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有序恢復餐飲堂食的通知

關於有序恢復餐飲堂食的通知

關於有序恢復餐飲堂食的通知


關於有序恢復餐飲堂食的通知


全縣各餐飲經營單位:

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按照上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精神,根據山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下發的《關於統籌抓好服務業疫情防控和有序開業復工的指導意見》和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從即日起,全縣各餐飲經營單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逐步有序恢復堂食就餐。

各餐飲經營單位要嚴格按照《高唐縣疫情期間餐飲行業復工復業工作指引》(見附件)和以下要求開展經營活動:

一、全縣所有餐飲經營單位,在確保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有序恢復堂食。暫不允許舉辦婚宴、生日宴、年會等聚集性用餐活動。

二、餐飲經營單位要全面落實主體責任,確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處置,並報告當地鎮街和市場監管部門。

三、餐飲經營單位要建立員工健康臺賬,每日對從業人員進行體溫檢測。要提高員工衛生防護意識,所有員工必須佩戴口罩上崗,保持個人清潔衛生。發現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的員工,應要求其立即停止工作並及時到定點醫院就醫。

四、餐飲經營單位要在店內或店外醒目位置對本單位防控措施和顧客用餐須知進行公示,進店人員必須佩戴口罩、測溫。要在收銀臺、點餐檯等處設置1.5米間隔線,安排專人引導人流,避免人員集聚。餐廳坐席減量化擺放,大堂餐桌實際使用數量不超過平時的50%,餐桌間距不小於1米,大堂食客同向相坐。每個包間只開一桌,顧客隔位相坐,每桌人數最多不超過6人。老豆腐、羊湯等早餐店、快餐店必須安排專人維持門店現場經營秩序,避免人群聚集。

五、餐飲經營單位要做好店堂清潔,

每日對經營場所、設施設備、餐飲用具進行2-3次消毒,每天開窗自然通風不少於2小時。要備好測溫儀、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店內所有餐桌必須配備公筷(匙),同時為顧客提供洗手液或消毒酒精。

六、倡導分餐和使用公筷(匙),推行分餐制,防止交叉感染。提倡掃碼、轉賬等非接觸支付。

七、包間聚餐實行召集人和餐飲經營者共同負責制,確保用餐人員可追溯。聚餐召集人要預留身份證信息,聚餐召集人和商戶經營者要簽訂書面責任狀,共同遵守疫情期間各項防控措施。

八、全面禁止食用、交易野生動物,嚴禁在食品經營場所內飼養和宰殺活畜禽。

各餐飲單位必須嚴格按照上述要求復工,凡是達不到各級各部門和本通知中餐飲行業復工要求的,一律不得開展經營活動,發現有違反相關規定的,一律從嚴從重查處、頂格處罰。凡因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成疫情擴散傳播的,將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附件:高唐縣疫情期間餐飲行業復工復業工作指引


高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3月21日


附件:


高唐縣疫情期間餐飲行業復工復業

工作指引


根據山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下發的《關於統籌抓好服務業疫情防控和有序開業復工的指導意見》和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結合各地餐飲業復工復業經驗,制定本工作指引,請各有關單位嚴格執行。

一、恢復營業前準備

(一)落實主體責任。餐飲單位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要制定應對工作流程和應急預案,明確相關人員工作職責等。規模較大的餐飲單位要專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切實做好防控管理工作。無證照或證照不全的單位不得恢復營業。

(二)摸排員工情況。全面瞭解返崗員工動態,有疫情發生地區生活史和旅行史、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者,應按照防疫要求隔離觀察14日,暫不返崗。有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的員工應及時就醫,待排除新冠肺炎可能、且症狀消除後方可返崗。所有員工必須辦理健康證,無健康證的不得返崗,健康證到期的,有效期自即日起順延一個月。

(三)開展清理保潔。營業前打開門窗,加強通風。清理場所內積存的雜物垃圾,做到衛生無死角。營業前,必須對營業場所、設備設施、餐飲用具等進行一次徹底的全面消毒和安全檢查,對食品的原料和調味品進行清查。

(四)培訓復崗人員。對負責體溫測量、消毒液配製、防控知識宣教、應急隔離區管理的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培訓,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

(五)配備防控物資。根據員工數量和防控要求,準備充足的防護物資,包括但不限於口罩、消毒劑、洗手液、紅外體溫計等防護用品。首次配備數量不得少於7天用量。

(六)設置防控區域。大中型餐飲場所應設置並明確標示體溫檢測區、應急隔離區、垃圾處理區等關鍵區域。

(七)掌握應急措施。提前瞭解當地定點收治醫院,確保發現疑似症狀人員時,能及時送院診治。

二、營業中管理

(一)實施進店檢查。在經營場所入口處對每位上崗員工和顧客測量體溫,檢查電子健康碼和佩戴口罩情況,佩戴口罩,體溫、電子健康碼均正常方可進入。必須免費提供洗手消毒。若員工或顧客體溫超過 37.3℃,應轉入應急隔離區,並立即向所在社區報告;若電子健康碼顯示不正常,應做好勸導工作,禁止其進入。

(二)加強室內通風。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每日至少自然通風 2 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不能開窗通風或通風不良的,可使用電風扇、排風扇等機械通風方式;必要時使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消毒,應持續開機消毒。一律禁止使用中央空調。

(三)合理使用電梯。引導顧客儘量減少乘坐廂式電梯,限制每次乘坐電梯的人數。提醒乘梯時保持適當距離,推薦低樓層走安全通道,較高樓層優先使用扶梯。三層及以下禁止使用廂式電梯。

(四)降低人員密度。控制高峰期客流量,通過管控分流減少經營場所內顧客人數。餐飲單位大堂餐桌使用率不得超過 50%,食客同向相坐。每個包間只開一桌,顧客隔位相坐,每桌人數不超過6人。禁止接待大規模聚餐活動。用餐時提倡分餐制。

(五)及時清運垃圾。每天產生的垃圾應當在專門垃圾處理區域內分類管理、定點暫放、及時清理。存放垃圾時,應當在垃圾桶內套垃圾袋,並加蓋密閉,防止招引飛蟲和汙染其他食品和器具。垃圾暫存地周圍應當保持清潔,每天至少進行一次消毒。

(六)開展宣傳教育。通過視頻滾動播放或在明顯位置張貼防護知識海報等,加強從業人員和顧客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認知和防範。在醒目位置對本單位防控措施和顧客用餐須知進行書面公示,在洗手處張貼洗手步驟示意圖。

(七)加強防控管理。疫情期間建立員工健康檔案,包括但不限於出勤人員姓名、工作崗位、身體狀況等。當員工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時,要及時安排就近就醫,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接觸者開展排查,實施隔離觀察,對其工作活動場所及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對確診或疑似病例的追蹤調查,詳細瞭解、提供所涉及經營區域及人員情況,並採取必要措施。

(八)加強人員管理。加強外出採購人員的工作行程和所有員工八小時外的行程管理,不去或儘量少去人員易集聚場所;要加強對外來,特別是來自疫情高風險地區的人員、車輛管理,嚴防疫情輸入。要對貨品產地、採購車輛、運輸路徑、交易人員、貨物等信息逐一登記核實,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向防疫部門報告,按照規範程序處置。

三、清潔與消毒

(一)物體表面清潔消毒。保持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期消毒,並做好清潔消毒記錄。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收銀臺、櫃檯、休息區、服務檯、扶手、門把手、公共桌椅、臨時物品存儲櫃等),可用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每天營業前和結束後必須各消毒一次,可根據客流量情況適當增加消毒次數,每日至少消毒3次。有條件的單位,可請專業清潔消毒服務商配合做好經營場所環境衛生,並公示每日消毒情況。

(二)垃圾消毒。定期對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垃圾要封閉儲存,及時清運。對口罩、手套等常用防護用品進行集中回收管理。

(三)衛生間消毒。對所有衛生間地漏排水、小便器排水、盥洗池排水做水封檢查,並做殺菌消毒處理。衛生潔具可用消毒劑擦拭消毒。

(四)工作服消毒。定期更換工作服,工作服先消毒後再進行常規清洗。

(五)物流系統消毒。收貨區及送貨車輛應注意清潔衛生,每天營業前和結束後用各消毒一次,可根據使用情況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四、人員個人防護

(一)佩戴口罩。從業人員在崗時應當佩戴防護口罩。要求顧客佩戴口罩,對未佩戴口罩人員應勸阻進入。

(二)減少直接接觸。從業人員與顧客服務交流時宜保持一定距離和避免直接接觸。收銀員優先採用無線掃碼支付方式。有條件的餐飲單位可把水龍頭改為非接觸式。

(三)注意手衛生。與顧客接觸較多的工作人員,上崗時需佩戴手套。工作人員上崗期間應當經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幹手消毒劑,特殊條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手消毒劑,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應當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確保經營場所內洗手設施運行正常,在問詢臺和收銀臺等處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有條件的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四)員工錯時就餐。員工用餐場所應當保持通風換氣,員工應當採取錯峰、打包的方式就餐,或加大就餐間隔距離,避免面對面就餐。加強公用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對餐桌椅及地面進行清潔和消毒。

五、餐飲服務管理

(一)食材管理。選擇具有合法經營資質並在疫情期間允許經營的供貨商採購原材料,落實採購各環節索票索證制度並存檔記錄,禁止採購不明來源的食材。嚴禁圈養、宰殺、製售活禽,嚴禁經營、儲存野生動物或野生動物製品。對肉及肉製品做好索證索票工作,確保肉類來源可追溯,尤其是加強對豬肉“兩證一報告”的查驗,杜絕採購、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動物肉類及肉製品。所有原材料應先進先出,適量存儲,要加強保鮮、冷凍、冷藏環節的管理,確保新鮮,儲藏時應覆蓋保鮮膜,防止交叉汙染。

(二)加工管理。應具有安全合規的食品加工場所,定時對食品加工場所進行衛生清理和消毒,並避免消毒液、酒精等直接接觸待用的餐具、食材和菜品。食品加工製作要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從業人員製備餐食前、加工生食或熟食之後、餐前便後、接觸垃圾後,要用流動水和皂液採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手部揉搓時間不少於 15 秒。

(三)就餐管理。要求顧客進店除就餐外全程佩戴口罩。推薦自助掃碼點餐、付賬。保證就餐區域通風良好,必要時可加裝設備強制排氣。給予每桌客人提供雙筷位勺或公筷公勺餐具。每桌客人就餐完畢離開後需對桌椅進行消毒。疫情防控應急響應解除前,禁止接待大規模聚餐活動,停止提供零食服務。

(四)外賣服務。按無接觸配送服務規範標準,避免配送過程中面對面與顧客接觸。外賣配送員盛放食物的容器,應在平時清潔消毒要求的基礎上增加頻次。外賣配送員的交通工具應按規定消毒。外賣平臺要建立完善配送服務質量控制體系,對外賣配送員情況進行監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