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计算题总是算错,有一次孩子哭着跟我说妈妈我真的不会,我真的想不到该怎么做,家长有没

手机用户92097029435


从这个描述来看,孩子在数学的学习方面严重缺乏自信心,甚至说是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在长期的学习中,孩子一直存在着我不行,我学不会数学,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这样错误的心理暗示,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个人为什么会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呢?因为可以从这获得满足和成就感,同样如果从某件事情中一直得到的是失望和挫败感,那么久而久之就对某件事情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内心深处都渴望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某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学习中存在某些问题,就导致成绩不理想,问题越堆越多,最后真的是感到无能为力了。

在学习中,基础很关键,前一阶段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么必然会在学习上感到吃压力,并且是重叠式压力,会越来越重。

很多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是从运算能力落后开始的,小学的运算以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和乘法口诀表为基础,拓展到多位数的加减法及乘除法,再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最后还要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小数混合运算,难度呈现递增趋势。尤其是如果基础运算不熟练,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那么后面的运算在学习起来必然会非常吃力。

那么该怎么办呢?不能因为孩子感到难学就不学了,可是孩子在学习起来确实存在问题,那就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开始练起,一方面巩固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孩子重拾信心,只要在学习中获得一点进步,就很容易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的积极积极主动性,积极主动性一旦调动起来了,学习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在学习中 补差比较重要,但也是最难的,要出效果需要坚持,需要有耐心,这个过程也许有些痛苦,但一旦坚持过去了,之后的学习就会顺风顺水,就如同破茧成蝶一般,过程很痛苦,但结果很美好。

当孩子基础不好的时候,家长需要多一些耐心,多陪陪孩子,跟着孩子一去去学习,一起去探讨,寻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计算题,没有什么技巧和捷径,首先是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和方法及顺序,然后就是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获得提升。对于孩子出现了问题,不要急于去批评和指责,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思路,看看问题在哪?帮着孩子去找问题,找方法和思路,最终将问题解决。


胡老师数学教育


我也曾遇到,我想你孩子应该是三,四年级。我儿子在三,四,五年级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基本计算题错误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到了六年级好了。偶尔大意了还有错的时候,但大多数没问题。我发现,真的是他不会,才错的。我后来,就一个个口诀开始练习。从简单的加法口诀,然后练习凑十加减。这个对于孩子特别重要,对高年级笔算更重要。一定要先用笔慢慢验算,让孩子明白计算是怎么进行的。然后是被乘法口诀。而且要熟练书写,而且要背全的乘法口诀,举例,4的乘法口诀不能从四四一四六开始背诵,要从四一得四开始背诵,以此类推。如果是进入小学高年级了,最好能背到19的乘法口诀。9以后的乘法口诀,实际就是用了乘法分配率的解题过程。(不要只背结果,要熟悉解题过程,有一本书介绍了如何背下到19的乘法口诀,一定按这个方法背,随着慢慢熟悉,孩子就明白乘法分配律如何应用了。)我儿子就是从背到19的乘法口诀,计算能力突然就突破了。他自己说觉得计算变得容易了,以前他也说,就是不明白怎么错的,看不出来使用什么率。但过程一定要循循渐进。不要大量做题,孩子疲惫了,他记住的反倒是错的。所以少量,坚持。让他仔细明白计算的过程(最好不口算),因为逻辑能力不发达的孩子,通过大脑想像的过程很乱。(逻辑能力不发达很正常不是问题,这样的孩子都是情商很好天真烂漫有创造力。)。一定要坚持每天练习。我们到高年级了,大约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背诵到十九乘九的乘法口诀后,基本计算问题都消失了。以前孩子计算不好,原因在我们家长,当时我让儿子做了大量的口算题,他在不明白计算原理的情况下,就时对时错。口算题适当练习就可以,没必要大量练习。因为如果不是那种逻辑能力强的孩子,他们很容易出问题。而且养成懒于动笔算的习惯。当太难的数值不仅计算耽误时间而且会让他注意力分散。所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笔算习惯才是对的。多数人有误区孩子不擅长口算就是不聪明。学习和聪明没关系,正常人的智力都不影响学习,但学习习惯影响。动笔算是一个特别好的习惯,到了高年级后,不懂用笔算的孩子,都会很吃亏,不仅慢,没有准确率而且思维速度慢也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就是因为没有分析自己孩子特点,所以盲目大量口算,造成的错误。不动笔算前,计算几乎是一多半都是错误的。养成动笔习惯后,突然改善了。适当练习后,基本计算问题就没有了。希望我们的经历能给你们些启示。


红木香樟


数学其实不是背口诀 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的意义 与对数字的感知 我家老人让背口诀 不让用手指计算 被我终止 就让他用手指头 这样他记得很牢固 现在完全可以不要手指头 直接计算 借位计算 以及数列 100以内没问题 (后来老人专门和我说过 这个方法很好 活学活用 她说后来一个教育频道中也看到了这种方法, 感叹自己的方法老了 老人是数学老师)


潜水艇那么长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点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有一天我去健身,我站上跑步机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打算一定要跑多少公里,但实际跑起来真的很累,当我跑到筋疲力尽却依然发现目标遥不可及时,那种绝望使我感觉自己根本坚持不住,于是我把目标调低,就这样我坚持跑完了低目标,并且目标完成后居然又坚持跑了一会儿,我想如果我的目标一直是那个高不可及的公里数,我早就放弃了,根本不会有后来坚持跑完的路程。
  • 由此我想到,我们很多时候要求孩子的可能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完成的,但我们做家长的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感觉很简单,自认为孩子应该轻松完成,但并不能理解当孩子完成不了时那种挫败感和沮丧的情绪。就比如我们家孩子写作文时抓耳挠腮怎么却写不出来,在我看来很简单的数学题他却怎么也绕不过那个弯来,拉琴的时候姿势不对、节奏不对、音准不对等等问题,每当这个时候我常常忍不住责备他,还让他一再的坚持。
  • 但有了那次跑步机的体会和思考后我觉得,每当孩子完成不了我们的要求时,我们是否可以降低标准呢,让他们觉得完成目标有希望,他们就更愿意去努力,这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再适当提高难度。
  • 从你的描述中我能看出孩子肯定是有很强的挫败感,他为自己算不出数学题而感到沮丧,那你是不是可以试着给他降低一些难度呢,从简单的开始,慢慢来,让他觉得有希望,并且做对了题目增加自信,再挑战难度大一点儿的题目,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应该就会越来越好,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和耐心。
  • 另外,我认为数学学习主要就是计算和思维的训练。

计算就每天坚持做口算和竖式,量不在多贵在坚持。

  • 我家孩子三年级开始我让他坚持每天一篇口算一篇竖式练习,我感觉效果挺明显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都有所提高。

思维训练我觉得题型很重要,把每一种题型反复做,做了让他讲,讲了再做,隔一段时间再复习,直到弄懂弄透为止。

  •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耐心,他们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大宝和二妞的窝


儿子二年级,我分享一点我的实践:

1. 抽象的尽量具象化。比如:

7×8,就让他用围棋子在棋盘上摆7行8列。

那种数独类的,就在纸上画空格,剪了小圆片,上面写数字,让他自己试。以前他找我帮他画格子,剪圆片。前天做这类题的时候,他说我自己也会剪了。

实物不方便就在纸上画。比如一根绳子100米长,就在纸上画条线,标上100米。

2.应用题故事化,让他进入解决问题的场景,成为挑战故事的主角。比如,原题目是:一根100米长的绳子,小明用了36米,小芳用了28米,小花想用40米,请问绳子够不够?

我会给他戴上眼罩,然后开始讲故事:“有一条绳子呀,它很长,有多长呢?足足有100米那么长。”稍作停顿,然后问他:“你看到了吗?”等他看到之后继续讲:“这时候小明过来了,他用剪刀咔嚓剪掉了36米,过了一会儿小芳又过来了,咔嚓剪掉28米。”稍作停顿,等他消化,形成图像,进入场景。“现在小花来了,她想要40米的绳子,你认为够不够呢?”

3.书写格式到位,计算流程到位。

4.如果父母对数学不感兴趣,想影响孩子挺难的。尽可能放下经验,以探索求知的心态去看他的课本,做他的题。即使做不了他的好老师,至少要做他的好同学。他所有的课本、习题册我都买了一份自己用。

5.平时多引导他关注数量化,比如餐厅菜单上的几个辣椒标志,食品包装袋上的成分。


老喧云课


这位家长你好,孩子不会做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他不会做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从你的描述上我来我来猜一猜,当这个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有可能你是指责的,有可能你们是不允许他犯错误,或者是你们不曾允许他去尝试做一些事情,有可能在他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们会代替他做,这有可能不只是学习上,而是其他的事情上可能都是这样。所以当这个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就会哭闹,退缩,说我真的不会做,然后你们可能就替他做了。或者说有可能在这个时候你会指责他: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还能做啥?这样孩子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做不好,对自己越来越缺乏自信。

所以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没有去考虑如何解决,而是直接放弃。其实这样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他的人生。因为在他的人生中还会遇到各种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所以我想你需要去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那如何做呢?

首先我想你需要先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因为当孩子遇到困难退缩时,你会烦躁,会有更多的情绪。孩子就更加害怕,更加畏难。,而不去做他需要做的事。

其次,你需要有耐心。你的孩子可能是在小学低年级,如果你能够耐心的去辅导他,引导他,还来得及。就是先让他做一些简单的题来增加他的成就感。当他做到的时候就肯定他,当然肯定他的时候也是有策略和方法的。当一个人有成就感的时候,他就愿意去做更多。

第三,育儿是一个科学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所以父母需要去系统的学习家庭教育。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你觉得有用就拿去用,觉得没有用就把它留在这里。

我的观点可能和有些伙伴们不同,你不必同意我。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我也尊重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汉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师


停止再从外界的条件入手逼迫你的孩子学习你认为他应该掌握的知识。原因:

第一:倒退几十年,你还不如你的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认知能力是螺旋上升不断提升的,这个你可以放一百个心,不信你去想一想为什么你的父母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怎么使用手机和电脑,而你的孩子几乎生下来就会;这中间就是那几十年所形成的提升,你没有办法改变的;

第二:他现在想不出来解决的办法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心智还没有到那个点上,你可以从最简单的东西上面着手影响他,让他从内心当中生产出这个兴趣,然后让他自己顺着自己的方向去摸索这条道路,那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三:控制你自己内心当中的急迫和焦虑。你现在心里那么着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你在用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思维能力来思考你的孩子,请记住,这个是完全错误的,而由此导致的你内心中的焦虑和急迫也是完全错误的,所以你最该做的事情是控制你自己的焦虑而不是你孩子的焦虑,虽然是你亲生的,但是那颗心是单独的,没人能例外;

综合以上的原因,你要做的很简单,降低自己的期待,引发孩子的内心兴趣,只要引导不要强迫就可以了。别的都是没有用的。


小文殊兰


不会就是不会,智力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也跟先天遗传有关。孩子努力了,还能怎么办?中国教育最大的谎言就是勤能补拙,勤要是能补拙要天才干嘛?只要孩子真的努力了,你就要鼓励,就要夸奖。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学习长生恐惧和排斥。


奈奈生熏


不知是不是加减法不熟练,

1.要带着孩子看示例教程,抖音有专门教计算的视频,闲鱼也有视频出售。

2.把凑十法和破十法法则和口诀背下来,网络上可以找到。

3.万变不离其宗,变得只是数字,不变的是做题法则。法则和口诀掌握了,再多加练习计算题就学会了。


柳暗花明等村来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你的问题,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我不知道题主说的是几年级的孩子,不过一般出现这样问题是在三年级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的越来越深奥,对前面基础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时候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暴露出来。

一二年级不都是家长陪同学习过来的吗?那是什么原因让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越来越差呢。我简单的来说几点,有很多家长都犯过这样的错误。

第一,给了孩子一根长期拐棍。孩子一有不会做,家长就动手帮孩子讲解,殊不知,你讲的很精彩,有那么一部分孩子真的没有在听,或者没听懂,反正最后说懂了,然后把答案抄了上去。那结果自然是一知半解,越来越差。

第二,太轻信孩子的话。有时候孩子为了赶紧做完作业,家长问会不会的时候,很多都会说会了,这个时候你要信了你就输了,至少有一小半学生仍然一知半解。说一个小现象,有些孩子做选择题会佯装看题,实际上最后蒙一个,看你脸色猜答案,也许有的家长遇到过。

第三,没有耐心。教育孩子必须有耐心,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有些孩子你发脾气他就成了鸵鸟,对孩子学习没有帮助,还可能更糟糕。

那么,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只有他自己动了笔你才能知道他学会没有,学得好不好,问题在哪里。对孩子的话怀疑三分,不要他一句“会了”就把你糊弄过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蜗牛老师,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