衝鋒槍,連手槍、匕首都有自己的重要地位。衝鋒槍輕便靈巧、火力密度大、精度優良、射速高,近距離的指向性能也優於自動步槍,十分適合執行近距離的各種戰術,哪怕短突也取代不了其地位。

一些特警部門,為了應對近距離的交火、解救人質等等,都會選配衝鋒槍作為武器,雖然在戰場火力壓制上衝鋒槍遠不及突擊步槍,但在有策劃的戰術突擊行動中,衝鋒槍優越的可控性和火力密度反而勝過突擊步槍。而且其裝備的手槍彈也能更好的控制殺傷力,避免威力過剩造成的麻煩。

換句話總結:衝鋒槍的性能屬性非常符合相應的作戰需求,某些使用環境也恰好需要衝鋒槍這種弱一級的威力。

此外,衝鋒槍還有“便宜”這一招,戰爭時刻衝鋒槍是最多快好省又容易擴散的武器,好造,人員也好訓練,以色列正是依靠50年代瘋狂生產的UZI,在輕武器火力上硬是壓了阿拉伯人一頭。

所以你瞧,想真正取代機槍、衝鋒槍還得很長的路要走,估計真到那個時候,“自動步槍”也一樣會被劃掉武器之間的界限。但至少目前為止,槍械的戰鬥還需要輕重類型相互的配合,才能發揮更好的戰場作用。


王司徒軍武百科


衝鋒槍早就在各國的常規部隊中淘汰了,使用衝鋒槍的現在大多是警察或者特種部隊了,而機槍依舊堅挺,論誰淘汰了,也輪不到機槍淘汰,只要步兵存在,機槍就不會淘汰,除非步兵淘汰,或者出現一個更適合的武器。

我們先看自動步槍,自動步槍其實涵蓋比較多了,能自動射擊的步槍都叫自動步槍,而自動步槍是包含突擊步槍的,現在軍隊裝的都是突擊步槍。比如美軍二戰時期使用的BAR,也是個自動步槍,根本無法當突擊步槍用,後來的M14,即便自動射擊,也是無法當突擊步槍的。例如STG44、AK47、M16這一類,才是正兒八經的突擊步槍。

突擊步槍這個東西,還是在二戰時期出現的。那個時候軍隊面臨的問題是,手裡的栓動步槍,發射的全威力彈射程遠,但是射速低,衝鋒槍射速快,但是射程短,中間有一片火力不足之地,而突擊步槍恰恰可以彌補這一點。另外就是,突擊步槍這個射程,基本滿足大多數作戰的距離了。有了突擊步槍,衝鋒槍隨之就淘汰了。波波沙到AK47,54衝到五六沖,都是如此。

突擊步槍的有效射程往往在四五百米左右,這個距離基本就是大多數吃瓜步兵能瞄準的最遠距離了,這還得是帶了瞄準鏡的,通常情況下,沒瞄準鏡一百米的靶子看著就費勁了。突擊步槍滿足的是精度、火力、射程,這三點因素下找一個平衡點。但是問題就在於,有時候射程還是短,火力也不是很足。

而機槍的作用就是,作為班組的一個火力輸出點,提供更密集的火力,更好的壓制對方,更好的給隊友進行火力支援。班機的特點就是射速快,射程遠,射速比突擊步槍快,火力持續性比突擊步槍好,射程還比突擊步槍遠。

其實看下現在軍隊的建設上,大多數軍隊在班組火力的配置上都是“突擊步槍+班用機槍+精確射手步槍”,突擊步槍作為常規的武器,班用機槍和精確射手步槍提供的是火力支援和火力延伸,武器裝備都是配合著用的,單單一個突擊步槍,還是不夠用的,美軍這種財大氣粗的,給每個步兵班配備兩挺M249機槍,火力非常強大。

(美國、俄羅斯、英國,步兵班火力配置)

自動步槍如今已經不是大量裝備了,而是隻有自動步槍能夠滿足現在軍隊的需要了。衝鋒槍是自打有了突擊步槍就淘汰了的,而機槍則是作為一個補充才需要的,在班組作戰中意義非常大。


軍武文齋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衝鋒槍

在軍用槍支領域中自動步槍雖然佔據主流,但在警用槍械領域衝鋒槍依舊擁有廣泛的市場空間。警用槍械一般在市區或人群密集地區使用,不需要太遠的射程;而且為了防止誤傷無辜群眾造和人質,警用槍械必須要要有較好的停止力,首發命中後,子彈立刻制止,不會穿透罪犯或產生跳彈,從而誤傷他人。

自動步槍強調有效斃傷敵方作戰人員,槍彈威力強大,彈頭穿過目標身體後依舊具有強大動能,會產生過度穿透和過度損損傷。影視劇中,步槍一槍打穿好幾個人並不是誇張,而是有實際根據的。同時步槍子彈在較勁的距離擊中障礙物會產生跳彈,進而發生誤傷。所以除非是抓捕特別兇悍的悍匪,不然警察執行任務時是很少使用自動步槍的。

而衝鋒槍由於使用的是手槍彈,威力明顯小於使用步槍彈的自動步槍,其擊穿目標後不會像步槍彈仍有相當強的動能,產生跳彈或附帶殺傷。衝鋒槍的特點正好契合了警用槍械的需求,因此衝鋒槍在警用槍械領域依舊大有可為。我國的79微衝,在公安部門服役三十餘年依舊在一線發光發熱,就是很好的例證。

軍用槍械方面,自動步槍已經成為軍用槍械主流,但在某些情況下自動步槍還是無法完全替代衝鋒槍的戰術作用。衝鋒槍具有射速高、後坐力較小、槍身短、操作靈活、反應快、便於射擊等特點,這在山地、叢林、城市巷戰、封閉空間(室內)及解救人質等短兵相接戰鬥中,可為戰鬥人員彌補了手槍及步槍存在的不足,提供短距離內有力的火力輸出。所以在軍隊中衝鋒槍依然有存在的價值。

輕機槍

輕機槍是一個步兵班的火力支援單位,主要作用是中近距離對敵方進行殺傷及壓制敵方火力掩護其他作戰人員行動,多使用彈匣,短彈鏈或彈鼓供彈,一般與步兵班內的步槍使用的彈藥相同,配備2腳架,理論射速在600-1200發/分,戰鬥射速一般150發/分。

目前來看輕機槍的前途比較暗淡。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槍械技術的進步,曾經風光無限的輕機槍受到自動步槍和通用機槍的雙重擠壓。

通用機槍兼具重機槍射程遠、威力大,連續射擊時間長的的優勢,又兼備輕機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等優點;而隨著步槍的進一步發展,自動步槍在射速、射程、精度等方面與輕機槍相比已經毫不遜色。

武器是否該被淘汰,不是看服役時間長短,而是要看它還能不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現在,輕機槍在戰場上發揮不出突出的作用。因為輕機槍能做的,用通用機槍和自動步槍也能做到。輕機槍的戰術地位和戰術作用,已逐漸被通用機槍和自動步槍取代。既然無法在戰場上發揮出作用,那麼輕機槍已經可以說是走到了盡頭。

目前已經有些年沒有新型輕機槍的湧現。雖然現在還有不少輕機槍活躍在戰場或在軍隊服役,不過伴隨著時間推移,輕機槍很可能會逐漸消失在人們 的視野中。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