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家篡权的时候,大部分曹操的老臣后代都没站出来保卫曹家?

丿ZouJunWei丶


分析一下有两个原因:1、曹魏的政权也本来是来路不正;2、这些老臣要说有感情也是对曹丕、曹操有感情。到了曹芳即位时,已经没有多大少感情因素了。


曹魏的政权也本来是来路不正

曹操带领一帮人打天下,在世时虽然大权在握,始终还是让献帝当皇帝,没有篡位。但是曹操死后,终于干了曹操不敢干的事。

实际上当时也是有汉臣不爽的,包括曹操的老部下,只是屈服于曹家的势力,不敢做声而已。

延康元年(220)十月,汉献帝下诏书宣布退位,把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先是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应接受。曹丕在离许都不远的颍川郡颍阴的繁阳筑祭坛,并登坛即位,这就是魏文帝。

禅让就是指在位君主自愿主动地让位与他人,是一种和平实现权力更迭的方式。

禅让据说是沿袭了远古部落首领尧让位于比自己儿子更贤能的舜,后来舜又让位于禹的故事。不过这是产生于战国时代的一个传说,不知是否真有其事。要说类似的和平更迭政权的例子,西汉末期王莽的篡汉立新就是一例。但是王莽的时候没有搞禅让的仪式,因此,曹丕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禅让仪式即位的皇帝。

关键曹丕得逞后还洋洋得意的说:“看来远古的禅让也就这么回事”。

曹丕虽然受禅即位当上了皇帝,身边却没有一个亲兄弟,想依靠的大臣又未必绝对忠诚,都是这样的一些人物,曹丕不能不说是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曹操生前把当皇帝比作是让他坐在炉火之上,曹操所说的正是曹丕面临的这个困境。既然举行了禅让的仪式,自己的行动就应该像个天子。而且从禅让的道理上来说,让出皇位的一方也是贤能的天子,想杀掉又不行的。

这些老臣要说有感情也是对曹丕、曹操有感情。到了曹芳即位时,已经没有多大少感情因素了。

只可惜,无论是曹丕,还是魏明帝寿命太短了,来不及培养自己的忠实大臣,就死了,明帝(239)去世的,离曹丕即位已经19年,不是每个大臣都能像司马懿那样活那么久。辅佐曹芳的曹爽能力又不咋地,而司马懿早已暗中培植了自己的势力,所以到了曹芳即位时,哪还有什么感情因素呢!

加上,曹丕即位时,对自己地亲兄弟就差赶尽杀绝了,家族内部是没有人援助的。当时,还是有亲信桓范劝曹爽带皇帝去许都,以天子之名号召全国对抗司马懿,可是曹爽自己没把握住,选择了投降。

分析

汉臣不会保卫曹家,曹臣在到曹芳时期,估计厉害的也没几个剩下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再则就是司马家的势力已经起来了。所以,不会有什么老臣来保卫曹家。


国内ERP专题


值得考虑的是你说的是高平陵之变还是篡夺皇位

先说第一个吧,高平陵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那值得说道的就很多了,当时曹爽他兄弟几位是总领禁军。

但是士兵听不听你的又是一回事了,更令人可笑的是,他们兄弟三位当天一起去谒陵了,京城就成了群龙无首的状态,虽然桓范先生多次提醒他们,显然他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没当回事。

当他们出城的时候,城里的人就开始行动了,已经在家装病两年,前几天已经快要“驾鹤”的司马懿突然病就好了,亲自带兵觐见郭太后。就在此时,宫城的正门——司马门,已被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所控制。但是问题来了,司马家是哪来的兵权呢?史载:

《晋书·景帝纪》:“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当然,首先是要保证自己政变的“合法性”,所以在得到了郭太后的诏书后,司马懿才派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职权(前大将军曹爽同志在城外)接管禁军,并关闭洛阳城门。

在当时,曹魏还是有忠臣的

例如:大司农桓范,在政变发生之后,他就带着自己大司农印出城投奔曹爽了(在城内纯属等死),在见到曹爽之后,他一针见血的给出了建议:号召天下勤王。

但是司马懿提前给皇帝上了个奏疏(曹爽也是看过了的),奏疏里说只是将他免官而已,事后还能“以侯归第”,和现在相比,就是不掌权了而已。不得不说,曹爽这么大的人了,官位之高,但是权谋水平在司马懿面前还是小学生啊!连空头支票都看不出来……

桓范怎么劝说,曹爽都是举棋不定,最后还是选择进京……曹爽随即被免官,两个月后,曹爽等人以谋逆之罪,被“夷三族”。(真是活该)

大司農桓範出赴爽,蔣濟言於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短豆,必不能用也。」於是假司徒高柔節,行大將軍事,領爽營,謂柔曰:「君為周勃矣。」命太僕王觀行中領軍,攝羲營。帝親帥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屯于洛水浮橋,上奏曰:……爽不通奏,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樹為鹿角,發屯兵數千人以守。桓範果勸爽奉天子幸許昌,移檄徵天下兵。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詣帝,觀望風旨。帝數其過失,事止免官。泰還以報爽,勸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諭爽,指洛水為誓,爽意信之。桓範等援引古今,諫說萬端。終不能從,乃曰:「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範拊膺曰:「坐卿,滅吾族矣!」遂通帝奏。既而有司劾黃門張當,并發爽與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黨與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誅之。蔣濟曰:「曹真之勳,不可以不祀。」帝不聽。(《晉書·宣帝紀》)

总的来说,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还是有忠于曹魏的大臣的,不过是曹氏宗族自己没有把握机会,让它白白流失。

废魏帝时

魏国终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然后皇帝发现:身边几乎都是司马家的人。

那还是说一下之前发生的事情吧,在高平陵之变之后,本来夏侯玄、张缉等人密谋除掉司马师,结果事情败露,他们几个被诛灭三族,完。(第一波结束)

毌丘俭和文钦起兵,被司马师领军平定。(第二波结束)

诸葛诞叛乱,被平定(第三波结束)

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大魏的忠臣都挨个死了,那皇帝陛下您还指望哪来勤王呢?所以只得老老实实让位司马家……

只能说曹魏没把握住机会,最后玩火自焚。


北城棠花如雪


因为后期曹操老臣及其后代,都已经老的老,死的死,第二代年轻人没有实权和军权,连皇帝都不当家了,何况下边的旧臣,依然还是司马家的势力大,一手遮天,别人想憾也憾不动。这样以来,最后天下三国归晋,诚然是大势所趋,谁也改变不了了。


般若自在


司马家篡权的时候,司马懿已经熬死了曹氏三代皇帝,也就是说自曹操之后,他的子孙称帝在位期间都不长,在短时间内还没有建立起拥护自己的文臣武将,还不能得到他们的拥戴,而司马懿就不同,经历了曹氏三代的更替,在朝中深得群臣的尊重和拥护,并且司马家族的势力在朝中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司马懿篡权的时候,大部分曹操的老臣后代都没也不敢站出来保卫曹家!


sunnyf888


第一、有实力,掌实权偏向曹家的人已经被干掉了。

第二、支持司马家的都是司马家提上来的。

第三、任何朝代都有识时务者。

第四、曹家气数已尽,主子太弱太年轻,没有权臣司马家强,因为孩子是斗不过政治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