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韭菜是人們喜食的一種蔬。近年來,襄汾縣襄陵鎮西陽村引進種植中拱棚韭菜,拱棚跨度5m,高度1.6~1.7m,長度60m,冬季扣棚覆蓋草蓆,相較於傳統的小拱棚(跨度2m,高度1.2~1.3m)韭菜種植,操作更加方便,且種一年可收4~5年,每667m²投資1.3萬元左右,每667m²收入1.2~1.5萬元,投資少,見效快,適宜規模種植。我們認真加以總結,因利勢導,積極爭取扶持,通過努力,這一模式得到省市領導的認可,納入項目扶持範圍。

通過調查研究,文章從品種選擇、播種、定植、扣棚生產、收割、收割後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出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用性。總結如下: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1品種選擇

種植中拱棚韭菜應選用品質好、葉寬、直立性強、耐低溫弱光、抗病、豐產、不倒伏、休眠期短、耐寒力強的優良品種。如‘漢中冬韭’、‘阜豐一號’、‘791雪韭’、‘壽光獨根紅’、‘格林緣6號’等。這些品種休眠時間短、生長旺盛、耐寒力強,低溫下生長速度較快。扣棚後第1~2茬產量比較高,適合保護地栽培。生產用種應選用新種子,其顏色漆黑,光澤明亮,種臍部有一乳白色小點。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2播種

2.1播前準備:播前施足基肥,—般每667m²施優質有機肥4000~5000kg、氮磷鉀複合肥25kg,深翻入土。其次,要做畦,畦向東西延長,以利於增溫保溫,畦面要整平,畦寬一般為3m,長度以地塊而定。

2.2播種時間,苗期管理:以當地10cm地溫穩定達到10~15℃時為宜,一般在4月上中旬進行。韭菜栽培,養根是關鍵。播種可採用幹籽條播法,每667m²播種量4~5kg。播前澆小水,水滲透後,每畦內種8壟,壟寬20cm。壟間距20cm,播後覆細潮土2cm左右。為了防止韭菜出苗後滋生雜草,播種後出苗前可用50%撲草淨可溼性粉劑100g兌水50kg,或30%除草通乳油100~150ml兌水50kg,或48%地樂胺200ml兌水50kg,在地面上均勻噴霧,不要重噴或漏噴,藥量和水量要準確,以免產生藥害或無藥效。出苗期間2~3d澆1次小水。齊苗到苗高16cm時,7d左右澆1次小水,每667m²追尿素5kg。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3定植

3.1整地施肥;適時定植:前茬收穫後,每667m²施優質土雜肥4000~5000kg,深耕25~30cm,耙細,整成寬1.6~2m、長20~25m的平畦。當株高長到20cm或發現幼苗擁擠時,要抓緊定植,一般在出苗後50~60d即達定植標準。定植不能晚於7月上旬,否則躲不過7、8月份的高溫多雨,不利於幼苗成活。

3.2合理密植;栽植方法:適宜的行距為20~25cm,墩距15cm左右,每墩韭苗25株左右。也可適當縮短墩距,每墩苗數相應減少,保持每1m。實栽800株左右為宜。韭苗要隨刨隨栽,不要長時間堆放。刨出幼苗後,將鬚根先端剪去,僅留2~3cm,再將葉片先端剪去一段,減少葉面蒸發。按計劃墩行距挖穴或開溝,每穴栽的韭苗,鱗莖要齊,株間要緊湊。鱗莖頂部埋入土中3~4cm,韭墩四周用土壓實。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3.4栽後管理

為保證幼苗成活,栽後立即澆水。到新葉出現、新根發生時,每667m²衝施尿素25~30kg。夏季要做好控水蹲苗,及時除草防澇。如果苗弱,要補一些肥。8月中旬,每6671TI追餅肥200kg或腐熟的廄肥1000~1500kg,肥土應混勻,隨即澆水,以後5~6d澆水1次。9月中旬,每667m²追尿素25~30kg或三元複合肥50~60kg,保持土壤見幹見溼。10月中旬後停止追肥澆水,以防貪青徒長,如長勢過旺,可噴適量矮壯素。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4扣棚生產

4.1扣棚前管理:(1)清潔韭畦。10月底~11月上旬,韭菜的營養物質已進入鱗莖內,開始枯葉。此時應把韭畦中的秸稈、死葉、雜草等清理乾淨,以減少韭畦內潛伏的有害病原,降低發病程度。(2)扒韭墩。清理韭畦後,將韭墩鱗莖以上的表土挖出畦外,使之露出鱗莖,進行日曬、夜凍,這樣可提早打破休眠,使出韭整齊,同時還可消滅潛入韭墩越冬的害蟲,扒韭墩時注意不要傷根。(3)灌韭根,以防韭蛆危害。(4)及時追肥。灌根3~4d後,可在行間開溝施肥,一般每667m²施腐熟的優質有機肥2000~3000kg或餅肥250~300kg,施後覆土與韭墩相平,然後澆水,待覆土下沉後,再蓋1次細土埋嚴韭墩。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4.2搭建棚架;扣棚

11月上中旬上凍前,用長度8m的鍍鋅鋼架做拱架,拱架間距1m,拱架前後各用一道拉桿固定。扣膜前,備好長4m、寬1.2~1.5m、厚5cm的稻草苫。在立冬至小雪,韭葉全部乾枯後,割去地上部枯葉,並用耙子清除乾淨,用高壓噴霧器順壟噴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以防灰黴病。然後拱棚扣膜,扣膜時間在春節前70d左右最好,以使頭茬韭菜正好在春節前上市。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4.3扣棚後管理

4.3.1溫溼度管理;韭菜扣棚後,一般25d左右即可出苗。扣棚初期和每次收割之後,為加速韭菜萌發出土和新葉迅速生長,一般保持白天18~24℃,夜間8~12℃出苗後至苗高10cm,保持白天15~20℃,空氣相對溼度60%~70%,冬季小拱棚內夜溫保持在5℃以上。第1茬韭菜生長期正值低溫階段,應加強防寒保溫。為爭取光照,陰雪天及時清除積雪,注意適時揭蓋草苫,陰雪天在中午前後拉一下草苫。扣棚初期不放風,只揭草苫透光增溫,收割第2、3茬的頭幾天中午,當棚溫高達30℃時,由棚的順風一端揭開通風口,適當放風;3月中旬外界氣溫回升後,開始大放風,並逐步撤去草苫;4月上旬加大放風量或揭掉薄膜通風。

4.3.2水肥管理;扣棚後至割頭茬韭菜前不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待二刀韭菜長到6cm高時,結合澆水每667m²追複合肥20~30kg,以後在收割前4~5d再澆水。以後每割一茬都要扒壟,晾曬鱗莖,待新葉長出後,結合澆水追肥並培土。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5收割

扣棚後50~55d可收割第1茬,株高20cm左右。晴天清晨收割,要留茬2cm左右,以防止削弱長勢。留茬高度要一致,以利於下茬整齊生長。隨著氣溫升高,生長速度加快,收割時間隨之縮短,第2茬需要25d左右,第3茬需要20d左右。一般當年韭菜收割2茬,二年生韭菜收割3茬。

6收割後管理

應注意培土養根,一般3茬後,當韭菜長到10cm時,逐步加大放風量,撤掉棚膜。每667m²施腐熟圈肥4000kg,並順韭菜溝培土2~3cm高,防止韭根上移老化。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7病蟲害防治

7.1病害防治:韭菜典型的病害有灰黴病和疫病。

灰黴病防治辦法:(1)注意清潔田園,扣棚前或每次收割韭菜時,及時把爛葉、病葉收集到一起,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掉。(2)嚴格控制溫溼度,合理灌水,防止溼度過大。注意棚室通風排溼,減少葉面結露。溫度低更易發病,如果出現連續幾天低溫,就會發生灰黴病,故天氣變化時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溫。(3)藥劑防治。頭茬韭菜長到3.3cm左右,二茬韭菜收割後6d左右是用藥的最佳適期,可每667m²用50%的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夜,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1600倍液噴霧,每7d噴1次,連噴2次。扣棚階段也可用10%速克靈煙劑防治。疫病防治辦法:(1)注意防止田間積水,仔細平整土地,雨季來臨前修好排灌系統,保證及時排水。(2)注意輪作倒茬,避免在同一地塊上連續多年種植
。(3)及時清潔田園。(4)藥劑防治,可用6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黴威水劑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百菌清粉塵劑1kg,7~10d噴1次,交叉使用2~3次。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7.2蟲害防治

韭菜最主要的害蟲有韭蛆和煙薊馬。韭蛆防治方法:(1)消滅蟲源。冬灌或春灌可消滅部分幼蟲,如果加入適量農藥,效果更佳。(2)扒土曬根。韭菜生長期或設施韭菜扣棚前扒開土壤曬根,可以降低韭蛆的羽化率和卵孵化率,並且能阻止產卵。韭蛆成蟲一般於韭菜收割後將卵產在韭菜根部,為阻止成蟲產卵,可在韭菜收割後每667m²撒施草木灰20~30kg或覆蓋地膜,待傷口癒合後及時揭膜。(3)藥劑防治。苦參鹼防治韭蛆的效果較好另外,要注意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幼蟲危害盛期,在5月上旬扣棚前,用48%樂斯本乳油150~200ml兌水200~300kg灌根;也可在成蟲盛發期(4月下旬),9:00~11:00,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噴霧殺滅成蟲,注意韭菜收割前8~10d一定要停止用藥。煙薊馬防治方法:

可用10%吡蟲琳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倍液噴霧防治。

中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種植戶需知道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