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當前,一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你怎麼看?

GEN


孩子遇到難處,肯定找媽。想辦法讓回家吧,心疼自己的孩子。以後送娃出去,多考慮一下風險


gxjyxj88


支持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的說法,要盡一切力量保護孩子,通過增設商業航班或者包機的方式將孩子送回國。


目前,國內疫情明顯好轉,本土新增確診病例幾乎為0,近期出現的新增確診病例主要是境外輸入病例,國外疫情持續惡化,疫情形勢相當嚴峻,被感染的可能性較大,想辦法把留學生包機接回國是很科學的做法。但這些孩子回國後要進行隔離觀察,可以把隔離觀察14天,改為隔離觀察28天,所有費用自理,這樣可以更好的防止境外疫情輸入。




截止到2020年3月21日,海外疫情累計確診195988人,昨日+32095人,現有確診人數166621人,昨日+28188人,治癒人數21118人,昨日+2552人,死亡人數8249人,昨日+1355人。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達5000人以上的有意大利和美國,意大利疫情累計確診4.7萬,超過100個國家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中國內地連續3天無新增本土病例,全球病例破27萬,武漢連續3日、湖北除武漢連續16日、湖北以外省份連續9日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

全國20日新增確診病例41例,均為境外輸入。其中,北京14例,上海9例,廣東7例,福建4例,浙江、山東、陝西各2例,四川1例。截至3月20日24時,中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69例。

國內目前的防疫重心是防境外疫情輸入,要從源頭上對境外疫情進行預控,從入境地對境外人員實行精準防控,社區要對境外人員實行有序管控。多管齊下,防止疫情出現反彈情況。


Lance課堂


海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了190000例,已經遍佈了173個國家。HB省昨天新增病例為0 ,境外新冠肺炎輸入病例為41例。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我們只是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如果無法把好國門,新冠肺炎疫情隨時可能會捲土重來。到時候,我們可能會隨時再次面臨“封城”,還付得起這個代價嗎?日前,一位英國留學生媽媽要求政府包機接留學生回國,這種想法可以瞭解,卻絕對不可行。

第一,非常容易造成國內疫情第二輪爆發。經過了接近2個月的艱苦奮戰,甚至已經有319人因抗疫工作殉職,我們才贏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階段性勝利。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業重心已經從境內防控,轉移到了防控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出入。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多達274例,僅僅3月21日一天就增加了41例。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在英國的留學生已經多達95000人。如果將這95000名留學生在同一時間接回國內,即使再嚴格的檢測,恐怕也會有“漏網之魚”,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復發。即使是15000名小留學生,也會給防疫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這並不是殘忍,而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的最優選擇。即使是在重視“人權”的意大利,不也是在醫療體系緊缺的情況下, 優先搶救年輕人,而將老人的優先級排在後面。

第二,僅僅接回英國留學生有失公平,接回全部華僑與留學生卻不可能實現。如果僅僅將15000名小留學生接過來,那麼其他80000名英國留學生怎麼想?如果將95000名英國留學生都接回來,300000美國留學生怎麼想?如果將300000美國留學生接回來,全世界接近1000萬華僑怎麼想?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是世界大流行,不同於區域性災害,國家也沒有能力做到面面俱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開了口子,接下來就會非常被動。

第三,最好的辦法是留學生母親趕赴英國,照顧未成年子女。能夠在未成年階段就將孩子送到國外,至少說明了兩點。第一,小留學生的家庭比較富裕,至少是中產階級的中上等;第二,小留學生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不滿足於國內的教育。所以,最好的選擇是,小留學生的父母趕到英國照顧未成年子女。畢竟,國內與英國還沒有斷航。即使斷航,也能夠通過專機實現目的。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應不應該包機接回所有留學生?


美國觀察室


兒行千里母擔憂,特別是在這樣的時刻,我相信每個有留學生的家庭,父母都會為了孩子的安全擔心,甚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縈繞在心頭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儘快把孩子接回來。但是,作為家長只擔心自己的孩子的安全,而作為國家要考慮的是全國人民的安全。

這位家長提出讓政府儘快包專機把孩子接回祖國,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實行起來並不容易。要知道,中國在英國的留學生人數在10萬人以上,單是小學生就高達1.5萬人。這麼多的留學生怎麼接?接回來怎麼安排?這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再說了,如果國家安排專機把英國留學生接回來,那其他國家呢?要知道,中國目前在國外的留學生總數高達七八十萬,如此龐大的留學大軍,接回來如何安排?

不過,面對家長的請求,中國駐英大使沒有一口回絕,而是表示想辦法盡力接回孩子,盡最大能力保護孩子的安全。


對此,我相信不少國人,是不願意留學生現在回國的。目前,國內的疫情形勢剛剛好轉,各省剛剛傳來開學的好消息,而近幾天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高達269例,僅昨天一天新增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就達到41 例。而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多數以留學生為主。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的增多,給我國疫情防控帶來了新的壓力。

現在,留學生的媽媽們焦慮不安,可是國內形勢又是如此,真是讓人進退維谷。不過,國家會把留學生的安危放在心上,一定會拿出合理的措施,來保障留學生的安全。作為留學生也要遵守規定,大家齊心協力,共抗疫情,爭取疫情早日結束!


靜靜助學


讓我們來重溫一下吳京《戰狼II》那句經典臺詞:

中國人民共和國公民 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 不要放棄 請記住 在你身後 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我想這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想讓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的念頭一定是受到吳京《戰狼II》這句經典臺詞的啟發。

英國是我國小學生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人數大約在1.5萬人。送去英國留學的孩子最小11歲!

這麼小就送出去留學,目的並不是為了孩子學業,這裡大部分家庭是準備給孩子移民,做大不列顛合眾國的公民!

或者就是以孩子為鋪墊,然後全家移民過去,有的家庭也的確是這樣做了。

很多加入外國籍的華裔卻又在做著傷害祖國的事情。

前幾天的蔣逸文與劉韻傑作為美籍華人,在facebook上公開詆譭國人,就是這類人。

1.5萬留英小學背後是1.5萬個家庭對於英國教育的認同和英國政府的信任,既然如此信任英國政府,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突然又去哀求中國政府呢?

這種出爾反耳,疫情退去之後,不怕英國政府再和他們秋後算賬呢?

因此,我覺得這位英國留學生媽媽還是不要請求中國政府包機為好,做人堅守底線,保持操守,從一而終,不能做”騎牆派“的蝙蝠!

朋友們,對此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關注。

青衫李探花


國外疫情惡化,孩子滯留國外,家長焦急萬分,特別擔心和焦慮孩子的安全,非常想讓孩子回來帶在自己身邊,這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提出讓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這個要求有太過了。第一、現在滯留在國外的華人、華僑、留學生和中小學生數量之大超乎你的想象,政府即便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這樣的承受能力。

第二、如果英國留學生家長對政府有這樣的訴求,那麼其他國家留學生家長也會有這樣訴求。這樣的訴求政府是沒有辦法許諾和接受的,一方面沒有那麼大的能量把那麼多的留學生接回國來,另外一方面數以萬計的留學生回國,也會對國內疫情防控帶來巨大壓力。

第三、國家和政府向來都是關注、關懷和關心在外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關心歸關心,但還得分一個在什麼樣的形式下,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狀態下,得分一個什麼樣的事情能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假如全世界有一兩個地區發生疫情或者動亂,相信國家一定會派包機接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回家的,但問題是現在全世界都在爆發疫情,這樣的訴求顯然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第四、儘管說國內的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現在從全世界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安全的地方之一,能夠回國當然是家長和留學生共同的心願。但大家都知道,減少人員流動,做到科學防護,才是最根本的,最安全的,也最好的選擇。這位英國留學生的家長向政府提出這樣的訴求顯然有點太過了,即便是祖國再接包容接納,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超能力來應對這場全球化的疫情。所以,還是儘量的減少人員流動,做好科學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門,加強鍛鍊,提高自我免疫力,才是最好的選擇,咱給祖國幫不上忙,咱不要給祖國添亂。


教育探微


都是中國人,因疫情陷入困境,從感情上說,我認為可以為這些孩子提供某些幫助,但家長提出由政府包機接回這些孩子,這個要求顯然過分了,如果滿足了英國的,那麼其他國家的呢,是不是全都包機接回?國家已經消耗巨大,你們的資源也不少吧,多想辦法,儘量少給國家增加負擔了!

有一點憂慮:環境造人,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他的思想和行為一定會受到濡染。從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會不會——中國血液,外國靈魂?但願不會!


泥巴驛站


看到這樣的消息,其實挺欣慰的,這就表明我們並沒有被疫情的恐懼所驅使,也沒有被疫情所打倒,在面對留學生是否回國的問題上,有很多人仍然能夠保持理性的態度。

有很多人之所以反對留學生回國,主要是基於兩方面原因。

第一,這些留學生回國之後,不守規矩,不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有些人甚至謊報瞞報自己的行程,給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第二,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既然願意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那就證明家長相信孩子出國留學是安全的,現在情況有變,家長要承擔這樣的風險。家長不能只想著享受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而不願意承受出國留學所帶來的風險。

’既然家長能夠送孩子出國留學,那就證明家庭經濟條件還不錯,雖然現在機票漲價,部分航班取消,但這些家庭完全有能力,自己想辦法把孩子接回家,或者僱人在國外照顧自己家的孩子。

這些觀點看似都很有道理,但其實並不能夠值得認真推敲。

最近留學生回國問題之所以飽受爭議,除了極端事件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有些人就是在刻意利用大眾的恐懼心理和仇富心理。

先來說下上述第一個觀點。

的確最近出現了一些極端的事件,個別人回國之後,因為謊報瞞報自己的行程,而給當地的疫情防控帶來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但要知道的是,目前在國外的留學生人數有好幾百萬,並不是所有的地區疫情都比較嚴重,也並不是所有的留學生在疫情爆發之後,都會選擇回國。

那些選擇回國的留學生,要麼是考慮到當地疫情比較嚴重,而當地的政府又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要麼是這些留學生的年紀比較小,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身在國內的父母擔心孩子一個人在國外不安全。

而那些選擇回國的留學生,他們大部分人都還是守規矩、講道理的。

如果你關注過留學生群體,你就會發覺他們大部分人,其實都心繫祖國,時刻關注著祖國的發展。

當國外一些人出現對我們不友好的言論或者行為時,很多留學生都會組織各種行動,進行反擊。當國內的疫情爆發時,這些留學生也是紛紛的採取各種措施,給一些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提供物資援助,資金援助等。

因此,不能因為留學生群體當中個別人不守規矩,不講道理,就認為所有的留學生都不受委屈,不講道理。

至於第二個觀點就更經不起推敲了。

電影《芳華》中有這樣一句話:“一旦發現富人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

如果只是因為別人比你有錢,別人能夠送孩子出國留學,而你不能送孩子出國留學,頓時心裡感覺不平衡,而現在國外的疫情爆發了,當地的政府又不管這些留學生,想買機票回國又買不到機票,此時你就感覺心裡平衡了很多。

那麼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落井下石,針對這種行為沒有任何討論的價值。

因為歷史的經驗在不斷的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仇富並不會讓我們普通人過得更好,反而會讓我們過得更糟糕。

而如果你認為每個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因為我們要堅持個人主義,其實這種觀點並沒錯。

的確在現代社會,我們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夠只想著好處不承擔風險。

一些家長在送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出國留學時,就必須要想到,孩子在國外有可能不能夠照顧好自己,當出現特殊情況的時候,要有應對策略,不能一遇見問題就想向國家尋求幫助。

如果真有絕對意義上的個人主義,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在疫情期間,不幸被感染的人都應該自己花錢去治病。

但現實的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面對災害時,首先考慮的是集體主義,而不是個人主義。那是因為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個人主義,每個人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前提條件是,他們有能力有機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疫情面前,在災難面前,大部分人是沒有能力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

那現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幸被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如果真的要堅持,絕對的個人主義,那麼肯定會得出一些荒誕的結論。比如,某個地區疫情比較嚴重,肯定是和這個地區的人平時亂吃東西有很大的關係。再比如,要是當時你們不去這個地方讀大學,不去這個地方找工作,現在怎麼會感染上肺炎呢?

但實際上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也沒有人能夠絕對的對自己行為負責,正是因為我們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沒辦法面對一些未知的事情,因此才會產生集體主義。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就認為,每個人太渺小了,因此每個人讓渡出一部分自己的權利,來獲取另外一部分的權利。這種讓渡的權利就形成了公權力,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很多人所說的集體主義,而集體主義的目的,就是要保護每個個體的利益。

這些留學生既然還是我國的公民,那麼他們的父母,甚至他們自身,在某些時候肯定也為祖國的發展貢獻過自己的力量,當他們遭受到困難的時候,你應當享受應有的權利,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邏輯。

因此,不能因為某些人仇富,就要求我們在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剝奪有些人的權利,對我們自己採用集體主義,而對這些留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們卻採取極端的個人主義,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責。

一個可行的方案

當然有些人可能是擔心,如果我們自己包機,讓這些小留學生回國,可能會出現“搭便車”的現象。

如果某些地區的疫情不嚴重,這些人可能看有免費的航班,他們也會回來,其實完全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由政府包機,但是讓他們個人付費,這樣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減少這種逆向選擇,讓那些真正需要回國,真正覺得回國有必要的人,能夠順利的回到祖國,回到他們親人、父母的身邊。

我們的醫保其實就這樣的邏輯,讓個人付一部分費用,而大部分費用由政府負擔,這樣既能保障每個人的權益,又能儘量避免“搭便車”的現象。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啟發。



升學與考試


我的觀點很明確:

如果是中國籍的孩子和學生,歡迎你們回到祖國來,但是國家不可能派專機去接你們!

如果是我們中國的孩子已經加入外國國籍,對不起,你不是我們國家的公民,我們沒有義務!

最近1.5萬,英國小學生被困在英國刷屏,很多父母都非常的擔心,希望國家能夠派專機把這些孩子接回來。

我想說的是這種願望是好的,但是大家根本沒有想過,如果派專機把他們接回來,難度有多大!

如果國家派專機去接,必定要派最優秀的乘務人員,那對於這些乘務人員來說,這些人都是國家的經營和人才,如果他們感染,必然是對國家的一種損失,同時即使不感染的話,回來也要進行隔離對他們的工作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這種留學生不只是英國遊,美國也有,澳大利亞也有,意大利也有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全世界的留學生都接回來呢,所以這樣的想法根本就是不現實的,我們歡迎留學生回家,但是前提是你自己能回來的情況下?

昨天新聞1+1採訪了中國駐英國大使,視頻中大使說到了留學生的困難,當然他們也在積極的去協調,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這些人回國,不過並沒有說要派專機來接留學生。

而且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把孩子送到外國去教育,難道外國的教育真的就比中國的教育好嗎?而且孩子正是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成熟的時期,一旦接受了外國的教育和外國的思想,長大以後還會是中國人嗎?我們費盡千辛萬苦把他接回來,為國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公民這對國家來說公平嗎這對國家的人民來說也不公平。


宇宙最好老師


新冠疫情阻擊戰,中國打贏上半場,豈料下半場同樣艱難且困惑,就是沒有先例可循。

所謂境外輸入病例,絕大多數是因私出國的中國人及華僑、華人為躲避所在國疫情,急切渴望回到祖國懷抱。他們包括(1)在歐美日韓等地經商發展的個人,或持中國護照,或已得到所在國永久居留權,或已加入所在國國籍;(2)在發達國家留學的大中小學生,以英語國家最多,好在澳新疫情平穩,美加多以大學生為主可以自理,唯有歐洲的英國“炸開了鍋”,它留學費用最高,年均30萬人民幣,又讓國內一部分家庭趨之若鶩,如今曝出1.5萬13-14歲初中生急於“回家”。

由此可見,新冠阻擊戰的“下半場”情況更復雜,任務更艱鉅。

國家能夠包機撤回在英學生嗎?開此先例,各國的經商者等各類群體同樣呼籲怎麼辦?

一、新冠疫情下包機撤僑與此前國家行為性質有別。

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我國政府動用包括軍機在內的空中運輸從埃及、希臘(先海後空)等國撤回3.5萬多名公派工程項目人員,此後還有從戰亂的也門軍艦撤僑。

此次新冠疫情歐洲國家的留學生屬因私出國,又在發達國家,理應由所在國政府提供國民待遇負責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當下他們並不存在失控和無助的局面。

二、包機撤回在英留學生先例一開,其他各類因私出國經商、求學、探親等均可循例呼籲,國家的資源、精力能否持續承擔?國際社會又如何看待?

三、按照國際慣例,疾患者不分國籍,以發病確診地歸類歸屬救治,記入所在地國家的病例統計。若因私出國者由政府包機撤回,相應的成本責任需要縷清核算,不能大包大攬最終國家買單。

四、此次疫情也是對開放四十多年的一次大考,所以涉外問題多數沒有先例可循,需要負責任地謹慎對待。

五、國家能否與所在國協商,達成共識後派出醫護工作團隊,或委託英國權威機構執行,於所在國定點城市對“小留學生”進行核酸檢測,劃定撤回與留住的統一標準。

總之,因私出國者很多很多,包機撤回一開難收,需要反覆論證,謹慎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