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是哪一場?為何會是這一場?

不才講史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五千年間戰爭層出不窮,或大或小,或長或短都不足以讓中國亡國。1931年9月18號日寇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我國曆史上最艱難的一次戰爭,如果中國戰敗,那麼中國就亡國了。抗日戰爭是我國曆史上最難打的一場戰爭,不僅僅因為日寇強悍猖獗,更因中國內部四分五裂;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那麼抗戰就很可能會失敗。

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與日本的綜合國力差距十分大,簡單的說日本是工業強國,中國是落後的農業大國。日本是完全意義上完成了國家統一,中國只是名義上完成了國家統一,國內軍閥割據混戰不斷。日本具有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國內可以自行生產重炮、坦克、飛機、軍艦等;中國則只能生產步槍、子彈,連刺刀、頭盔都要從外國進口,重炮、坦克、飛機、軍艦更不能自產,只能依靠進口。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命令東北軍全線撤退進入關內,日寇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三省,並扶立清朝遜帝溥儀成立偽滿洲國。

1932年1月,日寇製造事端,進犯上海。駐上海的第十九路軍與日寇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

1933年1-5月,日寇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逼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北平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遊行,喊出“反對華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遭到國民黨軍警鎮壓。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楊虎城在屢次勸諫蔣介石無效的情況下,發動了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確定促成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並派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迫使蔣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

1937年7月7日,日寇製造"盧溝橋事變",中國駐軍奮起抵抗,中國的全面抗戰開始。1937年8月13日日寇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佈由原西北主力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1937年10月12日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編成新四軍,軍長葉廷,副軍長項英。

前期日寇進攻態勢迅猛,國軍雖頑強抵抗,但是實力差距巨大,國軍節節敗退,日寇妄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1937年11月12日,日寇攻佔上海;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佔首都南京;1938年5月,日寇佔領徐州;1938年6月,日寇佔領開封;1938年10月日寇佔領武漢、廣州。正面戰場上國軍與八路軍、新四軍節節抵抗,雖然失去了大片國土,但是重挫了日寇的銳氣,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日寇意識到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短時間內無法滅亡中國,就改變了戰爭策略,以軍事進攻為輔,政治進攻為主。日寇除了招降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外,還扶立了七個偽政府:偽滿洲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偽蒙古軍政府、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汪偽國民政府。中國大地上一時間產生了數百萬漢奸、偽軍,國軍甚至有成建制投降日寇的,還美其名曰”曲線救國“!

進入相持階段後,日寇將軍事重點放在八路軍、新四軍開闢的抗日根據地,而對國民黨政府則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國軍在三次長沙會戰中給日寇重大打擊,特別是1941年薛嶽指揮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殲滅日寇5萬多人。

抗戰相持階段,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還不斷製造摩擦,意圖消滅八路軍、新四軍。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五中全會,反共成為該會議的中心議題,會議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閻錫山發動晉西事變,中央軍發起黃橋戰役,1941年1月6日的皖南事變更是震驚中外。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重心轉向美國,而國民黨則早將重心轉向共產黨。

1944年,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與此同時,國民黨正面戰場卻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面,先後喪失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豫湘桂戰役)。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後之打擊”。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后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於8月9日出兵中國東北。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9日,在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餘萬)。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