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

一、概述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二、病原學

致病菌為志賀菌,又稱痢疾桿菌,革蘭陰性桿菌,主要釋放內毒素。分4群:A群痢疾志賀菌、B群福氏志賀菌、C群鮑氏志賀菌、D群宋氏志賀菌。國內主要是B群為主,其次是D群。A群毒性最強產生志賀毒素(外毒素)但是抵抗力最弱;D群抵抗力最強多呈現不典型表現。B群易發展為慢性。

三、流行病學

細菌性痢疾

手繪圖瞭解細菌性痢疾

四、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1~3天(數小時-7天)。

1.急性菌痢,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狀與消化道症狀,可分成四型:

(1)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畏寒、高熱39℃、乏力、隨後出現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早期稀水樣便,1~2天后轉成粘液膿血便裡急後重感明顯,排便大於十次,量少,常伴腸鳴音亢進和左下腹壓痛。

細菌性痢疾

(2)輕型(非典型)症狀輕無膿血,腹瀉日10次以下。糞便培養痢疾桿菌生長,可以確診。

(3)重型 多見於年老體弱或營養不良的患者,易發生休克。

(4)中毒型 此型多見於2~7歲體質好的兒童。起病急,全身症狀明顯,高熱達40℃以上。根據表現分:休克型、腦型、和混合型(最為兇險)。

2.慢性菌痢

菌痢患者可反覆發作或遷延不愈達2個月以上,可能急性期為徹底治癒有關,可分為:慢性隱匿型、慢性遷延型 、慢性型急性發作 型。

五、檢查

細菌培養:糞便培養志賀菌陽性可確診,未使用抗生素前,新鮮糞便。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消化道隔離,忌食生冷、油膩和刺激性食物。

(2)抗菌治療大便培養的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首選喹諾酮類,兒童儘量避免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對症治療 保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2.慢性菌痢的治療: 避免過度勞累,勿食生冷飲食,使用抗菌藥物,足劑量、長療程。

七、預防

1.管理傳染源:消化道隔離(隔離至臨床症狀消失,大便培養連續兩次陰性)。感染者應立即隔離並給予徹底治療。慢性患者和帶菌者不得從事飲食、托幼行業的工作。


2.切斷傳播途徑:養生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應注意飲食和飲水的衛生情況。

3.保護易感人群:口服活菌苗可使人體獲得免疫性,免疫期可維持6~12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