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秦朝的焚书坑儒?

江寒故人


事情要从齐国故地琅琊郡说起。琅琊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先秦时是方仙道的大本营。一批以安期生、徐福、卢生、侯生为首一群有文化的神棍们披着黄老学说的外衣,利用长生和成仙的传说不断传教扩大自己的影响。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琅琊郡,王贲、李斯等重臣随行并到大海上向神仙汇报了秦始皇的功绩。同年,徐福上书秦始皇要东渡大海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上的神仙求取长生不老仙丹,得到了秦始皇的支持。三千童男女和相应的大型船只、兵士以及足够这些人吃喝的食物后勤材料,花费何止巨万,结果一去数年找不到仙山,人也不敢回来。秦始皇等的越来越不耐烦了,渐渐怀疑自己是不是上当受骗了。

秦朝当时以法治国,秦始皇本人也是法家的坚定支持者,主要还是任用李斯为首的法家官员。但是,太子扶苏却更欣赏儒家的治国之道。秦朝统一之后山东六国的地方势力和儒家道家等势力也进入朝廷担任职务,逐渐汇聚到太子扶苏的周围对他施加影响。因此,造成了李斯和太子扶苏的矛盾。

秦始皇本身在这场争斗中处于居中仲裁者的地位,也因为受长生的吸引,对儒道在咸阳的发展不置可否,碍于儿子的面子也没有支持李斯。

公元前213年发生一件淳于越反对郡县制主张分封制的政治事件,淳于越的言论触及了秦国的立国之本。秦始皇交给李斯处理,李斯借此打击其他学说。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就是就是所谓的“焚书”。淳于越是齐人,应该是黄老学说的代表人物。但是李斯扩大了打击范围,把儒家的典籍也囊括进去了。因为受到了太子扶苏的同情和保护,儒家的私学还是转入地下保存下来了。扶苏虽然不认同李斯的所作所为,淳于越的思想扶苏本人也不认同,所以李斯和扶苏的矛盾没有公开激化。

公元前212年,以卢生、侯生等为代表的的方仙道在求仙失败后,却开始私下四处宣传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的秘闻和缺点不足,之后经不住秦始皇的怀疑无法自圆其说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了。

从来没有受到这样奇耻大辱的秦始皇极端生气,下令在京城搜捕方士和传播非议自己的人,在官府经过逮捕甄别后发现有一些儒生被牵涉其中。李斯很明显利用了这一事件,将打击的范围扩大到儒生范围内,最终逮捕了很多人,坑杀超过460余人,严厉的打击了法家之外的势力。

而这也彻底的得罪了太子扶苏,扶苏进宫找秦始皇解释儒生和方士的不同,期间露出了对法家治国理念的不太认可的言论,而且言外之意就是在指责李斯借用这件事情打击其他学派,扶苏和李斯的矛盾已经公开激化了,情绪激动下扶苏甚至与秦始皇产生了比较激烈的争执。

秦始皇盛怒之下,将扶苏驱逐朝廷,派往蒙氏军中监军。很明显想要将扶苏和儒家隔离,重申以法治国的国策。但是,秦始皇还是属意扶苏作为帝国的继承人的,其遗诏就表达了他的态度。

但是李斯和扶苏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而这一矛盾被赵高和胡亥利用发动了政变,彻底改变了秦朝的国运。

秦朝的焚书是各方政治势力角力的国策之争的政治事件,但是没有引发太大的不良影响;坑儒虽然本身只是秦始皇被骗后的情绪化应激反应引发的偶然事件,但是被各方政治势力利用推动上升为秦朝高层政治斗争,最终改变了秦朝的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