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鼎盛时管辖的面积有多大?

海雍


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在湖口,九江击溃湘军水师,乘胜进占湖北东部,江西大部,安微,江苏,浙江等地,运用战略回旋,和纵深穿插二次攻攻江北和江南大营,控制长江中上游地区。因为天京变乱,清军反扑,又丧失许多战略要地,只能防御作战,后取得三河大捷,复振一时,但由于战略重地丟失,无法挽回颓势,最终在1864年天京陷落,最后失败。


文舀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非常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的领导人是洪秀全。从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到1853年建都南京,鼎盛时期控制的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相关省份包括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江苏省、湖南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被打扮的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攻占永安到1864年首都天京被攻陷,前后共持续了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对于太平天国,历来也都是褒贬不一,各执一词,并无定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此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运动究竟如何发展壮大的。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影视形象)

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是洪秀全和杨秀清。

洪秀全(1814年-1864年),本名火秀,后改为秀全。他在屡次参加科举而不能中之后愤然转而研习基督教,最终受基督教的启发创立拜上帝教,并劝说冯云山一起和他传播教义。后来又吸引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人成为骨干,拜上帝教则不断发展壮大。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攻占了广西永安,而就此持续了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拉开帷幕。当年12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封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而正是这一条为此后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影视形象)

1852年4月,太平军离开永安,进攻桂林而不克。转而一路北上进攻兴安,然后经全州、永州、道州、郴州、长沙、岳州,最终来到了湖北重镇武昌城下,于1853年1月20日攻下武昌,但在武昌仅仅停留20天,太平军就撤离武昌,转而直扑他们心中的目标—江宁(南京)。

太平军顺江而下,先后攻克九江、安庆、芜湖等军事重镇,最终到达江宁,并于1853年3月19日攻克江宁,成功进入城中,并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而就此在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辗转了两年的太平军终于安定了下来。


(太平天国全盛疆域图)

然而此时清军为了扼杀太平军,先后在南京城外孝陵卫建立了江南大营,扬州城外建立了江北大营。同时太平军也没有闲着,先后派出了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和由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等人率领的西征军。

后来虽然北伐军虽然失败了,但是西征军却取得了重大成果。西征军溯江而上,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武昌等重镇。与此同时,天京附近的太平军在东王杨秀清的指挥下,先后于1856年4月和6月攻破江北和江南两座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而在此时,太平天国也迎来了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疆域与清朝对比图)

虽然说太平军先后发展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也先后攻克过600座城市,给人感觉太平天国实际疆域很大。但是这些大多数属于随占领,随丢弃的情况,因此太平军即使是在全盛时期也只相对控制了从武昌、九江、安庆到天京的沿岸地区,以及江西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即使是在这些地区,太平天国的控制也非常不稳定,经常是和清军处于拉锯战的状态,就一座武昌城就反复易手,首都天京也一直处在清军的包围状态之下,因此说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控制区域也不超过100万平方公里,连清朝面积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虽然如此,但是也不要小瞧了太平军占据的这一块地盘。这里可是两江地区,是清朝最富庶的地区,也是清朝的赋税重地,是清朝的财政支柱,这也是清朝如此想要迅速剿灭太平天国的原因。


(晚清名臣曾国藩画像)

然而盛极必衰的道理再次在太平天国身上得到验证。在攻破江南江北大营后,杨秀清的风头一时无两,权力欲也极速膨胀,这引起了天王洪秀全的极度不满,洪秀全引早就对杨秀清不满的北王韦昌辉回天京诛杀杨秀清,最终导致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的家人部众共两万余人被杀,随后北王韦昌辉的暴虐嗜杀也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因此韦昌辉也被洪秀全下令诛杀,翼王石达开则受到洪秀全的猜忌而率领太平军主力出逃,太平天国就此转衰。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的湘军攻进天京,太平天国灭亡。

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抑或是早期封王埋下的祸根,还是脱离民众、日渐腐败的统治阶级最终都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而像他们喊出的“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口号在那种时代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只能是个口号罢了!


小祁说历史


太平天国在鼎盛时期控制区域包括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山西,山东、福建、浙江等十四省的部分区域,占领了超过了600余座城市。其北伐军一直打到了直隶,但遗憾的是太平天国的建政十分滞后,许多地区属于与清军反复拉锯,一路所得城池都是随占随丢(连武昌,安庆这样的名城都是如此),以致建都时手中只有一座南京城,所以天京在建都之初就处在清军的围困中。如果不算北方捻军和上海小刀会等同盟势力,太平天国在江南一带的控制区域实际上只有不到236个县(包括县级州10个)以平均一个县不足5000平方公里算,也就一百来万平方公里!(中国现在有2854个县,而且大部分县域划分没有的变化),但由于当时太平军所在的都是中国的经济重心地带,因此影响力很大!


九龙王龙九


关于太平天国的简单介绍

太平天国,是中国清朝后期由洪秀全所建立的国家,前身为1843年之“拜上帝会”。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的行政疆域

太平天国武装力量先后发展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

江南省\t首府为天京\t又称天京省,今南京周边地区。

安徽省\t首府为安庆

江西省\t首府为九江

湖北省\t首府为武玱,即武昌

天浦省\t\t仅含天浦一县,即江浦县。

苏褔省\t首府为苏州,即今日苏南东部\t“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又作苏馥省

桂褔省\t-\t“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辖区不详,有学者推测系苏福省之改称,但证据不足。

浙江天省\t浙江天省(首府为杭州)

湖南省\t-

福建省\t-

河南省\t-

珊东省\t-\t即今日之山东

珊西省\t-\t即今日之山西

罪隶省\t-\t定于占领后改为“迁善省”,即直隶,今日之京津地区、河北大部及河南、山东小部份地区。



广西省\t-

广东省\t-

芸南省\t-\t即云南

四川省\t-

桂州省\t-\t即贵州

陕西省\t-

甘肃省\t-

奉添省\t-\t即奉天,今日之辽宁

吉林省\t-

乌隆江省\t-\t即黑龙江

伊犁省\t-\t今日之新疆

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北伐军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由于孤军远征,终于失败。

洪秀全为了控制长江中游,确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赖汉英、胡以晃、曾天养率军溯长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广大地区。在湖南境内,多次打败曾国藩组织的以地主团练为骨干的湘军。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又在天京外围展开了激烈的破围战,先后击破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在军事上达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维持绝对平均主义,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是,它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还实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试制度;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