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医生是喜欢有医学知识储备的病人,还是喜欢没有医学知识储备的病人?

赵彬衫


关于这个问题,说句实话,作为一名医生,对于病人是否有医学知识储备对我们来说差别不大,如果二者非要做一个选择,可能比较喜欢有医学知识储备的人吧,(但是这是有前提的,我们后文会提到)。因为如果患者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好沟通,也更能配合医生的诊疗,更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因为你有医学知识储备,当病情出现变化,无论是治疗方式的的选择,还是转院治疗还是将来预后问题,大家都好沟通,至少,大夫不用因为一些患者非医学范围的别的事分心治疗,患者也不会防着大夫。这种模式是最好的



没有医学知识储备也没有太大关系,至少你要通情理。临床上最怕的就是自以为是。举例一,“那个大夫,我爸没什么病,就是胃口不好,你们只管医胃就是了,其它啥都不用管了”举例二,“唉,就这么个小病开点药就行了,做啥检查?网上说了你们开检查就是为了提成,进了医院就是任你们宰割,我都懂”举例三,“哪有那么严重啊,你别吓唬我了,你就是想让我住院。”事后你可以就疾病去多方咨询专业人士,但请不要自以为是。


那我们再说说前文提到的医学知识储备的前提。

前提一,有知识储备是好事儿,最怕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或者压根你这所谓的医学知识来源就有问题,从而干扰大夫的诊疗。常见情景,大夫,这个病我上网查了下,应该是什么什么病,该吃什么什么药……大夫,我听说了这个病一但吃药了就得终生服药,那这样我不吃!大夫,我看网上是如何如何的,某养生节目上是怎么怎么样的,某保健品可以治疗我这个病的,这样的医学知识储备最好没有,遇到这种病人我还不如接手毫无医学知识储备的的病人,沟通起来相对更容易。治疗效果也好。

前提二,有医学知识储备是好事,但请不要乱用医学专业术语,咱们白话沟通就挺好,你明白我也明白。讲一个当年上大学跟老师出门诊时苦笑不得的事儿。当时接诊了一个患者,上来就说自己便秘,然后随着问诊的深入,发现说的跟便秘的主诉有出入,于是就问患者,你到底是每天都解大便啊,还是好几天才解大便啊。你到底是大便干啊,还是大便偏稀啊。患者说,我就是每天早晨都去厕所,大便特别稀。老师问,那你为啥说你是便秘?小伙子说了一句让我们所有人都哭笑不得的话——便秘不就是说大便样子像蜂蜜一样吗?所以啊,你就用白话交流就好,别乱拽词,闹笑话是小,耽误了病情是大啊!


永乐173


医生一般喜欢有医学知识储备的人,这样交流起来方便,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也了解的比较详细。

有人说医生不喜欢有一医学储备知识的人,是说有一些病人了解一些医学知识,看病时说起来头头是道,似乎比医生了解的都还多,俗称叫久病成医。这可能担心影响医生的判断和治疗的实施。其实这种情况很少出现的,大可不必担心,医生属于专业人士,对于疾病的判断,对于症状治疗都有专业知识做后盾,医生看见的病人更多,经验更丰富,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各种各样的患者提供帮助。

也希望人们更多的具备一些医学知识,这样出现小问题小疾病自己就能解决了,了解医疗知识越多对医生治病救人越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会有健康的社会环境、更融洽的医患氛围。



中医顾鸿


作为一个医生,我来回答一下。可能大部分的人会喜欢有医学知识储备的病人把,因为更容易沟通一些,不用去和病人解释那么多了。但我更喜欢没有医学知识储备的病人,一者可以和他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讲解自己的医学知识(显得自己有东西,哈哈),二来,据我的临床观察,一些有医学储备的人往往并不“配合”治疗,有的很会挑刺。其实,我最喜欢有素养的人!


听医声


最怕的是半吊子懂医的


用户6478977778323


喜欢有知识储备并且理智的病人


火锅炸鸡腿


患者最了解自己身体感受,学会给自己看病,有利于康复和与医生沟通,医患关系相辅相成。


赖头充


应该喜欢无知的吧,似懂非懂,给医生添麻烦。我的学驾车的教练,经常一句话告诉我。他说:“我最怕那些知识量高的学员,太多的问题和太多的为什么,考试总是难得过关”。同理,也就喜欢不说话的病人了。


昔日的港湾


对于临床来讲,医生更关心信任,毕竟非专业人士的知识储备量不管从质还是从量上来讲,远远不如专业医生懂得多,不要拿自己爱好和靠此吃饭的专业人士做比较,当然,知识储备能够更快更好的理解医生和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这是好事!



MR为人民服务


我们那里医生更喜欢没知识的农村人,因为不懂,所以他们作为病患作为家属,对医生就两个字:信任。医生最怕那种读多几年书还装懂那种。


小璐3302


如果我是医生的话呢,就不存在区分有没有医学储备的病人,医生的角度呢,生病了,就是病人,当然,有医学常识的人最好,最起码他知道该怎么更有效的配合医生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