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硕士16岁博士,如今处境让人感慨:神童诅咒

不止古代有伤仲永,现实生活中这种戏码也不断地上演。

1995年出生的张炘炀天赋异禀,父亲张会祥发现他这个天资后,就一直不断地加快他学业的进程。

2年时间学完小学课程,初高中一直跳学,最后10岁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成为最小的博士。

13岁硕士16岁博士,如今处境让人感慨:神童诅咒

但是学业上几乎完美的他,其他方面开始逐渐暴露出不成熟,比如情商、社交和心智。

在博士答辩之际,他要求爸妈在北京买套房子,不然就退学,此要求一出,所有人都说他不懂事。

仔细想想当时他还未成年,有此要求属于正常,只是打上了“天才”的标签,所以显得突兀。

如今他已经完全淡出公众视线,有人说他没有读完博士。

有人感慨,是不是有神童诅咒?指的是人小时候太有天赋,长大后可能被天赋以及其他能力的缺陷所限,人生路走不长远。

13岁硕士16岁博士,如今处境让人感慨:神童诅咒

哪有神童诅咒,其实是教育问题

我们所见的神童有很多,70年代的三大神童谢彦波、干政、宁铂,谢彦波成为了普通教师,干政患上精神病,宁铂出家。

90年代被称为“东方神童”魏永康,在中科院硕博连读时,3年时间就被退学,如今是一名普通的职工。

再到现在的张炘炀,这些都让我们确信,神童最后都泯然众人。

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授琼·弗里曼从1974年起跟踪调查了210名极具天赋的儿童,但最终发现其中仅有6人(3%)“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

而这背后折射的是教育问题,大多数父母面对孩子天资聪颖忘乎所以,比如张炘炀的爸爸一味地让他完成学业;魏永康的妈妈也是让他一心扑在学业上,其他方面她完全不在乎。

13岁硕士16岁博士,如今处境让人感慨:神童诅咒

我想起一个小故事,有个人得了千年难遇的好种子,于是不分季节马上就种了,日夜照料,结果种子不适应气候死了。

这不跟神童也一样吗?面对上天的馈赠,父母快加马鞭,给孩子添把火,以为这样孩子就能更加出色,可惜被别的缺陷拖垮了。

在教育孩子时,注意“木桶原理”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善于扬长却不避短,结果恰恰是忽视的短板拖累了孩子。

比如一味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一味地责怪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的情绪;等到问题出现时,一切都晚了。

心理学上有个“木桶原理”,指的是决定水量多少的不是长板,而是短板,只有把短板补长,水量才会多。

对于孩子来说,心理、情商、社交、独立、人格等等,都有可能是他的短板,木桶装的水越多,说明他整个人越健康,如果一直都装不满,说明哪块短了。

13岁硕士16岁博士,如今处境让人感慨:神童诅咒

决定孩子整个命运的不是单一的方面,一定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

如果张炘炀的爸妈能够慢下来,魏永康的妈妈不忽视他的独立,他们的状况会比现在好很多。

走得快时,人往往会忽视身边的风景,脚下的小石头,既错过了美好,又摔了一跤。

越有天分的孩子,越要慢

有句话说,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就会开一扇窗,所以不要气馁;同样,如果上帝给你开了很大的一扇门时,你就要检查哪扇窗被关上了。

如果你的孩子在某方面很有天分,说明其他的方面一定有缺陷,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所以,面对孩子的天分时,不要忘乎所以,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栽培,否则就会被天分所累。

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陶哲轩就是走的很稳的神童。专家测试他的智商高达230,比爱因斯坦还要高。

13岁硕士16岁博士,如今处境让人感慨:神童诅咒

面对他的高智商,父母是又喜又忧,忧的是怕他别的方面跟不上。于是决定放慢脚步,

他本来12岁就可以完成大学学业的,硬是“拖”到14岁进入大学,因为要培养其他方面,比如情商、社交和人文科学等方面。

而如今他每一步都走的很稳,担任多个国家的外籍院士,被称为“数学大神”,不得不说,他的父母明智至极。

在面对惊喜时,没有失去理智。

13岁硕士16岁博士,如今处境让人感慨:神童诅咒

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

许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当催化剂,一直不断地催熟孩子,失去了孩子原有的稚嫩。

在很多节目中,可以看到有的孩子说话像个大人,装腔作势,说话一板一眼,让人感到惋惜。

教育家哲学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破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区,他们或快或慢,但终会到达终点。

13岁硕士16岁博士,如今处境让人感慨:神童诅咒

网络上有首很火的小诗: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不要妄图一步登天,走好每一步,才不会摔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