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前幾天,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老先生的發言在網上火了。

他說:有必要,就疫情來一場全國啟蒙。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教育啟蒙也並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它還包涵很多個方面,愛,品德以及人的終極歸宿——死亡。

我想,教育這件事,是每個人一生的修行。

什麼樣的孩子能成才?這是全天下父母都想知道的答案。

足夠聰明嗎?非也,優秀的孩子,往往都是這樣長大的。

1、文理兼修,以博取勝

選文科還是學理科?不同時代的風氣很不一樣。往前推20年,那時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家一窩蜂選理科,而最近十來年,流行"文科生治國",於是文科又成了香餑餑。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一個真正能成大器的人,不僅是一個文科或者理工科的專才,更應該是一個文理兼修的通才。

2、酷愛讀書,立學以讀書為本

但凡智力超常的少年,生理發育都比較超前,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酷愛讀書,讀書就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北宋歐陽修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四處借書供他抄書,通過自學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豪,他曾說:"立身以學習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因此,一個厭學的人,不愛書、不愛讀書和不會讀書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

3、善於自學,

人類文明的傳承就是從自學開始的,就大學而言,必將由現在的課堂講授再回歸到自學的將來。因此,一個沒有很強自學動力和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傑出的人才的。

自學是建立在高度自覺的基礎上,有些人有天生的自學能力,而大部分人需要開發和引導。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人的自學能力生來不同,有的人專注力更好,更能對一件事物產生持久的興趣,他們未來成才的可能性就會更高。

4、悟性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是開啟智慧的根本途徑

其實是一個人的靈性,就是他能不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舉一反三,獲得更深刻的認知。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悟性這東西,父母教不了,可以鼓勵孩子多思考、多研究,為他創造更加安靜和專注的環境,幫他的聰明才智找到用武之地。

大多數具備以上三點的孩子,在悟性方面要比同齡孩子強,這並不是孩子的悟強,而是他的知識儲量,遠大於其他孩子。

這樣長大的孩子無論聰明與否,他的成就也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