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對於位於湖北十堰的武當山來說可謂與記者十分有緣,因為記者曾兩上武當山故如此說來。首次武當山之行是記者應邀隨北京市汽車摩托車運動協會愛車委員會愛車陽光俱樂部組織的中國愛車之旅湖北行車隊進行國慶黃金週自駕遊而往,在歷經長途跋涉7天,全程總計3600公里的行程中,給記者留下最深印象的也莫過於武當山之旅。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車隊行進(攝影:馮贛勇)

記者此行隨中國愛車文化之旅湖北行車隊全程進行採風,親眼目睹了那一年的國慶黃金週期間,各大旅遊景區遊客異常火爆的場面。此次的湖北自駕車遊活動,相繼觀光遊覽武當山、神農架、三峽大壩、武漢市等幾大旅遊景區。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遭遇大堵車(攝影:馮贛勇)

2006年10月1日清晨六點半左右,參加中國愛車文化之旅“湖北自駕遊”活動的車輛,陸續從京城的四面八方趕來集結在京珠高速公路竇店服務區。6點40分車隊開始啟動出發。國慶黃金週期間的京珠高速公路異常繁忙,出京南行的車輛絡繹不絕。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十堰市街景(攝影:馮贛勇)

必竟是國慶黃金週期間,車隊首日行程就在河北、河南、湖北段都相繼遇到三次大堵車。整整耽誤了近兩個小時的行程。車隊從京珠高速公路許昌站經轉蘭考至南陽、漢口至十堰高速公路,於當晚十點半抵達湖北十堰華中大酒店下榻。首日行程達1200公里。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武當山風光(攝影:馮贛勇)

湖北省十堰位於武當山北麓中低山區,漢江南岸,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十堰市域在商、周時屬絞、庸等國;戰國時屬楚國;秦漢時屬漢中郡長利縣;東漢、魏時屬錫縣;唐、宋時屬武當郡鄖鄉縣;元代始設鄖縣。清代中期,這裡的人們為謀生計,先後在百二河與犟河上築起堤壩,以蓄水灌溉農田,稱堤壩謂之堰,兩河之上築壩共十道,故名十堰。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武當山瓊臺中觀(攝影:馮贛勇)

1967年,國家為建設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即現在的東風汽車公司,設立了鄖縣十堰辦事處,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鄖陽地區合併,成立新的十堰市。這裡是道教和“武當拳”的發祥地,武當道教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武當山秀色(攝影:馮贛勇)

中國愛車文化之旅車隊之所以選擇在此下榻,正是為了觀光湖北行的第一個風景名勝--武當山。2006年10月2日一早,愛車陽光自駕車隊從十堰市出發,順316國道前往著名的武當山風景區。大約經過四十分鐘左右的行程,車隊抵達武當山山門。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武當山索道站(攝影:馮贛勇)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參上山,它與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組成了中國四大道教名山。武當山不僅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而且也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世界文化遺產。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乘纜車登山(攝影:馮贛勇)

武當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據相傳我國黃帝時代,西部有一個美麗的淨樂國,淨樂國的太子生來聰明,讀書過目不忘,練武,一學就會,但他卻不肯繼承王位,到處求師學道,想要成仙昇天。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記者首上武當山(攝影:曹群)

後來,太子經玉清聖祖紫元君的點化,來到一座仙山修練了42年,功成昇天,後被天地封為“玄武上帝”和“蕩摩天尊”。後人因此便將玄武修練的仙山稱之為武當山,意為“非玄武不足以當之”。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張三丰像(攝影:馮贛勇)

另外,武當山還因武當拳而出名。其中武林中人張三丰更是以武當功夫享譽武當山。武當山相傳為道教玄武大帝修仙得道飛昇之勝地, 歷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煉。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二上武當山留影(攝影:李春雪)

武當山位於巴山漢水之間,被號稱為“方圓八百里”,實際面積有624裡,其自然風光 ,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以其自然景觀瑰麗宏偉而著稱於世。其地貌特徵素有“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奇觀。全山遊程約60公里。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1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劍雄峙蒼穹,以“一柱擎天”標名天下。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武當山雲海(攝影:馮贛勇)

國慶期間的武當山風景區遊客如潮。車友們進入景區後乘景區公交大巴車順盤山公路而上。從窗外望去風光壯麗景色宜人。只可惜景區專用旅遊車上卻無講解員介紹武當山的情況。記得,在國內類似張家界、九寨溝等一些風景區也是採用景區專用公交車,但車上大都專門配備了講解員為遊客們服務。相比之下武當山景區這方面的服務卻略遜一籌。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車友金頂留影(攝影:馮贛勇)

按照計劃,車友們首先前往金頂觀光。但當車友們來到武當山索道站時,只見等候上山的遊客已經排的很長。只有160對的武當山循環索道,令車友們整整排了近三個小時才相繼乘上索道。索道經25分鐘的運行後到達1600米左右的山上。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金頂建築群(攝影:馮贛勇)

車友們下了索道,還要登山拾級而上才能到達金頂。進入紫金城的圍牆,遊客還需要再另行購買20元的門票才能上金頂。看來,武當山本已不低的110元的大門票仍不包括這上金頂的一票。園中園另收費的現象在這裡也是屢見不鮮。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二上金頂留影(攝影:李春雪)

武當山金頂聳立在海拔1,612米高的武當山主峰--天柱峰之巔,金頂建於明永樂十一年,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精華,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除基石是用花崗岩石鋪墊外,全部銅鑄結構,分鎏赤金,故稱“金殿”。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仰望金頂(攝影:馮贛勇)

金殿內有“真武”披髮跣足的鎏金銅像,左右侍立“金童捧冊”、“玉女捧寶”、水、火二將,全系銅鑄金飾,姿態各異,造型逼真;群像和殿內香案供桌等整個金殿鉚榫拼焊一體,雖經滄桑,仍完好無損,嶄新如初。這裡虔誠拜香的遊客們使金頂周圍雲煙繚繞。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從金頂遠眺(攝影:馮贛勇)

據說遊人登上金頂,常有“凌空出世”之感。加之武當山許多地名,建築名均具濃厚道教色彩,民間也流傳著許多以武當山勝景幽賞為依託的神話傳說,使之更具神秘色彩。車友們在觀光金頂後排隊乘索道下山,轉乘公交車來到武當山另一個著名景區南巖時已經下午四點多了。這裡的一個“龍頭香”景觀,從一個側面讓車友們領教了武當山的神奇。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龍頭香景觀(攝影:馮贛勇)

這個被稱為“龍頭香”的地方,在南巖萬壽宮外的絕崖旁,有一雕龍石樑,石樑懸空伸出2.9米,寬約30釐米,上雕盤龍,傳說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到處巡視。龍頭上頂著一個香爐,要想在這龍頭上一炷香的人就得冒著生命危險踩上僅三十釐米寬的龍頭石,龍頭下雲蒸霞蔚,彷彿就置身在半空中,2.9米的路程也許就是生命的盡頭。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南岩石壁(攝影:馮贛勇)

據傳,要在龍頭上一炷香就有可能得道成仙,過去道教信士們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曾有人上去燒香,十有八九都掉下崖去,粉身碎骨。古往今來多少進香客,為了能敬上一炷龍頭香,以超凡的勇氣踏上龍頭,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這裡不知死過多少善男信女,原來它是孽龍變的,總在作孽害人。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南巖黃金堂(攝影:馮贛勇)

車友們在武當山最後觀光的南巖風景區也稱南巖勝境。南巖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是武當山36巖中最美的一處。唐宋以來就有道人在此修煉。元代在此建有道觀,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在此營建殿宇640餘間,清末被毀。現僅存元代建的石殿、明代建的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築及元君殿、南燻殿、圓光殿等遺蹟。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南巖景區(攝影:馮贛勇)

遊客從南天門入小天門,穿過碑亭,便是俗稱腳蹬老虎巖的崇福巖。遠眺是圓光殿、南燻亭、近觀有18道棋坪及太上觀、五師殿、方丈室、齋堂等遺蹟。龍虎殿是南巖著名的一景。出龍虎殿即是大院落,院中有一口六角飾石欄的水井。井水清香甘甜,猶如甘露,故名甘露井,是武當最好的泉水之一。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南巖玄帝殿(攝影:馮贛勇)

從院落登上層層丹墀飾欄崇巖,是元君殿即大聖南巖宮遺址。 南巖周圍還有滴水巖、仙侶巖、黑虎巖、紅軍洞、雷神洞、龍潭等,都是下臨絕澗、峭壁千仞的景緻真可謂無限風光在險峰。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南巖一角(攝影:馮贛勇)

2013年7月30日,記者與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原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輯詹國樞、人民日報《中國城市報》副主編常量等一行前往十堰採風,記者也再次有幸二上武當山。7月31日上午,湖北十堰電視臺周義波副臺長親自驅車陪我們前往。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武當山建築群一角(攝影:馮贛勇)

來到景區入口處時,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工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馮開春同志等候在那裡,他說,為了能使我們此行對武當山的深入瞭解,特意安排了一名叫李春雪的導遊員陪同前往。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索道站面貌一新(攝影:馮贛勇)

真沒想到這位看著年齡不大的小姑娘,卻是一名知識廣博,而且很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優秀導遊。她全程的講解很有特點,將其枯燥的歷史人文知識的書面語言,巧妙地用於口語的表述中,通過引經據典,講古博今,其妙趣橫生,繪聲繪色,聲音甜美的講解,令我們的武當山之行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第一山石刻(攝影:馮贛勇)

記者一行驅車上山徑直來到索道站。途中看到宋代書法家米芾為武當山題寫的“第一山”的摩岩石刻分外醒目。七年未來,如今的索道站已整修得一派富麗堂皇的景象。看著眼前寬敞的大廳,當年的記憶早已蕩然無存。特別是乘坐的纜車也已升級換代為能乘六人的廂式。乘纜車上去距離武當山著名的金頂就很近了。行程中,李春雪對武當山的介紹也向我們娓娓道來。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壯美山景(攝影:馮贛勇)

武當山二次舊地重遊感到十分親切,此行依然到了武當山最火爆的金頂遊覽區。這裡依然是香火很旺,遊客摩肩接踵。二上武當山除了首次去的相同景點外,武當山的紫霄殿還是記者的首次光顧。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紫霄大殿(攝影:馮贛勇)

紫霄大殿是武當山唯一的一座重簷歇山式木結構殿堂,這座在全國古建築中屈指可數的抬梁式大木結構的道教建築,利用地形落差,建在三層崇臺之上,更顯其宏偉壯觀,氣勢軒然。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紫霄殿留影(攝影:李春雪)

因紫霄宮是武當道教為皇家祈福之地的特殊地位,故佈局莊重,陳設考究,各殿堂內道教崇奉的神、仙濟濟一堂,加上神案、供器、法器等,構成了神秘玄虛的神仙世界。宋、元、明、清各朝代皇帝經常下旨在這裡設壇建醮,為祖宗在天之靈祈福頌德,同時也求得神助以使國泰民 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皇圖鞏固。

湖北旅遊:兩上武當山之旅紀行(圖)

房頂琉璃瓦獸雕(攝影:馮贛勇)

紫霄宮有近千年歷史,其順應自然的建築思想,充分體現了道家文化的內涵,遺存有豐富而生動的古代文化內容,1982年,紫霄宮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作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開放。兩次的武當山之旅,給記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美好回憶,如果以後有機會,記者還會再來觀賞武當山--祖國這座名山大川的風采......(圖文:馮贛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