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向你诠释人间温情

大家好,我是浅予读书。

《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从开头读到结尾,我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一但开始读,就停不下来,直到最后,那句“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温一温”犹在耳畔环绕。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主人公许三观通过卖血渡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磨难,也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男子汉,当然最让人感到温暖的是许三观和一乐的父子情,一乐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却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向你诠释人间温情

余华的文笔向来是精炼的,不多说一句废话,开篇便引出了第一次卖血,在乡下人看来卖血是挣钱最快的方式,是救命钱,可许三观直到卖完血,都没想出这笔钱要用在什么地方。他只是觉得这笔钱来之不易,要花在最要紧的地方,后来他用来娶了许玉兰。

许玉兰人称“油条西施”,长得很美,婚后给许三观生了三个儿子,许三观乐开了怀,分别给儿子们取名:一乐,二乐,三乐。随着孩子的长大,流言也开始滋长。街坊邻里七嘴八舌地议论一乐和曾经追过许玉兰的何小勇越长越像,甚至还说一乐就是许玉兰和何小勇的儿子,许三观不过是替别人养了几年儿子。

起初许三观是不信的,直到有次许玉兰亲口说出和何小勇仅有的“一次”,许三观愤怒不已,硬是拉着一乐去找何小勇,要把儿子还给他,何小勇此时也已生儿育女,哪里肯认,最后许三观又继续养起一乐,可是心里却始终有个结: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却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后来一乐打伤方铁匠的儿子,许三观原本不想管,何小勇也不肯管,后来方铁匠带人抄了许三观的家,为了赎回家产,他不得不再次去卖血。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向你诠释人间温情

许三观第三次卖血是为了给林芬芳买礼物,林芬芳是许三观年轻时的梦中情人,许三观去看望摔伤腿的林芬芳时,为了报复许玉兰的背叛,和林芬芳犯了生活错误。当林芬芳的男人带着许三观送到家里的一大堆礼物找上门来,许玉兰和许三观大吵一架,最后两人协商算扯平了。

后来大跃进来了,,大家吃饭都去食堂,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被收走了,本以为再也不用自己做饭了,怎奈好景不长,紧接着就迎来了灾荒年,食堂都关了,粮店也是隔一段时间开一次门,每次开门粮价都上涨一番。许三观家的存粮也快要见底了,在一家人连续喝了57天稀玉米糊后,许三观决定一定要带一家人吃顿好的,于是他第四次卖血,用卖血钱带许玉兰,二乐和三乐去胜利饭店吃了碗一角七分钱的面,唯独让一乐去吃了五分钱的烤地瓜,这时候,许三观对一乐还是心存芥蒂的,他不愿意将卖血挣来的钱用在一乐身上。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向你诠释人间温情

这次一乐越想越委屈,觉得许三观不疼自己,决定去找亲爹何小勇,被何小勇拒绝后,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哭泣,见人就说:“谁能带我去吃碗面,谁就是我亲爹”,后来许三观找到了一乐,嘴上骂着一乐,却背着他去吃了碗面。这时父子俩已经开始试着放下心结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乐和二乐都下乡落户,为了让儿子早日调回城里,许三观第六次卖血请二乐的队长吃饭,这次距离上次卖血才不到一个月,他明显感到身体的不适,为了儿子的前途,仍不顾身体陪队长喝酒。

许三观对儿子的疼爱代表了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盼,让人不禁泪目。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向你诠释人间温情

当生活慢慢开始好转,一乐却突然患上严重的肺炎,要转到上海治疗。许三观让许玉兰先带着借来的钱跟一乐去上海治疗,自己则开始一路卖血筹医药费。这一路上许三观一共卖了5次血,由一开始卖血后身体没有力气,到后来身体一直发冷,他一边害怕像其他卖血者一样死去,一边不停转换医院卖血,因为他知道,“不卖血,医院就不给一乐治病了,而一乐是他儿子。”

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父亲为救儿子表现出的毅力和决心,伟大的父爱让人动容。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向你诠释人间温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乐的病情渐渐好转。几年后,一乐和二乐都调回了省城,许三观一家再也不用愁缺钱了,他走在大街上,以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悦,看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脸上挂满了笑容,当他走到胜利饭店时,突然很怀念以前卖血后可以来这里神气活现地点上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最重要的是黄酒要温一温。以前都是卖血后,吃炒猪肝补身体,现在他很想吃炒猪肝。他回想自己的一生,十一次卖血没有一次是为了自己,于是他决定要为自己卖一次血。

当他来到医院,新任血头嫌弃他年老体衰,不肯收他的血,甚至侮辱他的血只有油漆工肯要。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老了,卖不了血了,他失神地走在街上,当他跟许玉兰说出:“我老了,不能卖血了,以后家里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啊?”,不仅道出了许三观一生的坎坷,更展现了许三观这一生都是在为家庭付出。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向你诠释人间温情

许三观是余华笔下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他的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形象更是每一个家庭都有的影子——一个默默为家撑起一片天空的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