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向你詮釋人間溫情

大家好,我是淺予讀書。

《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從開頭讀到結尾,我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吸引力,一但開始讀,就停不下來,直到最後,那句“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猶在耳畔環繞。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渡過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磨難,也從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男子漢,當然最讓人感到溫暖的是許三觀和一樂的父子情,一樂不是許三觀的親生兒子,卻是他最喜歡的兒子。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向你詮釋人間溫情

餘華的文筆向來是精煉的,不多說一句廢話,開篇便引出了第一次賣血,在鄉下人看來賣血是掙錢最快的方式,是救命錢,可許三觀直到賣完血,都沒想出這筆錢要用在什麼地方。他只是覺得這筆錢來之不易,要花在最要緊的地方,後來他用來娶了許玉蘭。

許玉蘭人稱“油條西施”,長得很美,婚後給許三觀生了三個兒子,許三觀樂開了懷,分別給兒子們取名:一樂,二樂,三樂。隨著孩子的長大,流言也開始滋長。街坊鄰里七嘴八舌地議論一樂和曾經追過許玉蘭的何小勇越長越像,甚至還說一樂就是許玉蘭和何小勇的兒子,許三觀不過是替別人養了幾年兒子。

起初許三觀是不信的,直到有次許玉蘭親口說出和何小勇僅有的“一次”,許三觀憤怒不已,硬是拉著一樂去找何小勇,要把兒子還給他,何小勇此時也已生兒育女,哪裡肯認,最後許三觀又繼續養起一樂,可是心裡卻始終有個結: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卻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後來一樂打傷方鐵匠的兒子,許三觀原本不想管,何小勇也不肯管,後來方鐵匠帶人抄了許三觀的家,為了贖回家產,他不得不再次去賣血。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向你詮釋人間溫情

許三觀第三次賣血是為了給林芬芳買禮物,林芬芳是許三觀年輕時的夢中情人,許三觀去看望摔傷腿的林芬芳時,為了報復許玉蘭的背叛,和林芬芳犯了生活錯誤。當林芬芳的男人帶著許三觀送到家裡的一大堆禮物找上門來,許玉蘭和許三觀大吵一架,最後兩人協商算扯平了。

後來大躍進來了,,大家吃飯都去食堂,家裡的鍋碗瓢盆都被收走了,本以為再也不用自己做飯了,怎奈好景不長,緊接著就迎來了災荒年,食堂都關了,糧店也是隔一段時間開一次門,每次開門糧價都上漲一番。許三觀家的存糧也快要見底了,在一家人連續喝了57天稀玉米糊後,許三觀決定一定要帶一家人吃頓好的,於是他第四次賣血,用賣血錢帶許玉蘭,二樂和三樂去勝利飯店吃了碗一角七分錢的面,唯獨讓一樂去吃了五分錢的烤地瓜,這時候,許三觀對一樂還是心存芥蒂的,他不願意將賣血掙來的錢用在一樂身上。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向你詮釋人間溫情

這次一樂越想越委屈,覺得許三觀不疼自己,決定去找親爹何小勇,被何小勇拒絕後,一個人走在大街上哭泣,見人就說:“誰能帶我去吃碗麵,誰就是我親爹”,後來許三觀找到了一樂,嘴上罵著一樂,卻揹著他去吃了碗麵。這時父子倆已經開始試著放下心結了。

文化大革命期間,一樂和二樂都下鄉落戶,為了讓兒子早日調回城裡,許三觀第六次賣血請二樂的隊長吃飯,這次距離上次賣血才不到一個月,他明顯感到身體的不適,為了兒子的前途,仍不顧身體陪隊長喝酒。

許三觀對兒子的疼愛代表了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期盼,讓人不禁淚目。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向你詮釋人間溫情

當生活慢慢開始好轉,一樂卻突然患上嚴重的肺炎,要轉到上海治療。許三觀讓許玉蘭先帶著借來的錢跟一樂去上海治療,自己則開始一路賣血籌醫藥費。這一路上許三觀一共賣了5次血,由一開始賣血後身體沒有力氣,到後來身體一直髮冷,他一邊害怕像其他賣血者一樣死去,一邊不停轉換醫院賣血,因為他知道,“不賣血,醫院就不給一樂治病了,而一樂是他兒子。”

我們看到了作為一個父親為救兒子表現出的毅力和決心,偉大的父愛讓人動容。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向你詮釋人間溫情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樂的病情漸漸好轉。幾年後,一樂和二樂都調回了省城,許三觀一家再也不用愁缺錢了,他走在大街上,以從未有過的輕鬆和愉悅,看著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臉上掛滿了笑容,當他走到勝利飯店時,突然很懷念以前賣血後可以來這裡神氣活現地點上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最重要的是黃酒要溫一溫。以前都是賣血後,吃炒豬肝補身體,現在他很想吃炒豬肝。他回想自己的一生,十一次賣血沒有一次是為了自己,於是他決定要為自己賣一次血。

當他來到醫院,新任血頭嫌棄他年老體衰,不肯收他的血,甚至侮辱他的血只有油漆工肯要。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老了,賣不了血了,他失神地走在街上,當他跟許玉蘭說出:“我老了,不能賣血了,以後家裡遇到困難,可怎麼辦啊?”,不僅道出了許三觀一生的坎坷,更展現了許三觀這一生都是在為家庭付出。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向你詮釋人間溫情

許三觀是餘華筆下大時代裡的小人物,他的一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的形象更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影子——一個默默為家撐起一片天空的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