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代鐵托治理下的南斯拉夫是什麼樣?

寇亞君


冷戰時代鐵托治理下的南斯拉夫是什麼樣?其實當時的南斯拉夫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因為他雖然實施的是社會主義制度,但卻早早和蘇聯翻臉,而在冷戰期間在經濟上深度融入西方經濟,政治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與其配合。而當時南斯拉夫的民族情況同樣複雜,但近幾年網上流行的說法卻很片面,具體如何,請看下文詳解吧。


南斯拉夫與蘇聯的決裂

在冷戰期間,南斯拉夫可以說是最早與蘇聯發生矛盾的“東方國家”。而這種矛盾的根源其實主要源自二戰。因為冷戰期間的歐洲東方陣營,基本上全都是蘇聯在二戰末期反攻期間,從納粹德國和意大利的佔領下解放出來的國家,所以在戰後,蘇聯從一開始就對這些國家的政局發揮了重要影響。

但南斯拉夫卻主要是由鐵托所率領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所解放的,所以從一開始,南斯拉夫政權相對於東歐其它政權獨立性就要強的多。同時能夠相對獨立地擊敗納粹德國佔領軍也意味著南斯拉夫當時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因此在二戰之後,南斯拉夫其實對周邊國家也存在一些領土擴張的想法。首先鐵托曾想聯合另外一個南方斯拉夫國家保加利亞把阿爾巴尼亞和希臘兼併,讓這四個國家結成一個巴爾幹聯邦國家,在東方集團裡和蘇聯比肩。因此他曾在希臘內戰中公開選邊站隊,而蘇聯此前已與英國達成協議,承諾不介入希臘內戰,而且蘇聯也不希望看到“巴爾幹聯邦”的出現,因此在這方面和南斯拉夫出現了根本分歧。

南斯拉夫二戰末期佔領的意大利領土

此外,南斯拉夫在二戰末期還從意大利手裡奪取了部分領土,鐵托希望讓這些領土正式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特別是今天意大利北部城市特里雅斯特周邊地區,但他的這種主張受到西方的強烈反對,為些南斯拉夫還曾幾次與西方在這些地區發生過軍事衝突。比如從1945年到1948年,南斯拉夫戰機就曾在爭議領土周邊4次擊落美軍運輸機。而當時蘇聯仍然處在二戰巨大破壞的恢復期,不願與西方發生直接軍事對抗,因此強烈反對南斯拉夫對西方的強硬立場,南斯拉夫與蘇聯之間在此時已經產生了嚴重矛盾。最終雙方的矛盾在1948年5-6月間公開化,南斯拉夫與蘇聯決裂,成為了一個維持社會主義制度,卻遊離於東方陣營之外的國家。

南斯拉夫與西方陣營的合作

因為之前南斯拉夫與西方的緊張關係,所以蘇南決裂之後,西方剛開始對南斯拉夫仍然保持了一定距離。但不久後西方發現南斯拉夫和蘇聯之間的決裂是玩真的,因此很快發現了南斯拉夫的戰略價值,迅速與南斯拉夫建立了非常友好的關係。而南斯拉夫與蘇聯之間的關係雖然在赫魯曉夫執政之後有所緩和,但南斯拉夫仍然始終堅定地表示自己不會加入華沙條約,所以雙方在關係最好的時候也只是維持一種冷和平狀態。

南斯拉夫在冷戰期間成為了兩個陣營之間的緩衝地帶

而相反,南斯拉夫與西方各國卻是實實在在地友好關係。比如在1967年1月1日,南斯拉夫單方面宣佈對所有外國免除簽證,允許各國遊客自願前往南斯拉夫旅遊訪問。而當時南斯拉夫與東方集團的關係仍然十分緊張,在南斯拉夫與東方各國的邊界上,南斯拉夫佈置了重兵佈防。所以其實這個免籤待遇等於完全是針對美國和西歐遊客實施的。來自西方的遊客也成為了南斯拉夫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

另外也是在1967年,南斯拉夫還配合美國呼籲阿拉伯各國承認以色列,而這種表態也是完全與西方陣營一致的。而美國政府官員也曾投桃報李,對南斯拉夫表示過公開的支持。比如曾任美國駐南斯拉夫大使的沃倫·齊默曼就曾表示美國支持南斯拉夫是基於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而在1960年代,美國還曾表示決不會坐視蘇聯對任何歐洲中立國家動武,而這裡的“中立國家”主要就是指的南斯拉夫,因此等於美國也曾為南斯拉夫提供過軍事保護。而除此之外,南斯拉夫還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在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曾經一度有成為世界第三極的態勢,而鐵托在當時曾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

風光得意的鐵托

而在政治關係熱絡的同時,南斯拉夫與西方的經濟合作也非常密切。從南斯拉夫與蘇聯決裂之後,西方各國銀行就開始非常慷慨地為南斯拉夫提供了大量條件非常優越的貸款。而南斯拉夫利用這些貸款大量投資一些尖端技術,所以南斯拉夫的經濟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在國際上也曾非常有競爭力。除此之外,南斯拉夫還與西方國家開展了密切的經濟合作,在1970年的高峰時期,南斯拉夫20%的勞動力,也就是110萬工人都在西歐國家打工,其中一些人最後還乾脆移民到西德等國。但南斯拉夫對西方國家在經濟上的高度依賴,也為其後來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鐵托時期的南斯拉夫民族關係

最近這些年,網絡上有很多說法認為鐵托時代對南斯拉夫境內最大的民族塞爾維亞族有過許多打壓,而這些打壓為1990年代南斯拉夫的解體埋下了伏筆。但這種說法卻是非常片面的,因為它忽略了二戰之後的南斯拉夫是如何重建起來的。

二戰期間被一分為六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是在一戰結束之後幾個南方斯拉夫民族聯合組建的國家,但在二戰被德國和意大利佔領之後,南斯拉夫就已經完全被肢解了。在當時,塞爾維亞被德國直接佔領,克羅地亞則成立了納粹德國扶植的克羅地亞獨立國,南斯拉夫其餘部分則被軸心國成員意大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阿爾巴尼亞分別佔領。而南斯拉夫各個民族的形成本來就是因為在歷史上受到域外不同強權的統治,使本身非常接近的族群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二戰時再次被列強分而治之,等於給本來就矛盾重重的南斯拉夫各民族又增添了新的矛盾理由。比如說在1990年代爆發的科索沃危機,其實就跟二戰期間德國把科索沃地區強行割讓給阿爾巴尼亞有很大關係。

中世紀末期被不同域外勢力瓜分的南斯拉夫地區,而這才是南斯拉夫民族矛盾的深層根源

所以在二戰結束時,其實是鐵托把本已分裂成六份的南斯拉夫重新捏合在了一起。如果不是他搶在蘇美軍隊到達之前統一了南斯拉夫大部,可能二戰之後根本就未必能重新出現一個新的南斯拉夫國家。但鐵托本人卻不是南斯拉夫最大的民族塞爾維亞人,而是克羅地亞人。所以如果把南斯拉夫說成是塞爾維亞族本位的話,其實是鐵托這個克羅地亞人替塞爾維亞人完成了統一南斯拉夫這個工作,而在二戰的歷史已經證明,憑塞爾維亞人自己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晚年的鐵托

在鐵托時代,克羅地亞和科索沃等地區確實獲得了相對比較大的自治權力,但這是建立在鐵托在二戰之後重建了南斯拉夫的基礎上,因此在說鐵托的政策為後來南斯拉夫解體埋下了伏筆時,恐怕也還要加上一句,如果沒有鐵托,可能根本就不會有二戰後那個南斯拉夫。如果是美蘇主導巴爾幹的戰後局勢,可能直接就按照21世紀南斯拉夫1分為6甚至1分為7來安排了。所以說鐵托的政策導致了後來南斯拉夫的解體是非常片面的,其實到鐵托1980年去世時,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關係還是相對和諧的。而且鐵托還在執政期間在南斯拉夫設立了南斯拉夫族這個民族,鼓勵境內不同民族的人放棄原有的民族屬性,自願把民族改成南斯拉夫族。到1981年,南斯拉夫境內已經有120萬人自願放棄了原來的民族歸屬,自認南斯拉夫族。所以其實他在執政期間,也曾試圖促成南斯拉夫國內各個民族的融合,以保證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存在。


而南斯拉夫最後的解體,可以說民族矛盾是一方面,整個蘇東大變局的影響是另一方面,而在蘇東劇變前後,原本與南斯拉夫關係熱絡的西方的拋棄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進入1980年代,蘇聯開始出現衰落跡象之後,南斯拉夫對於西方的利用價值消失,西方僱傭南斯拉夫工人的數量大幅下降。同時南斯拉夫大量向西方國家借債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借債最多、經濟也最發達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為了還債開始不願意向中央政府納稅,南斯拉夫各共和國之間的共同經濟基礎消失,而此時民族矛盾才成為了被利用的理由,可以說這時南斯拉夫才走上了解體的不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