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的診療體會之開篇,為何“肺結節”為主訴的患者越來越多?

木幽書


所謂肺結節是指體檢或偶然檢查時發現的肺部小於3釐米的陰影,不是具體疾病名稱,是一種影像學表現的描述。換句話說,就是醫生在胸片或CT片上看到的較小的、密度偏高的陰影,一時確定不了是什麼疾病,而暫時採用“結節”這個名稱進行描述。其中,小於1釐米的結節稱為“小結節”,小於5毫米的結節稱為“微小結節”,而大於3釐米的病灶就不稱為結節,而稱為“腫塊”。

人體的肺臟是和外界空氣相通的,每天接受大量大氣中的氣體、漂浮物、細菌、病毒等侵襲,受到損害後,就會留下一些痕跡甚至瘢痕,因而出現結節。因此也可以說,肺結節可以是多類肺部疾病的前驅狀態,也可以是疾病肆虐後留下的傷痕。

實際上,肺結節的病因病機醫學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功能紊亂,以及肺部炎症、結核、腫瘤等都可能引起結節,所以肺臟上出現結節性病變的情況就很多。

一般來講,多數肺結節患者的病情都比較穩定,而且還可以自行緩解;無症狀患者不需要治療。

就影像學檢查來說,其實僅僅一個球形病灶,其診斷可能就有10種以上。肺結節的檢查,也許會進行很多檢查,做了胸部CT、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痰細胞學檢查,還有各種抽血化驗,研究來研究去,最後還是不能肯定它到底是什麼病。

所以,一旦查出肺結節,恐慌焦慮或無所謂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結節的惡性率是很低的。

患者應該既不要過度診斷治療,也不要漏診誤診了惡性病變,一些無法判斷的肺結節,尤其是小結節(通常指小於1釐米)應該在3~6個月後再複查,如果發現原本較小的結節突然比以前增大了許多,或者發現原本顯影較淡的結節突然加深了,這些表現一般提示是惡性的幾率較大。

但如果觀察約半年至1年,結節跟以前相比變化不大,說明它的生長是具有惰性的,因此即使是惡性的東西,也不一定急於處理,特別是老年患者。

有經驗的醫生不會放過可疑的肺癌,對於良性病變也不會輕舉妄動。因此,建議患者去較大的醫院,找那些有經驗的專科醫生進行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