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擾攘三年之久的“脫歐”僵局終於畫上句號,英國人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但新型冠狀病毒突然襲來,打破了暫時的平靜。隨著疫情升級,恐慌情緒也逐漸在英國蔓延。

和很多國家民眾一樣,搶購消毒液、廁紙和食品的場景,也在英國多地上演。掌握著英國經濟命脈的倫敦金融城也大受牽連——因多名從業人員先後確診感染,摩根大通、高盛、匯豐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不得不在倫敦其他地區開設臨時辦公點,或是要求員工居家遠程工作。

擺在英國首相約翰遜面前的難題,並不僅僅是一場疫病。脫歐爭論持續多年,已經讓英國民眾感到相當厭倦。不少分析人士曾預測,伴隨著脫歐正式到來,不確定因素有所減少,英國經濟有望觸底反彈。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逐步侵蝕了市場對英國“後脫歐期”的樂觀情緒。

既要阻止疫情蔓延,又要保全國家經濟元氣,約翰遜陷入兩難處境。不過,被外界標籤為“民粹主義者”的約翰遜,並不願意向民意屈服,沒有立即實施強制隔離措施,而是採取延緩疫情策略,在阻擊疫情的同時,爭取避免令經濟活動陷入停擺。

為刺激經濟,約翰遜政府在3月11日發佈的預算案中開出了鉅額支票,包括金額高達300億英鎊(1英鎊約合人民幣8.45元)的疫情應對方案,以及超過6000億英鎊的基礎設施建設預算。英國持續了近10年的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約翰遜手裡宣佈告終。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約翰遜希望在危機之時為英國未來經濟發展爭取更大的迴旋餘地,畢竟疫情終將結束,他對自己領導下的英國有更長遠的謀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研究員曲兵告訴《鳳凰週刊》,英國這屆政府發展經濟的雄心很大,思路也有,但面臨的挑戰很多,全球的經濟大環境並不樂觀,脫歐依然是英國經濟增長的最大負面因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仍有待觀察,如果經濟增長低迷,預算案中設想的那麼多投資,恐怕難以兌現。

疫情中的“經濟安全”預算

約翰遜政府發佈首份預算案的前一晚,3月10日,英國衛生部副部長多里斯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數天前她還出席了在首相官邸舉行的晚宴。約翰遜也不得不接受了檢測,慶幸的是,他沒有受到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導致全球經濟也陷入低谷。政府該出臺哪些措施應對,成為英國輿論的熱議話題。直到預算案發布前一週,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終於鬆口,政府的財政計劃已經將重點放在國家的“經濟安全”上。

3月11日宣讀預算報告時,蘇納克直奔疫情焦點,開場就許諾,政府會向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提供一切所需要的額外資源,劃撥50億英鎊用作支持國民醫療服務體系和其他公共服務的緊急響應基金,將用於招募足夠的醫務人員,為有需要的患者支付治療費用等。

蘇納克還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導致英國相當一段時間內維持20%勞動力受感染而無法工作,累積成本將嚴重打擊中小型企業。

為此,英國政府計劃撥出70億英鎊,用於為自我隔離的疑似患者提供法定病假工資,為員工少於250人的企業提供兩週病假工資退款,為零售、休閒和酒店業企業提供上限為5.1萬英鎊的免稅額,為自僱人士提供就業支持津貼,小企業將由此獲得高達120萬英鎊的“業務中斷”貸款。

此外,蘇納克還計劃預留出180億英鎊財政資金,於今年內用來提振經濟。英國政府為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準備的資金規模達到300億英鎊,相當於英國一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

儘管約翰遜政府在疫情應對上毫不吝嗇,但英國公共醫療建設此前欠賬太多,如今難免顯得運轉踉蹌。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2020年3月10日,英國利物浦一家商店櫥窗裡,貼著免費洗手宣傳標語。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英國公共財政狀況急劇惡化。曲兵告訴《鳳凰週刊》,卡梅倫2010年擔任首相後,保守黨政府多年來推行嚴苛的財政緊縮政策,英國各界苦不堪言。包括公共醫療在內的公共服務獲得的財政投入都遭到大幅度削減。

自英國本土出現新冠肺炎傳播鏈後,約翰遜政府於3月12日宣佈應對疫情規劃從“遏制”轉入“延緩”階段。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沒有參照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採用更嚴格的隔離措施,相反,僅僅要求出現發高燒或持續咳嗽等疑似症狀的民眾自覺在家隔離7天。

隨著確診人數上漲,英國政府3月16日出臺新規定,包括要求疑似感染者的同屋住戶自我隔離14天,提倡在家辦公,以及老人等弱勢群體應自我隔離12周,不支持大型集會等。但相關措施中,依然不對輕症患者或疑似感染者進行檢測。

同樣遭受外界質疑的,還有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朗斯(Patrick Vallance)關於“群體免疫”的一番言論。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希望通過延緩疫情高峰、讓60%人口感染新冠病毒的方式建立“群體免疫”,從而避免冬季到來時,疫情捲土重來。

這番近乎無情的理性言論招致包括數百名英國科學家和世衛組織發言人在內的諸多質疑。但究其原因,英國政府的謹慎出招,一方面是依據科學顧問團隊的專業意見,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國民醫療服務體系多年來缺乏投入,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都無法應付短期內收治大量患者的現實窘境。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坦言,認同世衛組織給予的建議,病毒檢測是重點,但英國檢測能力有限,只好根據患者病症嚴重程度分級處理,暫時無法將輕症列入檢測工作重點範圍。

為扭轉英國公共醫療資源不足的現狀,蘇納克在預算案中承諾,未來5年裡將向國民醫療服務體系增撥340億英鎊財政資金,這是二戰以來英國對公共服務的最大一筆投入。英國政府還將投入超過60億英鎊,能夠支持國民醫療服務體系招募超過5萬名護士,支付超過5000萬臺普通外科手術的費用,此外,還將投入超過1億英鎊用作40家新醫院的啟動建設費用。

與此同時,該預算案還承諾,本屆國會任期結束前,日常公共服務支出的撥款將超過1億英鎊。蘇納克稱,日常公共服務支出的增長速度將達到2004年以來的最快水平,平均增長率為2.8%,是英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倍。

英國《獨立報》分析稱,若按人均計算,這意味著政府在公共服務支出方面的投入將重回10年前的水平。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英國經濟結構調整重點是科技產業

蘇納克簽下的“支票”遠不止於此。

“新冠病毒將對我們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但它只是暫時的。”蘇納克說,疫情來襲前,全球經濟已經放緩,包括英國在內,全球發達經濟體的生產率下降已有10年之久,是時候做出勇敢且大膽的抉擇了。

蘇納克為提高英國生產率開出的藥方,是擴張性財政政策。他表示,政府將在未來5年裡額外拿出1750億英鎊投入到重大項目的建設中,“投資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在未來的行業和技術中引領世界。”

這意味著英國政府未來5年在公路、鐵路、房屋和寬帶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將達到6400億英鎊。

除了大舉投資基建外,約翰遜政府也由此著手對英國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其中最為顯著的是,英國科技產業在未來數年將獲得政府的巨大投入。

保守黨在2019年12月大選中曾許諾,一旦贏得大選,將會把研發支出增加一倍,達180億英鎊。但約翰遜政府並不滿足於這一數額。蘇納克說,政府計劃將每年的研發預算增加到220億英鎊,增長速度和規模,都打破了英國政府往年的紀錄。研發預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將達到40年來的新高,甚至超過美國、中國、法國和日本在這方面的比重。

“我們承諾,要使這個國家成為世界科研中心之一。”蘇納克說,在這項鉅額撥款裡,英國政府計劃將在核聚變、太空和電動汽車上投資9億英鎊,以確保英國在未來技術發展中的領導地位。同時,政府還投入4億英鎊資金支持高質量的研究項目,其中大部分將被劃撥給各傑出大學。

此外,約翰遜政府還計劃將其中的8億英鎊,仿效美國國防部負責高科技研發的行政機構“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DARPA),成立一家屬於英國的先進技術科研機構。英國廣播公司(BBC)政治編輯昆斯伯格(Laura Kuenssberg)認為,這項計劃與約翰遜的首席顧問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多年來的想法如出一轍。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隨著英國病例不斷增加,餐廳已經少有人光顧。2020年3月17日,英國倫敦的一家餐廳只有工作人員,沒有顧客。


英國民眾公投決定離開歐盟的一年後,卡明斯於2017年6月27日在私人博客中發佈一篇博文,內容是關於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的前身“先進研究計劃署”(ARPA)如何運用少量的人力和物力,創造出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等影響未來的科技發明,以及由此為脫歐運動帶來的啟示。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是發明它。”卡明斯在文中著重標記了這句感悟。他還回顧了先進研究計劃署的科技人員與美國官僚機構之間發生了怎樣的衝突,由此寫到:“不能依靠墨守成規的官僚機構為世界帶來深刻且有益的變化”,“只有當一群人迫使體制改變政府的運作方式,使其持開放的學習態度時,戲劇性的改進才會發生。”

如今,卡明斯已在約翰遜領導的內閣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不單推動政府重視科技產業的發展,還設法逐步重構著內閣的運轉機制。卡明斯嘗試把不同政府部門的閣僚、官員和顧問組成不同內閣團隊,分管特定項目。

不過,卡明斯的設想無疑觸碰了閣僚及其原有團隊的利益。前財政大臣賈維德正是在此背景下主動辭職。賈維德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透露,在最後的攤牌時刻,約翰遜提出了一個條件,解僱手下所有的特別顧問,用首相府的顧問代替,但賈維德難以接受。

儘管記者一再追問是否與卡明斯有關,賈維德還是沒有正面回應,但輿論多數認為,雙方的衝突,是因為卡明斯希望推出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主張,與賈維德意見相悖。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忻華認為,約翰遜在英國正式脫歐後重整內閣,在情理之中。他告訴《鳳凰週刊》:“脫歐後,約翰遜需要重新確定英歐和英美關係,並且為英國經濟與社會的長期發展進行佈局,自然需要在某種程度上集中自己的權力。所以要整肅內部、集合各種資源和人員,建設更有行動力的、能夠更高效地聽命於自己的團隊。”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2月13日,年僅39歲的蘇納克接替賈維德,執掌財政大臣這一重要職務,此時距離預算案發布僅剩27天。而蘇納克首度亮相的表現著實令人稱讚。

英國政治週刊《旁觀者》助理編輯哈德曼 (Isabel Hardman)形容,蘇納克在演說中充滿活力和激情,暗含的政治訊息拿捏得恰到好處。

談及脫歐過渡期結束後,從明年1月起,英國政府將不再對女性衛生用品徵收增值稅時,蘇納克高喊:“保守黨,是真正代表工人的政黨。”總結在公共服務上的投入時,他再度揶揄在大選中挫敗的工黨,“國會現在知道了選民早已確信的事情:保守黨是保障公共服務的政黨。”

英國前財政大臣奧斯本的幕僚長哈里森 (Rupert Harrison)也對蘇納克的預算案誇讚有加,認為在快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為提高國家生產力而制定的長期公共投資計劃兩個方面都可圈可點。“他使英國看起來像一個全球領導者。”哈里森在《泰晤士報》的撰文中寫到,“現在,許多人都希望其他發達經濟體也能效仿這兩個方面(的措施)。”

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預估,上述預算案將有助於英國經濟在未來兩年內增長0.5%。在未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前提下,英國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有望增長1.1%,2021年增長1.8%,隨後三年的增長率也有望達到1.5%、1.3%和1.4% 。

“約翰遜反彈”提前終結?

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在2019年12月英國大選贏得壓倒性大勝後,英國經濟數據的表現讓不少分析師為之一振。

英國IHS Markit/CIPS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結果顯示,英國製造業產出指數已經從今年1月份的50.1上升至2月的52.8,為10個月來的高點。數據高於50,顯示產業正在增長。而包括服務業和製造業在內的綜合產出指數2月為53.3,與1月相比持平。

房地產業也一度出現向好的態勢。英格蘭銀行稱,今年1月購房抵押貸款批准量達到7.0888萬套,達到2016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高於2019年12月的6.7930萬套、11月的6.5954萬套。

經濟預測機構EY ITEM Club首席經濟顧問霍華德·阿徹(Howard Archer)認為,房地產市場目前正從英國大選後經濟信心增強和不確定性降低中顯著受益。他預計2020年英國房價有望上揚3%。

英國輿論將此輪經濟發展趨好的態勢形容為“約翰遜反彈”。英國《衛報》經濟編輯艾略特 (Larry Elliott)於2月初也曾認同這一判斷,“第一季度將出現增長反彈,2020年增長率可能比2019年更高。”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曲兵向《鳳凰週刊》分析稱,“約翰遜反彈”現象是市場對去年12月英國大選結果的直接反應。提振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約翰遜獲勝,消除了商界對主張國有化和對富人徵稅的科爾賓上臺執政的擔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親商的保守黨贏得了大選,約翰遜擔任首相,且保守黨在議會下院的優勢明顯,這意味著約翰遜政府可以比較順利地推行其經濟政策。

但變化來得十分突然。新冠疫情在英國擴散,所帶來的衝擊逐步顯現。房地產諮詢公司Property Vision合夥人斯布里克(Roarie Scarisbrick)表示,從3月的第二週開始,業務就受到明顯影響,很多業界人士此時已經不願意接觸客戶了。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英國董事學會(The Institute of Directors)在2月28日至3月5日對920名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商業領袖的信心已經被新冠肺炎疫情摧毀。超過1/5的受訪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公司構成了“高”或“嚴重”的威脅。該學會公佈的另一項數據“經濟積極指數”已經從2月的+4%,降至3月的-26%。

上述調查還建議,無論是稅收還是貸款,英國政府應該將所有措施的選項都擺在桌面上。

約翰遜萬萬沒想到,“約翰遜反彈”如此快就要結束了。當地時間1月31日晚發佈的“脫歐日”視頻講話中,約翰遜充滿了期許,向全國民眾談到,脫歐是“一個國家真正復興、變革的時刻”,英國將迎來“新時代的開端”。可他沒料到,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導致市場對英國“後脫歐”時期的樂觀情緒消失殆盡。

眼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英國政府決定再度出手。與預算案發布相隔不到一週時間,3月17日首相約翰遜和財政大臣蘇納克在新聞發佈會上共同宣佈,將向企業提供3300億英鎊的貸款,以及為酒店、零售和酒吧等服務業提供200億英鎊的援助。上述貸款將能夠幫助受影響的企業支付租金、員工薪水或是供應商款項,並且在頭半年裡免除利息。

“我們必須像任何戰時政府一樣行事,並盡一切努力來支持經濟。”約翰遜這番話,透露出他和閣僚目前已經進入了戰時狀態。他認為,英國經濟總有一天會觸底,現在需要採取措施來保護它,儘可能維持現狀。

在回應民眾和商界的訴求方面,約翰遜顯得十分積極和果斷,要讓英國在疫情中順利過關的決心也顯而易見。如同蘇納克在宣讀預算案過程中,多達24次重複使用的短語——“把事做成”(get it done)。

曲兵認為,相關措施如果能落實到位,必將有利於保守黨鞏固執政地位。“要知道,約翰遜是希望2025年之後還要繼續執政的。”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重新規劃與歐盟的關係

相較之下,歐盟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顯得進退失據。歐元區中,目前僅有德國和西班牙針對疫情推出財政刺激計劃。歐洲央行遲遲無法與歐元區的財政當局協調製定刺激方案。

“我們離開是對的。”英國經濟學家羅傑·布特爾十分感慨。多年來,布特爾始終支持英國脫歐,並對今後英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告訴《鳳凰週刊》:“(脫歐)最大的收穫就是英國能夠擺脫歐盟的監管體系,政府可以對所有法規進行全面審視,只保留那些對英國有意義的法規。”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忻華認為,歐盟現在對經濟的管理是歐洲大陸的風格,注重管制,“一刀切”,但靈活性不夠,容易對經濟造成束縛,對製造業為主的經濟來說,問題不大,因為傳統制造業本來就是強調標準化、程序化、按部就班的,但對金融業和新興服務業來說,則會造成比較大的束縛。

“現在逐漸擺脫了歐盟的束縛,金融業、電訊通信業、房地產業、新興服務業占主導地位的英國經濟獲得了更大的靈活空間,自然就更有活力了。”忻華說。

2019年英國經濟增長了1.4%,同期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僅為1.2%,法國同為1.2%,德國僅為0.6%。

在今年12月31日英國的脫歐過渡期結束前,英國最急切需要解決的,是和歐盟重新定義彼此的關係。

根據英國國際貿易部的統計數據,英國與歐盟成員國、依據歐盟經貿規則進行貿易的國家於2018年實現的貿易額,佔到同年對外貿易總份額的60%。過渡期結束後,與這些國家該如何進行貿易,對英國未來經濟走向影響深遠。

布特爾堅信,在與歐盟的談判中,英國會處於一個強勢地位。他在《歐盟大麻煩》一書中寫到,對許多歐洲大陸公司來說,英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英國對其餘歐盟國家,是最大的單一外銷市場,甚至比美國還大。在英國離開歐盟之後,許多的歐洲公司包括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與奔馳,將會非常希望與英國維持自由與開放的貿易連結。

更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大陸此時已經成為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之一,歐盟各成員國各自為政,缺乏凝聚力。此前歐盟內部還因為英國離開後留下的巨大資金缺口,難以就下一份長期預算達成統一意見。

布特爾認為,歐盟已經感受到英國離開帶來的影響了。在《每日電訊報》的專欄文章中,他公開呼籲“絕不該延遲脫歐”。歐盟此時應該為無法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前景感到嚴重擔憂,在疫情暴發前,歐元區經濟一直處在嚴峻的困境中,現在它註定會陷入衰退。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同樣不希望延期的還有約翰遜。面對媒體詢問會否需要延長過渡期時,他的發言人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會。”“根據英國法律,無法要求延期。”

然而,英歐雙方談判代表原定於3月18日進行的面對面會議已經取消。上述匿名發言人表示,雙方都希望能尋找繼續談判的替代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視頻會議是其中一種可以考慮的方式。

英國首席脫歐談判代表弗羅斯特(Davi Frost)曾在公開演講時戲稱,英國的選擇,“更像是一個客人,參加了足夠多的派對,試圖找到一種溜脫的方法。”溜脫固然容易,但重新定義兩大經濟體的關係並非易事,而且需要在短短11個月內完成,更是難上加難。

此前諸多分析認為,尋求與歐盟達成挪威式的自貿協議,對英國更有利,因為此後能繼續享受歐洲單一市場的各項好處。但約翰遜政府更傾向於與歐盟達成加拿大式的協議,即取消絕大部分商品的關稅,食品及金融等部分服務被排除在外,並規定要證明出口歐洲的商品原產地。

曲兵告訴《鳳凰週刊》,歐盟將單一市場準入程度與英國遵守歐盟規則和法律義務的程度相關聯,這是約翰遜不能接受的。在脫歐派看來,如果英國脫歐後仍受制於歐盟,脫歐還有什麼意義?

儘管到2020年底達成一份有廣度、有深度的英歐自由貿易協議,難度很大,但曲兵認為,英歐雙方可能會達成一份簡約版的自貿協議,基本實現貨物貿易領域的零關稅和零配額的目標,並對部分服務業做出便利化安排。

脫歐後的英國重新擁有了制定獨立的貿易政策的能力,為彌補脫歐後帶來的負面效應,從特雷莎·梅政府開始,英國就希望藉助打造“全球英國”,重塑英國對外經貿格局。

曲兵說,英國政府希望大力拓展歐洲以外的市場,擴大對外貿易和招商引資,助力英國經濟的發展。目標是未來三年內,英國的自貿協議要涵蓋其對外貿易額的八成。“這種貿易政策,我稱之為‘自由貿易戰略’,是促進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要錢還是要命?英國進退兩難: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加大投資復甦經濟,還是提高公共醫療投入?

2020年3月17日,倫敦一家酒吧的電視屏幕上正在播放英國首相約翰遜關於預防疫情的講話。

約翰遜政府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航空等高端技術,並繼續維繫倫敦金融城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在曲兵看來,都是為了有足夠的出口能力。

近年來,英國與歐盟以外地區的雙邊貿易協定談判也在逐步推進。一方面通過一對一的雙邊磋商,“繼承”了歐盟與日韓等國簽訂的自貿協議,另一方面英國今年還將與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重新展開談判。

2月3日發佈對歐貿易談判計劃時,約翰遜闡述了他對英國的全新定位——要做全球自由貿易的超人,在貿易保護主義者不斷壯大時挺身而出。這是繼成功實現脫歐目標後,約翰遜領導英國開啟的新冒險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