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抗檢案聽證會的反思——英語專業發展之路在哪?

英語專業—幾乎所有綜合性院校都會開設的專業,近幾年在就業市場面臨著日趨尷尬的境地。純語言的研究沒有這麼大量的人員需求,實戰翻譯的工作又因缺乏學科知識和業務知識的支撐而無法勝任,一邊是龐大的畢業生數量,一邊是經濟快速發展對語言類人才的需求,兩者卻不能很好地匹配,這讓很多人認為,英語專業,甚至英語學習是不是無用?


引言

前段時間關於孫楊抗檢案聽證會在網絡中掀起一番熱議,筆者一直持續關注著事件進程。

孫楊事件在網絡上由最初的群情激奮,在庭審現場視頻記錄發佈後,轉而變得冷靜且理性。筆者在這裡暫且不討論整個事件的因果,因為針對本次事件的專業分析已經很多,庭審的全程視頻也可以清晰的反應每一個細節要點。筆者針對本次的翻譯表現,從一個英語從業人士角度思考良多:

本次庭審爭議最大的要數翻譯團隊的表現。

孫楊團隊主導選擇了翻譯團隊,但在進程中發現了翻譯團隊的水平存在問題,進而引發了後續一系列問題和謬誤。以下文字來自於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官網公佈了孫楊案仲裁報告。

"The Parties bore the onus of providing clear and accurate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Indeed, the Parties, at the Panel's request, jointly agreed in the letter of 18 October 2019 on the interpretation company to be used at the hearing. It is understood that the Athlete's team (which includes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took the lead in selecting the company and the interpreters, who were ultimately agreed upon by WADA and FINA."

"當事各方有責任提供明確和準確的筆譯/口譯。事實上,各方應專家小組的要求,在2019年10月18日的信中共同商定了將在聽證會上使用的口譯公司。據瞭解,運動員團隊(包括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在選擇公司和翻譯方面起了主導作用,最終得到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和國際泳聯的同意。"

"The Panel is bound to note that it was extremely disappointed with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particula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hearing. Recognizing the apparent problems in interpreting the Athletes testimony, the Panel instructed the Parties to rectify the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immediately. "

小組一定會注意到,它對筆譯和口譯的質量極為失望,特別是在聽證會開始時。小組認識到運動員證詞的解釋存在明顯的問題,指示當事各方立即糾正解釋問題

筆者在觀看了庭審現場的視頻後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一次事關重大的庭審,孫楊團隊在準備中的不足令人驚訝。由於翻譯團隊表現不佳,錯翻了孫楊血檢的次數,導致孫楊團隊先是臨時替換翻譯,由崔女士接替,一位在WADA工作了接近15年的經理,也就是圖中最右的這位女士臨時救場。

孫楊抗檢案聽證會的反思——英語專業發展之路在哪?

右側女士為臨時救場的WADA經理人

崔女士不是專業翻譯,沒有同傳人員一般事先的準備,臨時救場並且承受極大壓力在持久的庭審中翻譯表現不可謂不佳。之後孫楊又認為他的意思沒有清晰表達給主審官,又招手更換了沒有事先報備的翻譯。

孫楊抗檢案聽證會的反思——英語專業發展之路在哪?

法官連續發文

就連法官也一臉茫然。

至於孫楊母親的作證環節,更是答非所問,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幫助。事前準備的缺失在法庭上無限放大,毫無疑問起到了副作用。

翻譯是一件嚴格的事,法律是一件無比嚴格的事。當同傳遭遇律證,難度是極高的。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1毫秒的時間差,會導致語音變雜音。


法律翻譯的角色的重要性在這次的聽證中凸顯出來。英語的專業必然走向細分領域。

1. 法律翻譯角色缺失

翻譯是嚴苛的,法律是極嚴苛的。

同傳遭遇律證,堪稱高精度、高難度。

當前我國涉外法律服務業起步較晚,高水平的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匱乏。在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的培養方面,內容較為單一,多以專業知識及書面語言為主,對人文、法律、風俗、宗教等理解不夠。

法學本身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更新,需要高強度工作的學科。暫不論英文,即便是中文的合同文書,我們都講究定義的周延性、邏輯的嚴密性。隨著我國涉外法律服務業的拓展,涉外律師的水平如果只限於"會用英文寫作","讓人大致讀懂"已經無法滿足現實要求。畢竟法務人員寫出來的合同、訴訟材料、函件是否表意清楚、考慮周到、邏輯嚴密、切實可行,直接關係到委託人的重大利益,不得不慎重對待。在翻譯過程中更因為翻譯者的意譯和理解產生了偏差而不穩定。

涉外法律業務包括境外直接投資、併購、反壟斷反傾銷反補貼、國際海洋領域、知識產權、國際工程、國際貿易、爭端解決等眾多領域,晦澀難懂的專業詞彙,嚴密全面的邏輯,需要專業翻譯對法律有熟悉認知,也需要法律人士對英語不能鬆懈。

此次的孫楊聽證會,已經是很好的例證,讓廣大翻譯從業者及法律從業者看到了差距。


2. 國際貿易行業需求穩定

我國是以為外貿出口為主導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上海港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港口,同時也是世界十大港口之首。2003年中國加入WTO後外貿出口是我國發展的強勁動能。近來我國堅持走"一帶一路"戰略。貿易量逐年攀升,國際貿易雖遇壁壘,但總體呈現穩定上升。

孫楊抗檢案聽證會的反思——英語專業發展之路在哪?

近年外貿進出口額穩步上升

粗放式的外貿已經成為過去。在外貿溝通中減少錯誤的發生對成本控制起著極大的作用。語言是外貿人必須具備的技能,對專業翻譯的需要也相當龐大。

筆者曾經有位做服裝出口的朋友,他說國外的客戶打版的信息涉及眾多服裝類的術語,常常因為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導致返工,最後趕不上交貨期,只好改發空運,承擔高額的運費。服裝行業僅僅是是材料上就劃分了棉(cotton),麻(linen),綢(silk),毛呢(woolen),滌綸(dacron),錦綸(chinlon)等等,在編織上又存在很多方法不同。在顏色上表述就更細緻,湖藍,天藍,鋯藍,鈷藍等等更加晦澀。對於服裝的造型有更多的表述:肩縫、領嘴、假眼、駁頭、領豁口、開袋、貼袋、腰頭等等,就連釦子都材質繁多。筆者聽到瞬間感覺觸及了知識的盲區,這些專業的詞彙在英語專業的學習中很難涉及。

在國際貿易中,外貿參展,詢價,定立合同,訂艙,國際稅率政策變化均無法離開英語。FOB,CFR,CIF等等需要精準專業的把控。此外在爭端解決中又需要國際法務介入,正如前述法律翻譯盲區所述。


3. 技術領域國際標準化

前不久持續刷屏的國際醫學期刊文章引發了諸多關於醫學技術研究的討論。目前國際醫學的頂級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 ,英國醫學雜誌-《BMJ》均為英語發表,普通人在沒有專業語言的背景下,無法直接從科學期刊中獲取專業的信息。同樣,中醫走出國門,將遇到更大的語言溝通難題。

以此可見英語翻譯在現實生活中,需要更貼合技術。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技術上的溝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密切。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全球向著標準化,協同化前進,以實現更高的效率。

我國作為半導體電子產業高度發達的國家,近年眾多企業走出國門,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巴塞羅那通信展(MWC)、迪拜科技展(GITEX)等等展會上大放異彩。

孫楊抗檢案聽證會的反思——英語專業發展之路在哪?

圖為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orge F.Smoot.參加2019年上海人工智能大會

我國多地也籌備了例如上海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南京科技創新周等國際技術交流活動。但諸多中國企業的宣傳材料乃至產品說明書,還是以中式英語為基礎的翻譯,並不是專業的英文翻譯。這與我們的優質企業走向世界前沿是不符的。

這其中體現了我國技術企業未形成聘請專業翻譯的習慣,翻譯人員也無法理解技術。對於拉美、非洲各國,西語,法語也需要技術領域重視人才培養。

以時下最常被提及的5G技術為例。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5G NR is to adopt the Optimized OFDM-based waveforms and multiple access.

上文的翻譯為:

5G NR技術中最重要的決定,是採用了基於OFDM優化的波束賦形和多址接入技術。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正交頻分複用技術

這些專業名詞只是5G技術中心最最基礎的詞彙,如何在翻譯過程中精準表述,邏輯正確,帶給外語行業全新的挑戰。

在全球標準化的趨勢下,所有的代碼基於英文,對於碼農群體的英語要求也逐步提升。

大如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協議,中如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協議,小到Lora.Zigbee這些物聯網協議等等。

技術全球標準化需要技術人員與外文翻譯行業協同發展。


4. 金融全球化對翻譯提出要求

越來越多的企業出海發展,金融業務勢必也要跟上。

我國正在發生著從傳統營商向新商業文明的轉軌,以製造業為核心的產業結構需要向高端製造--互聯網--金融的三元結構體系過度。越來越多了的企業走向納斯達克,在人才方面需求更多具備國際視野國際經驗的人士。

金融業人士需要熟稔國際商務、法務、金融體系,既要面對國際金融的挑戰,又要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金融業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專業梗:

說有個學生剛入大學,選課時看到一門課叫做"Option and Future",覺得這門課程既然是"選擇與未來",那麼內容一定是哲學,而直到他上了課才知道,這門課講的其實是"期權與期貨"。

Future是期貨,Option是期權,和它們意思接近的還有一個單詞叫Forward(遠期)。

再例如:

  • Bond一詞表示債券,票據,Note一詞同樣表示票據。二者區別在於到期時間的長短。
  • Condor一詞表示禿鷹,在金融業該詞指"鷹式期權"
  • Naked一詞表示赤裸的,但在金融業詞彙中指沒有抵押品保障的裸期權。

例證較多,說明金融業用詞大多具有其獨特含義,翻譯時不可採用直譯,避免產生經濟損失。

金融不是隻有銀行基金衍生品從業人員應該學。它應該是人人自學的必修課。

全球14萬CFA(特許金融分析師)持證人員中,擁有中國國籍的從業人員不足5000人,這與我們的人口和經濟體量不成正比。英語表述深奧的金融概念,成為了中國金融人的攔路虎。英語在金融活動日益豐富,金融英語人才供應不足的局面下,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藉助語言上的優勢通過深造向金融業傾斜。


5. 新聞媒體諮詢業不可忽視翻譯

信息傳遞價值。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不對稱性被大大拉平。誰的信息更快更準成為了各家媒體機構角力的核心點。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生自媒體,越來越多的社會活動依賴於國際信息。如何精準快速的對國際信息進行分析解讀,是需要依賴於英語翻譯工作的。

近來一些無良的翻譯頻頻見諸互聯網社交軟件及媒體,筆者作為一個英語從業人員有點義憤填膺。在這些別有用心的錯翻、漏翻、曲解下,大眾往往被誤導,造成不良的輿論後果。由此可見,翻譯工作再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良好的職業操守及道德是當今更應被重視的一環。

比錯誤翻譯更致命的,就是忽視翻譯。例如文章篇頭提及的孫楊聽證會。


6. AI會挑戰到翻譯行業嗎?

請思考如下問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你以為我知道的時候其實你不知道我知道。

AI:...

AI:錯誤代碼001,請選擇:繼續、終止或跳過

筆者認為AI技術得到提升的時代,翻譯也是永不會失業。同音諧音,不標準的發音,顛倒的語序,雙關的表述,指代等等用法,程序可以判定對錯是否,但程序自身不能做出是否勘誤的選擇。

用一個正常的邏輯去校對一個錯誤的邏輯,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結語

筆者認為,英語專業的學習如果僅僅是研究語言學理論,練習聽說讀寫,攻克考試,那麼只會離市場越來越遠,以筆者個人不多的經歷和淺薄的認知看來,課程改革確有必要性,基本語言能力要依託在某領域的行業技能和業務知識上發揮作用。

對於外語專業的發展,學術研究與職業訓練分離,教學體系與研究體系分流。

"英語專業的學習不應大範圍的學習文學。文學應是垂直研究語言學者的領域,外語專業應更偏向於實用化,在實際的各個領域的個性化培養下對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摘自復旦教授徐烈炯《外文系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